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元素化教学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赣南采茶作为江西民间舞的代表,已被北京舞蹈学院吸收入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而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从民间到课堂上舞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得赣南采茶的教学性、表演性、系统性逐渐加强。应重视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教学中的功能价值分析,以促进赣南采茶的教材和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2.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民间舞中的四大歌舞之一,是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舞种。目前,赣南采茶舞作为江西民间舞进入了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教学课堂,更是江西省各大中专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如何跳好赣南采茶舞,已经成为教学当中所要研究的课题。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进行肢体训练、把握气质、了解赣南采茶舞的音乐特点,对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及对促进和发展赣南民间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茶舞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尤其是赣南采茶舞最具代表性。想要在舞蹈表演和教学中对这种舞蹈形式产生全面的认识,必须要对其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产生全面的了解,从根本上对这种民间舞蹈产生深刻认识。因而,在本文研究中对赣南采茶舞的风格性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审美特征入手,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赣南"灯彩"、"傩舞"和"采茶"为例,揭示出了赣南民间舞蹈与赣南民俗事象互相渗透、互为影响、结为一体的内在关系.赣南民俗事象为赣南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现环境,而赣南民间舞蹈又成为赣南民俗事象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这对于赣南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代表性民间舞蹈已经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如何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将赣南采茶戏丑角以遵循教学规律和保护其原生态的艺术个性相提并论是十分重要的。从"二老艺人"出发,阐述了赣南采茶戏丑角的文化特性,主要论述了陈宾茂老艺人在赣南采茶戏丑角教学的内容,旨在探索请"二老艺人"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7.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8.
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特征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其研究文章多视角多侧面,少综合缺系统。对此拟作一次概论描述,认为:"三大技巧""一种模拟"是成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核心载体;诙谐幽默是贯穿赣南采茶舞蹈的精神气质;唱念带舞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基本形式;"男矮女高、男走女摇"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基本动律;"三种韵律"是赣南采茶舞蹈身体动作的基本韵味;"四个变化"是赣南采茶舞蹈队形变换的基本路线;正是由这六大特征的综合呈现,体现出赣南采茶舞蹈动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一部现代赣南采茶歌舞剧的代表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中由陈裕光先生创作、编曲的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作品大量采用"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音乐元素,并大胆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其中音乐与剧情达到完美融合,使得该剧成为赣南采茶戏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作为"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四届"文华奖"等多项奖的得主,是一部融赣南红色文化、传统客家文化精华与当代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于一体的采茶歌舞剧典范之作。将从该剧的题材、主题、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方面,探讨该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赣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赣南苏区舞蹈是赣南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孕育成长的历史产物。赣南苏区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简朴的舞蹈性、鲜明的音乐性和演出的艰苦性。赣南苏区舞蹈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它是赣南舞蹈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态影响下赣南采茶舞蹈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鲜明的地域性、传承性和流变性特征,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是影响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三种重要途径,赣南采茶舞蹈文化在现代社会语境中应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民间舞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丑中见美的矮子步为赣南民间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了解和掌握赣南采茶舞中"矮子步"的形成及风格特点,对促进和发展赣南民间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赣南客家山歌歌词的韵辙、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客家山歌歌词的艺术手法特点及风格特征,旨在促进赣南客家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进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南康"鲤鱼灯"是一项极富赣南客家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它融音乐舞蹈、灯光造型、剪纸刻字等为一体,包含了客家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宗教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传承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促进客家民间工艺发展、发扬光大民间表演艺术、营造安定、祥和氛围,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稳定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民间舞蹈有着很多种形式,地域特色非常明显,表演风格较为独特;西方芭蕾舞属于古典艺术,更加注重严谨的程式和规范.文章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的背景、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表演特征、舞蹈《春采》的创作思路和编创手法、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四方面,探索基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视角的女子群舞...  相似文献   

17.
巴塘藏族民间弦子歌舞文化体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丰富的创美技艺。圆和转的形式美特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产生于音乐歌舞实践而又对音乐歌舞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藏族音乐歌舞的审美方式和佛学修心养性、完善人生的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