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武帝对群臣云:"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忽大笑,有司奏不敬。朔免冠云:"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帝问之,朔曰:"彭祖年八百,果如陛下言,则彭祖人中长八寸,面长一丈余矣。"帝亦大笑。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2.
民间有过生日吃长寿面的习俗,其由来可有漫长的历史了。这个习俗源于西汉年间。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相似文献   

3.
彭祖面长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7):F0002-F0002
汉武帝对群臣云:『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忽大笑,有司奏不敬。朔免冠云:『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帝问之,朔曰:『彭祖年八百,果如陛下言,则彭祖人中长八寸,面长一丈余矣。』帝亦大笑。  相似文献   

4.
看图学文《送水》的第二自然段里最后一句话是:“看到今年的麦子长得这样好,麦穗沉甸甸的,他们一边割,一边笑。”教学时,抓住这“笑”字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多角度去思索回答:他们笑什么?学生就有多种多样的回答:“他们看到今年的麦子又是大丰收,笑了!”;“他们看到大家抢收麦子的干劲很大,笑了”……当学生能从人物神态作创造性思考时,又进一步从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一边割,一边笑,会说些什么?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思考后,发表了许多意见。有的说:“他们一边笑,一边说,我们要加油干,早点把麦子收完,送给国家。有的说:“他们一边笑,一边说,今年的大丰收,全靠党的政策好哇!”……  相似文献   

5.
说笑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像亚理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  相似文献   

6.
上博楚简(三)中《彭祖》篇,主要记述了彭祖与耆老关于“为人”之道的谈论,明显地具有道家抱朴守素、知足不争的思想。故此,《彭祖》应是一篇黄老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古今不少学者把老子与彭祖混为一人 ,本文对有关史料进行认真爬梳 ,证实彭祖氏这个部族从尧舜到夏商一直活动于中原等地区 ,其首领被称为彭祖、彭寿、老彭等 ,批驳了“彭祖长年”论、“老聃称老彭”论 ,确证老聃与彭祖(或老彭 )绝非一人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总认为自己是从火星降临到地球的也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UFO,把她接回火星. 火星女孩很爱笑,也不知道她哪来的那么多笑点.开心了笑,出糗了会笑,恶搞时会笑,有时回答问题,还会趁老师不注意,与同学互动惹人笑.最好笑的是,她还会一边笑一边揉着眼角说:“我笑这么多,会不会长鱼尾纹啊?”又或是指着自己鼓起的脸颊说:“看,都笑出肌肉了,羡慕吧?”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里写笑的地方多得不可胜数,除一般地写到“笑说”、“陪笑道”之外,还勾画了各种人的各种笑貌。诸如:“含笑”、“陪笑”、“冷笑”、“嘻嘻笑”、“坎坎笑”、“哈哈笑”、“呵呵笑”、“失声笑”、“伸舌头笑”、扎手笑”、“拍手笑”、“抿着嘴笑”、“摇着  相似文献   

10.
读了宁鸿彬老师的《<变色龙>教学实录》(载1998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获益非浅。宁老师的这两堂课,教学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但有一处,似有商榷的必要。《变色龙》结尾,“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就这一段文字,宁老师问学生:“这群人笑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宁老师总结说:“人们一笑赫留金的愿望未实现,反而向反方向发展;二笑奥楚蔑洛夫警官看风使舵,媚上欺下;三笑穷人不如富家犬;四笑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我们认为,“四笑”中除第一笑说得通以外,其他三笑都很勉强。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却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笑”犹如调料,“笑”出了世俗的冷漠,“笑”出了“我”对孔乙己的喜爱,“笑”出了孔乙己的可笑,“笑”出了科举制度的毒害,“笑”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我从“笑”字人手,设计了问题链,进行教学预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哭笑在古代和现代都应该是常用字,奇怪的是,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中都没有“哭”与“笑”。许慎《说文解字》9353个篆字中,没有“笑”,但是有“哭”的小篆,并且还是部首。《说文》的解释是:“哭(本为小篆),哀声也。从(?)(xuan),狱省声。”《说文》的“从”是形旁,表义的;“声”是声旁,表音的。省声  相似文献   

13.
《石钟山记》(中师《文选和写作》第四册)是苏轼散文名篇,长期作为中等学校的传统教材。《石钟山记》是一篇具有考察性质的游记。在考察过程中和文章的结尾作者一连用了三个“笑”字。这三个“笑”字笔者认为各有妙用,是值得研究的。第一“笑”是作者和同游者初到石钟山访问寺僧时出现的。文中写道:“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在此之前,对石钟山命名主要有两说:一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石相  相似文献   

14.
彭祖是古代典籍中屡被提及的长寿之人,然而古书中记其寿考却异说纷纭。有的说他活了七百多岁;有的又说他活了八百多岁;还有的说他历虞、夏、商,则其寿何止千岁!本来,作为自然的人,即使在科学技术很发达的今天,恐怕也没有人能够活那么大一把年龄。而作为古书中记载的养性长年之人,彭祖的寿考之所以今天还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人们在阅读和征引古籍时将经常遇到彭祖究竟有多大年龄这一问题。清代学者就很注意这一问题,曾发表了一些意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梁玉绳在《汉书人表考》里主七百岁之说,而俞正燮的《彭祖长年论》(《癸已类稿》卷十五)则主八百岁之说。梁氏持论谨慎,但是论证稍嫌简略,读者或以为憾;俞氏旁征博引,但是颇信方书杂记,难逃学者讥诮。而我们在阅读古籍时发现,关于彭祖寿考,虽然表面上看来异说分歧,难得其(角思)理,但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寻的。即,古人言彭祖寿考,先秦典籍但言其长寿,而未记其究竟活了多少岁,汉  相似文献   

15.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一天,我十分认真地对妻子说;“我有“情人”了。妻子愣了半天,好久才问:“她是谁?”我很神密地说:“就是她——《陕西教育》”。我们都会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16.
淳淳专栏     
淳淳妈 《小学生》2006,(2):41-41
儿子想写小品 晚上睡觉前,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说:“我要写个小品,名字叫《男人对女人的好心》!”我和丈夫听了哈哈大笑。儿子继续说:“我要写的可长了,现在要睡觉,以后再告诉你们吧。”我和丈夫忍住笑,要求儿子快睡觉。  相似文献   

17.
回.U口e 11I)otla 口Ill6 口口en 仪旧旧16lllDO*rD刊n口S口u口ual皿em *688till3 Inmso山口sgr3 sllf:IIwanm to live forever.(mnu、msior.in J of——@ 2.Oneday,heaskedhisofficich,“hePhyS-iognomy book SayS ha he longr one’s Philt:[1]Illis,he ongr one’s ife is.If。’s philtruln is acun lOng,he ill live a buned po.Is hatrue?” Hdng Ibis,one adVisor of he prorbet out lading.(一天,他问群臣:“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的‘人中’越长,寿命也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活一百岁,这是真的吗?”一个谋士听…  相似文献   

18.
漫画的赏析     
×××同学问:你能不能结合《笑的武器》一文向我们介绍一点写漫画赏析文章的知识?同学们大多喜欢漫画。读了《笑的武器》以后,以此为样本,学习写赏析漫画的文章,对于培养文艺鉴赏能力,提高语文表达水平,都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从分析《笑的武器》的内容和写法入手,归纳出写赏析漫画文章的一般要求。这篇文章,从结构上看,包括总说和分说两大部分。作者先总说华君武的漫画可称之为“笑的武器”,然后以他  相似文献   

19.
1.在网上和别人再见,除了说886,还可以说。2.我们都知道:)是微笑的意思,由此可知:(就是的意思。)3.小明误会了小强,他对小强说:“哼哼,你,748~~”小白在旁边幸灾乐祸地说:“9494,让他748~~”小强只好伤心地说:“~~”4. 除了“嘻嘻嘻”、“哈哈哈”和“嘿嘿嘿”之外,我们还经常怎样开心地笑?请举出至少三种。5.在论坛里,发布新帖子又叫灌水,看别人的帖子又叫潜水,请说出回复别人的帖子又叫。6.一般来说,恐龙可以对,可以对大虾,按这种规矩,《奇迹》是不可以对上《传奇》的。7.小强是小红的GG,小红是小兰的JJ,小兰是小明的MM,小白和小…  相似文献   

20.
张家港电视台招聘,领导向前来应聘的青年说:“你们近来读过什么书?”大家面面相觑,最后,一个人想了半天,说:“我看过《故事会》。”让人欲笑无声,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