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出土画像砖颜料进行了分析 ,并与河西其他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归纳出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的种类、来源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0-55
河西魏晋墓葬壁画题材丰富,其中有大量壁画图像反映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民族交流、文化融合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图像生动再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各族人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将这些墓葬壁画图像与历史文献资料结合起来,探讨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牧业并重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和民族交流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大量带有绘画资料的墓葬的考古发现表明,汉魏时期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以往的考古研究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区域比较和对单位画像的内容题材比照,缺乏由对画墓的研究而进一步深入讨论汉魏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习俗以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是河西走廊上一处遗存丰富的青铜时代遗址,属于四坝文化范畴。本文依据发掘报告中的墓葬埋葬形式登记表及随葬器物登记表,并结合历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东灰山遗址单人墓葬的人口自然结构、墓葬结构以及随葬品等作了一定的统计和分析,以期对河西走廊青铜时代四坝文化的人口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嗣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河西地方建制与民间丧葬风俗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北朝后期第248、249、285窟所出现的兽面图像,是在中原新风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照墙兽面构成法则和墓室壁画创作传统,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其本质是以汉代艺术语言组织画面的方式来改造外来的佛教主题图像,在信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体现了向中原及本土转化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李琴 《家教指南》2023,(6):21-33
敦煌祁家湾西凉M369画像砖由墓主夫妇、胡人驯狮及牛车鞍马图像三大部分组成,图像继承了汉魏以来流行的墓主与百戏搭配的“墓主人宴饮图”形式,加入了河西地区新出现的牛车鞍马图像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像布局。这种新的布局形式源自河西地区,随着北魏平定河西,又影响了北魏平城时代墓葬壁画的布局。M369画像砖中的胡人驯狮属于百戏的一种,也是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特有的新题材,属于西凉伎的一项重要内容,北魏继承后,到唐代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8.
在河西汉简中,出现过许多蔬菜的名称。这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河西地区的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蔬菜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这些蔬菜的种属作些考证,并对其种植的历史、功用以及食用方法等问题作些探讨,以期丰富河西史的研究,也丰富中国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河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各种成果较多,但学界对其梳理不多,文章拟分别从河西地区历史自然地理状况、河西地区历史经济地理、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地理、河西地区城镇地理等方面研究概况进行回顾,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0.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内蒙古地区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及东南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两个地区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完善,但是在墓葬制度的系统研究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试图对内蒙古东南部及中南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形制作一综合研究,在墓葬分类基础上,对其特征、年代、文化性质、分布区域及其起源进行探讨,认为内蒙古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形制,内蒙古东南部与中南部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两个区域不同考古学文化流行的墓葬形制组合的差异,与不同的来源有着密切地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河北地区发现的北朝墓葬达百座之多,经考古工作人员调查、发掘清理的共有30余座,学界对于该地区北朝墓葬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和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甘肃省境内一批汉至晋代古墓葬的抢救清理,获得了不少随葬品,简牍、帛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简帛文书主要反映魏晋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状况。本文将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搜集并作简考,提供给学界。  相似文献   

14.
锁阳城遗址是我国河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城址遗存。为配合外城东墙的保护加固工程工作,2020年8月底至9月10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锁阳城外城东墙北段进行局部发掘清理,基本明确了外城东墙的形制结构,发现了房址、墓葬、灰坑、烟道、灶、活动地面等遗迹堆积10余处,直观呈现了外城东墙的居址形态,对研究锁阳城历史沿革,城址构筑思想,城内区域分区规划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水案”史料的梳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水案史料比较丰富,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史为鉴,对于今天西部大开发中干旱绿洲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6.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归属中原王朝版图之后,为了充实边防,建立制匈奴通西域的强大根据地,汉室随即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置设郡县,移徙兵民屯田,由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开发经营。其中边防设施的建立以及军垦运动的兴起为汉代河西开发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借助于居延地区和疏勒河流域所出大量的汉代简牍材料,学界对于河西西部地区军防建置和军屯状况已多有研究。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于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的边塞设置及军屯状况则较少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等,拟对残存在这一地区的边城遗址及其军屯区域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于复原汉代河西走廊边塞设施及其土地开发的全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墓葬中佛教因素的出现,北凉石塔的流行和石塔神王像的中国化思想,说明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改造在逐渐进行。河西走廊地区的道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流传,天师道、方仙道、黄老道等道教支派都曾在河西传播,其中尤以方仙道最盛。民间崇拜主要表现为神树、社树崇拜。  相似文献   

18.
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甘肃汉简,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简牍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在我省敦煌、酒泉、武威、甘谷等地区的汉代烽煫遗址与墓葬中,均曾发现过汉简。尤其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甘肃汉简的科学发掘与整理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择要概述如后。一、敦煌汉简敦煌地处我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门户与边陲军事重镇。河西走廊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月氏、乌孙相继西迁,匈奴便占有河西,控制了西域。在河西地区归属汉朝后,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西域各国,遏制匈奴势力的侵扰,曾  相似文献   

19.
地处豫北腹地的鹤壁地区汉画像石墓葬发现比较少,相关研究也相对薄弱.建国以来,鹤壁地区发现的画像石墓葬共有四处,其中1999年发掘的浚县贾胡庄汉画像墓发掘资料最完整.本文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画像石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入手,对该墓葬的年代、风格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茂名市河西地区产业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定位是指在区域内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是对区域产业体系的发展做出的战略性安排,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科学发展观、产业定位相关理论和原则,结合茂名市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茂名市河西地区产业定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