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 )物理第一册第3 7页说 :“图 2 -2 5是自由落体 (小球 )的频闪照像的照片 ,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下面就插图进行探讨。(此图为仿画原图 )1 两个结论结论 (Ⅰ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当初速度为零时 ,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为 :sⅠ ∶sⅡ∶sⅢ … =1∶3 ∶5… ,(证明略 )。结论 (Ⅱ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增量比为 :  ΔsⅠ∶ΔsⅡ∶ΔsⅢ∶ΔsⅣ… =1∶1∶1… ,(证明略 )。2 插图的含义从教材插图 2 -2 5可知 :s0 …  相似文献   

2.
说明图一采矿图。(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89页)图二航海科学家的研究室。(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115页)图三冶金图。(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89页)图四纺织图。此时纺车已普遍应用。(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91页)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地图册第5页,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货币插图部分的介绍中,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印制为;而中学课本《中国古代史》第39页中,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插图为,地图册上的图与课本上的不相符。笔者认为,地图册上的图是知识性错误。因为我国古代金属货币中,印制的文字顺序应从右向左识读,所以课本中的图是正确的,地图册上是错误的,建议再版时予以更正。地图册要与课本插图相符$山东省庆云县第一中学@陈吉柱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课本插图揭示算理小学课本中有些插图,展示思路,简洁明了,在教学四则计算的法则时,往往借助这些插图来揭示算理。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就可借助课本第二册第48页的插图进行理解,如下图。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观察:(1)34在图中是指那一部分?28在图中是指哪一部分?(2)3捆零4根和2捆零8根图中怎样摆的?这说明了什么?(3)图  相似文献   

5.
一、从课本的渗透装置说起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0页“问题探讨”所示的渗透装置示意图(如图1),假设漏斗中为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过一段时间,漏斗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必修)(人教社出版,1990年10月第一版)第194页有一幅三棱镜成像的插图,见图1.这幅插图引起了教师们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课文的插图一般有两种:单幅图或多幅图。《数星星的孩子》(五年制第三册20课)插图又有其特别之处。课本80页的一幅图和81页的一幅图既能单独使用,又可合二为一,整体运用。第一幅图主要配合课文第1节教学,从图上可以找到课文所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时代、事情。第二幅图配合课文第4、5两节教学。主要描绘了北极星、北斗星的形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知识面窄,初次接触这些科学知识,编者用简洁、形象的图画把它们面出来,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的电力线插图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选修)第180页图6—11乙:等量同种电荷(电力线分布),如图1;第193页图6—24丁: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实线表示等势面,虚线表示电力线),如图2所示,仔细比较两幅插图,明显的差异是,图2增画了四条电力线:①两条自两电荷连线中点沿中垂线发向无穷远;②另两条分别发自两正电荷且沿它们的连线指向中点(原插图虚线上未标箭头,但由高斯定理容易证明这两条虚线实际应是电力线且分别由两正电荷指向中点)。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教《自然》课本,无论是五年制版,还是六年制版中啄木鸟的插图都有误。该书所印的啄木鸟只有三趾,其中二趾向前,一趾向后。[祥见小教自然一册十五课插图](图1)小学语文二册三十三课啄木鸟的插图也有同样的错误。[见小教语文二册35页插图](图2)实际上啄木鸟的喙强直尖锐;足短而健壮,二趾向前,二趾向后。因此自然一册十五课,语文二册三十三课中的啄木鸟的插图与客观实际不符,违背了教学插图的科学准确性。这样的插图会给幼小儿童的脑海里留下错觉。更何况自然一册第46页练习还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物理课本(下册),在“电场中的导体”一节中,有如图1所示的一幅插图(这幅图就是高中课本下册第37页上的图1—33(2))。这张插图面错了。下面我们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渗透作用实验是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水分吸收原理的重要途径。人教社1990年版目前仍在使用的教材和即将启用的试验修订本新教材中,该实验采用的一直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下大上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表面积大,上部管径细小,漏斗内蔗糖液面上升较快。因此,此设计从理论上讲具有现象明显的优点。但同时它也留给我们实践中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教版第138页、(实验本)第218页都有《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图中清楚标明在后梁北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有个“晋”政权。这个政权是何人所建?它是否是五代中的后晋?课本及插图未做任何注释,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困惑,今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地理>下册(人教版)第55页中"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略)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131页,在叙述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中,讲到泵壳里灌满水后,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旋转,泵壳里的水也跟着旋转,同时被叶轮甩入出水管,水被甩出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就减小,比大气压小得多。因此……。 同学们对叶轮附近的压强为什么会减小,就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可增做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漏斗、乒乓球各一个。 步骤:1.右手握住漏斗颈,斗口向下,左手托住乒乓球,使其位于漏斗口内。 2.用嘴向漏斗颈里吹气,左手脱离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并不下落(如图1)而是紧紧地吸附  相似文献   

15.
对物理教材一幅插图的修正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孟 《物理教师》2009,30(9):62-6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教材第1册(必修)第95页,有一个“做一做”“感受向心力”.配有一幅插图(第95页图5—30)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教材的插图存在不正确的地方,需要改正,在这里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各位教者参考.在上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课以后,课堂上还有部分时间就和学生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来做这个实验,细绳都不可能呈水平状态,即插图所示的状态,实际情况是细绳总是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8,如图2所示,下面我们就从理论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鸿河 《物理教师》2010,31(1):18-19
1值得商榷的一个插图——第47页图3—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廖伯琴教授主编.教材第3章第47页在介绍卢瑟福发现质子的过程,用图3—8形象地描述2^4He核(α粒子)与7^1N核的核反应,图示所描述的情景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劳教育生物课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比过去的教材增加了许多插图,以图代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所以插图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插图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各类插图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下)第8页“家兔的牙齿”插图有些欠妥。家兔的齿式为,上颌具有二对门齿,前后各一对,后一对比较小,形成特殊的“双门齿型”,所以兔形目又称重齿类;下颌一对门齿,无犬齿,每边具有2个前臼齿,3个臼齿。然而课本中插图把上颌门齿画成一对(即每边只画了一个),下颌的臼齿却每边多画了1个,每边5个画成6个。笔者认为,为了减少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与课本插图对比而产生疑问,此图应修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插图是插在文字或数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安排了大量的插图。从艺术性的角度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是相当完美的,但在科学性方面(暂且避开其艺术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插图所表现的内容不明确第三册第14页的思考题(图1),题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第 48页载有一幅名叫《导引图》的插图 ,教材与《教参》对此均未作任何说明 ,给教与学带来不便。本文拟就此简释之。《导引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是墓主人在汉文帝年间遗留下来的文物 ,原图绘制在丝帛上 ,长10 0厘米 ,宽 5 0厘米 ,教材上的插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图上以多种颜色描绘了四十四个不同年龄男女的健身运动姿态。这些男女有的着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有的裸背。或做仰身鸣叫、胸部扩张、双手后举的呼吸运动 ;或做伸展、屈膝、转体、跳跃等肢体运动 ;或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光学插图的异议湖南株洲市二中杨电波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必修)(人教社出版,1990年10月第一版)第194页图7-34如下:教材以此来说明物体通过棱镜成虚像.原图中将成在烛焰上方的虚像画成与烛焰一样正立向上,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应该将虚像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