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6,(23)
正《收藏》杂志为2016年ARC国际具象艺术沙龙大奖赛的合作伙伴,参与评选并将颁发以《收藏》杂志命名的具象艺术奖项。11月7日,我们收到美国ARC国际沙龙艺术大奖赛组委会的信函,2016年中国区50余位艺术家参加本次大奖赛,20位入围。张鸿宾先生作为ARC中国区的首席代表,选送艺术家20多位,16位入围,5位获奖,入围率高达80%,获奖率高达25%,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算个小奇迹。  相似文献   

2.
她是个女人,但她不是个普通的女;她不会创作,但她却创造了艺术史上的一个标记;她的名字听来可能觉生,但跟她相关的太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角色。——她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爱人与女先锋,Peggy Guggerheim(佩姬·古根海姆)。恰逢她115周年诞辰之际,ARTY带你一窥这位收藏女王的传奇一生。  相似文献   

3.
徐磊 《收藏》2013,(3):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4.
徐磊 《收藏》2013,(2):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TERESA 《收藏》2013,(6):60-65
一个楞头青,孤身闯入收藏界,三十多年后,马丁把年轻的、甚至晦涩、无名的艺术家,和20世纪的大师放在一起举行艺术收藏展。正如资深策展人James Mann所说:"这是一种非常真诚的组合……。"史蒂夫·马丁曾说:"艺术是在梦想与真实之间撒的谎。"屈指算来,他已经在这个谎言中沉浸了近半个世纪。上世纪60年代,史蒂夫·马丁  相似文献   

7.
王厚宇  韦青 《收藏》2016,(1):32-37
吕凤子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毕生从事绘画、教书、办学校,他以大量的书画作品和精深的画学理论丰富了画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当年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却由于种种原因,几乎被历史所遗忘。因此,重新审视吕凤子的绘画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王磊 《收藏》2013,(10):80-83
10年前,她从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毅然转身,投身于《收藏》杂志的发展中;10年内,她紧跟中国媒体业发展的步伐,积极调整着《收藏》杂志的发展方向;10年后,她打造了《收藏》的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艺术模式,并创办了新锐艺术杂志《ARTY》。未来,她要带着《收藏》和《ARTY》搭建一个艺术时尚王国,让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她就是《收藏》杂志社的社长、总编——杨敏。下面是2013年9月对她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周文昭 《收藏》2011,(10):I0068-I0073
与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欧美现代玻璃艺术相比,中国玻璃艺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收藏爱好者还远未形成规模。在熟悉玻璃艺术真实状态的人看来,中国玻璃艺术正在经历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道路——最优秀的中国玻璃艺术不仅被低估,而且也正在被西方买家低价买走。  相似文献   

10.
岳岩 《收藏》2008,(9):22-22
2008年3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新媒体艺术;5月.北京CIGE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展厅二层划出400平方米的展区.重点推介来自国内外13位知名艺术家的多媒体艺术作品;6月.中国美术馆汇集国际知名新媒体艺术家与艺术机构,迎来全球艺术盛宴“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在展览期间还多次举办讲座.并收藏了来自克罗地亚的玛格达里纳·派德琳女士的作品《名字成了字母组合游戏》。  相似文献   

11.
郎绍君 《收藏》2008,(2):52-53
20世纪中国画史,是改革变异的历史、大力融合西方艺术的历史,也是与中国社会革命、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历史。20世纪的历史环境,能成就艺术家,也会使艺术家陷入困境。李可染无疑属于前者,而且是前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9)
正F 2016年3月24日,胡润研究院在京发布《2016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5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今年是《胡润艺术榜》连续第九次发布。这份榜单,为读懂当前收藏市场现状提供了一份数据参考。华人收藏实力史上最高收藏市场离不开买家的支撑,这一买家群体的状况如何呢?胡润研究院用胡润百富  相似文献   

13.
aruru  Alex Xin 《收藏》2015,(2):50-51
今年5月,艺术家胡子的个展"Kids"刚刚结束、展览和作品还在被频频谈起的时候,她接受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的邀请,前往苏格兰达夫镇,在格兰菲迪酒厂度过了4个月的难忘光阴。每年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都会在全球征募一批优秀艺术家前来参与,通过与世界各地策展人、美术馆和其他艺术组织团体的合作来最终决定人选。驻村计划自2002年启动以来的13年间,艺术形式也从单一视觉化走向多元。今年的驻村计划中首次出现了智利艺术家的身影,另有一位来  相似文献   

14.
朱浩云 《收藏》2013,(11):20-25
20世纪的中国书画收藏家中,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无疑是杰出代表,堪称"20世纪中国字画收藏六大家"。审视、梳理这六位杰出的字画收藏大家,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之道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朱浩云 《收藏》2013,(6):20-25
20世纪的中国书画收藏家中,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无疑是杰出代表,堪称"20世纪中国字画收藏六大家"。审视、梳理这六位杰出的字画收藏大家,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之道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6.
程征 《收藏》2007,(6):50-51
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位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前辈。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开始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这个转型不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而是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面对这个需要数代人去接力完成的艺术使命,赵望云和他同时代的革新派艺术家出色地跑完了第一棒。我今天想从两个方面概述赵望云这第一棒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5):168-169
F2016年3月24日,胡润研究院在京发布《2016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5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今年是《胡润艺术榜》连续第九次发布。这份榜单,为读懂当前收藏市场现状提供了一份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钱志坚 《收藏》2012,(17):122-131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艺术影响了整个世界,曾是西方文化艺术中心的巴黎都不得不让位于纽约。我们中国人对美国艺术印象最为深刻的应是20世纪美国的当代艺术。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然而我们对于美国更早些的19世纪的艺术却知之甚少,那么19世纪的美国艺术是怎样的呢?我们特约本刊驻纽约撰稿人钱志坚先生为我们揭开19世纪美国艺术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9.
金娜 《收藏》2012,(12):44-47
2012年春天,沾艺术家蔡小松的光,到纽约参加亚洲艺术周。他的作品在纽约富勒大楼做了题为《中国文人》的专题展览。策展人龙美仙女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作了香港苏富比的CEO,在纽约收藏圈有着极高的声誉。美仙很早就告诉我,她的好朋友杨致远邀请我们去喝下午茶,一起聊聊中国水墨和收藏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守望     
《收藏》2021,(1):1-1
从现在向后回望28年,在1993年的元月,《收藏》杂志刚刚创刊,稚嫩的面孔尚有铅字印刷的温热,忐忑之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有多少藏家从一开始就接纳并包容了《收藏》,就有多少责任和担当压在这本薄薄的杂志身上。风里雨里不离不弃,《收藏》和无数藏家读者一起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的启蒙,又一起经历了21世纪头20年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