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国祥 《钓鱼》2013,(24):19-21
“冬江水冷鱼先知”,随着冬季的到来,属于热水性鱼类的鲤、草、青、鲢鳙等大型鱼,以潜藏深水冬眠;属于冷水性鱼类的鲫鱼,则仍在近岸活动、觅食,以满足钓者“过瘾”。  相似文献   

2.
许波 《中国钓鱼》2015,(1):12-13
进入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水温也不断下降,大多数鱼类丌始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很少四处活动觅食,也难以钓到,而鲫鱼等少数鱼类耐寒性比较强,有时还可以钓到。不过,在冬季外出垂钓鲫鱼要注意选择天气,有时也要关注风向变化,否则很难钓有所获。  相似文献   

3.
高国祥 《钓鱼》2013,(5):22-23
“春江水暖鱼先知”“严冬过去,早春伊始”,属于热水性鱼类的鲤、草、鲢镛鱼等,仍处在冬眠中:属于冷水性鱼类的鲫鱼,则迫不急待地从深水区游向近岸、浅滩寻觅食物。此时的鲫鱼经过漫长严寒的煎熬,体内能量消耗过大,膘跌体弱,加之初春的气温水温与冬天相差无几,因此身僵体硬,活性差,就饵时开口小,吸饵轻,故而在钓组的搭配上必须具有针对性,方能有所斩获,钓出乐趣。  相似文献   

4.
冬季来临,绝大部分鱼类都潜藏深水躲避严寒,不吃不喝不动进入冬眠。而鲫鱼是耐寒鱼种,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由于冬季气温低、水温低、天寒地冻,鲫鱼活动范围小,吃食动作小,反映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小等情况,决定冬季钓鲫鱼的方法同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一、选天时。冬季钓鲫鱼首先要选天时,就是要选择风和日暖阳光明媚的日子出钓,此时温度较  相似文献   

5.
冬季天气寒冷,鱼儿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不少钓鱼人因此而“刀枪入库”,封竿罢钓了。其实,处于冬眠时期的鱼儿并不是都停止进食的,比如鲫鱼,冬季照样觅食可钓,只不过为了避寒,它的活动量减少,食欲不很旺,比较难钓而已。如果使用合适的饵料、适应的钓法,仍会有鱼上钩,不但能让你享受冬钓的乐趣,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钓效。不过,冬钓鲫鱼的要求比其他季节要高些,钓手必须重视在实践中摸索它的特点和规律,逐步掌握冬钓的技巧和主动权。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要看天气。总体来讲,冬天的平均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但只要水下的温度达到5…  相似文献   

6.
"走"为上策     
关新铭 《钓鱼》2011,(6):37-37
许多传统钓手,喜欢一化冰就采取长竿短线定点钓法。实践证明,这种钓法在早春仲春(北京地区3-4月份)阶段效果欠佳。原因是早、仲春坚冰初化,依然天寒水凉,水中鱼儿还处在冬眠和半冬眠状态。即使是耐寒的鲫鱼,身体仍发僵,既不愿活动,也不愿过多耗费体力去寻觅食物。因此,定点守钓虽然省力,但上鱼率不高,而走钓就不用了,俗话说“春钓走,夏钓守”。  相似文献   

7.
冬季天寒地冻,鱼儿为了躲避寒冷,都本能地潜藏到较深的水里,大多数鱼类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因此说冬季用手竿在近岸边钓鲫鱼已很难有收获,手竿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用抛竿串钩钓远钓深水,则能收到  相似文献   

8.
隆冬,大多数鱼类都已冬眠,少吃少动,只有鲫鱼还较活跃。但隆冬钓鲫,要想有好收获,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艳文 《钓鱼》2013,(4):46-47
进入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随之降低,淡水鱼中耐寒能力较差的鱼因储存了足够的脂肪基本都停止摄食,几乎处于冬眠状态,而耐寒能力较强的鲫鱼和鲤鱼仍能进食,以补充越冬能量的不足。这时,在我国的中、东、南大部分地区,3米以上水深的水底温度会在6~10度之间,如果钓友主钓鲫鱼和鲤鱼仍会有收获。但是,在精选钓时、钓具、钓法的基础上,饵料搭配要更科学。  相似文献   

10.
朱俊芝 《钓鱼》2013,(4):28-30
钓鱼人都了解,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鲫鱼属底栖鱼类,生活于水体下层,较能耐低温,在水温5℃以下时仍能进食;而水温在10~25℃时,是它的活跃期,觅食、栖息的范围扩大,摄食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初春乍暖,我们在施钓过程中,应遵循鲫鱼本身的特性,利用这一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水温、时间、钓组等进行灵活施钓,必能锦鳞盈篓。  相似文献   

11.
许波 《垂钓》2014,(1):50-51
尽管鲫鱼比其他鱼类抗寒能力要强一些,但在寒冷的冬季,鲫鱼的觅食活动仍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大为减弱。冬天时,鲫鱼大多藏身于比较深的水域,所以冬季的鲫鱼是比较难钓的。不过,只要钓者能够把握好鲫鱼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摸索出鲫鱼吃饵的规律来,就一定能够钓有所获,甚至钓到大鲫鱼。  相似文献   

1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9):18-19
钓鲫鱼饵料.悬坠钓法钓鲫鱼,一般使用我国或日本生产的鲫鱼专用饵(袋装商品饵参照第9期)。它的牌号较多,种类齐全,还有各种添加剂。这些专用饵是在科学认识鱼类食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钓法特点而研发的。它们除了适用干不同鱼情的食性外,更是满足了悬坠结构特点的需求。钩饵做为钓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炼饵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既要做到饵味、色、形兼备,又要使下落到水底的钓饵,逐渐化散。一方面起到诱饵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将鱼儿钓获,真正达到诱钓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冬钓慢鲫     
瞿高兴 《钓鱼》2014,(6):22-25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台湾钓法风行大陆,我们小镇上也开始有人采用这种钓法。笔者也是其中的一个发烧友。通过这二年来的垂钓实践我发现台湾钓法有利也有弊。 我认为台湾钓法有以下优点。一是较好地适应了鱼类(尤其是鲫鱼)觅食的特点。在那种被钓“烂”了的鱼塘,更能显出它的优越性来。二是灵敏度高。台钓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夏天闷热的天气钓鲫鱼,由于气压很低,造成水域中严重缺氧,鱼类尤其是鲫鱼都不在水底游动、觅食,纷纷浮在水域的上中层活动。在一般情况下,鲫鱼还是要进食的,但必须采用拖钓法才行。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中国钓鱼》2005,(11):12-13
深秋初冬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逐渐冷了下来,大多数鱼类归潜深水,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根据此种情况,深秋初冬钓鲫鱼的方法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如下。  相似文献   

17.
鲫鱼,是一种底栖、群居、杂食性小型鱼类,在我国淡水中都有它的踪迹,其抗寒能力强,全年可钓,也是众多钓友爱钓的一种鱼。但是,在大中型水库钓鲫鱼,就没有在池塘或养鱼池垂钓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早春和冬季,如钓点和水的深度选择不当是钓不到鱼的。笔者在20多年的钓鱼实践中,积累了一部分钓鲫鱼的体会,下面向钓友们介绍在大中型水库如何钓鲫鱼(主要介绍春钓,因各地的鲫鱼食性不同,饵料配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老高 《钓鱼》2014,(24):29-31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要,但这时候鱼类的摄食与其他季节的状况也大为不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其中重点表现为"慢"。  相似文献   

19.
各种鱼类在水中生活层次都有一定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转变,气候的异常以及水情变化等现象的出现,鱼类的游动、觅食和栖息的层次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鲫鱼本是底层鱼,但受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觅食的习惯也随之而变。分析鲫鱼离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底溶氧不足,鱼儿难以忍受,便会纷纷上游。既然鱼儿已经离底上浮,就不能按常规钓法去钓底,而是应该采取钓离底的方法,提高钓获量。钓离底大鲫鱼和钓中上层鱼类是有区别的,受气候环境影响的大鲫鱼,一般离底10~30厘米左右(警惕性较高的大鲫鱼不会上浮太高),在确定鱼已离…  相似文献   

20.
魏玉林 《中国钓鱼》2001,(11):14-14
鲫鱼是底栖鱼类,原本在一般情况下不上浮觅食,尤其是鱼源稀薄的野钓水域更是如此,所以在野钓鲫鱼时,钓者大多采用底钓法。但是在一些特定环境和情况下,底钓往往可能收效甚微,浮钓却可大放异彩。下面是我几年野外浮钓鲫鱼的粗浅体会,愿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