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子君  毕羽平 《精武》2010,(7):66-67
震脚,是中华传统武术攻防之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功夫内容。各种拳术的要求和追求不同,震脚在各种拳术中的作用、表现形式、练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向运彩 《武当》2012,(9):29-30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明劲者,即拳术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经之道。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有易骨,易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位姓胡的人,可惜忘其名,只知他是贵州黎平人.他的父亲是商人,家资颇富,仅生胡一人,其钟爱自不必说.胡自小即爱舞枪弄棒,凡乡里有拳术名师者,无不留在家里,盛情款待,悉心求教.后见这些拳师武艺并不怎样,不能满足其继续深造之愿望,胡乃携带盘缠游遍川、滇、湘、鄂间,亦无所得,便快快不乐返回故居.虽如此,仍日夜不忘操练拳术.不久,来了一位游山僧人,胡见其相貌丑陋且个头矮小,虽将其留下,但并不重视.僧佯装不知,亦不强求,更不与胡谈及拳术.一个月下来,胡忍耐不住,遂把僧人叫了来,欲与其比试武艺.胡自恃有一身蛮力,习武十余年来,四乡竟没有一个匹敌的.此番见这个僧人贸然来访,又日夜吃睡而不耍弄技艺,便以为是一般跑江湖的.未必有上乘功夫,心想与其交手把他撂倒赶跑.僧却笑道:"知道你武艺高强,闻名久矣!倘必欲与我争强,可于今日夜深人静时,与你拣僻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01,(5):42-44
道也者,生天地,育万物,放之则包罗虚空,敛之则退藏于密。两仪、日月、五行都是道中造化耳。物物各具一太极,即道也;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五行顺而生入生物,五行逆而成仙成佛。故云,五行顺则法界火坑,五行逆则天地七宝。这五行之精,秘于四大形山,不内不外之密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民可使由之。顺行也;不可使知之,逆行也。夫鱼在水中,不知其为水也;人居气内,不知其为气也。此譬喻当潜心研究,回光返照,明心见性,果证仙佛,复何难哉!  相似文献   

5.
孙存周 《精武》2005,(11):30-30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毋须拘拘于形式。这种理论同极高深,但它不切合于初学者。因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姿势纯正者,呼吸即调;其形态乖谬者,则呼吸已如其形态而形成散乱:余闻之先贤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  相似文献   

6.
学拳术者,非特动作宜敏捷,尤贵姿势之正确,故初学者之手法步法均宜特备注意,以立基础,然后而练习各技,自可达于精深之域. 一字步、十字步、十字腿三者,为洪拳之根本功夫,舍此即不得其门而入.故先述此三者之打法、用法,为初学者辟其入门之路.唯关于动作姿势之方向,皆以朝南为标准,学者须注意之.  相似文献   

7.
张文 《武当》2023,(10):24-27
<正>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历代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创编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极强,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式极重攻防。此拳术深蕴擒跌闭穴和反筋背骨之术,许多技法都可以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三十二势》中得到印证。因此,习练此拳术对于正确领悟以及探究原始的内家拳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理。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  相似文献   

9.
《精武》2008,(10)
石头拳术秘诀最忌张口喘气。致伤肺气有碍卫生。而违拳术体育本来之宗旨。(25)练习拳术。每在完结后。可用便步往来于运动场。以为休息切忌立坐。致碍体育。石头拳术图式一般之注意(一)图者所以明动作也。譬之左臂拳掌曲站左方腰部。则图务从左部书明。又如  相似文献   

10.
邓付凤 《武当》2009,(8):20-22
(接上期)二十五、八卦拳炼神还虚形式 拳术之道,有功用之理,有神化之理。上言阳火阴符,是为功用。此言炼神还虚,是为妙用。妙用之功,其法何在,乃不外乎八卦拳之式求之。故开阖动静,起落进退,生克变化,以致无穷之妙,亦不离不卦。八卦不离四象,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矣。所以炼神还虚之式者,与前所习之形体无异。惟手足身体,外形不要着力,俱随意而行之。然身体亦并非全不用力,其劲不过极力往回缩去,意在蓄神。外形身体手足,俱以意运用之,行之已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实若虚之意。  相似文献   

11.
郭树璞 《武当》2003,(8):3-6
青荷白藕红莲花,道门三绝在吾家。“三绝”说的是武当绝命剑、武当拂尘和武当道家八卦太极等拳术。 武当绝命剑在武当武术中一支独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刚柔进退之妙,有虚实攻防之法,有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有十字法诀之巧的无穷变化,有静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与中国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与中国武术马明达续上期)四冯玉祥对拳术也有浓厚的兴趣。前面已经讲到,拳术上他很可能有点家学,但主要还是从兵营中学来的。后来他把拳术用之于练兵,是每一个士兵必须学习的项目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劈刀、刺枪和翻杠子,学不过关,便无升迁之望,再加上一系列奖...  相似文献   

13.
吴志勇  江百龙 《武当》2010,(4):11-12
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已故)撰写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中提道:“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这种汉字书写与拳术习练的结合,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涉及,而对武术与书法这两种艺术之间的相通性和相融性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4.
秘宗拳     
秘宗拳虽名为少林派拳术,而实为内功拳。其特点与太极、形意、八卦无不相合。秘宗拳之真谛有诗云: 头顶颈挺舌舐腭,沉肩坠肘胸宜含。敛臀提肛膝微屈,气息相随丹田趋。本期开始连载的这套秘宗拳,俗称秘宗架或秘宗母拳。它即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实为不可多得之拳术教材。  相似文献   

15.
序子母绵掌传入灵丘至今大约百年之久,首位继承人李生梅。李生梅14岁开始先后曾拜师十四位,所学套洛120余种,子母绵掌是他一生最为精通之拳术,并深得其奥秘。范子英,买卖人,人称范掌柜,十分喜好武术并与李生梅是至交好友,跟随李生梅专练子母绵掌几十年。他二人经多午之苦心揣摩研练,终于将此拳整理成套,便于后学。  相似文献   

16.
鲁瑜 《收藏》2023,(2):58-61
<正>引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章为老子道论的核心,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历代学者争议较多的一章。历代有研究老子思想的学者数不胜数,对于老子的道论思想已有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五)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各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意,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  相似文献   

18.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19.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20.
黄远存 《武当》2010,(10):29-30
中和形意拳立根当年的天津武士会张占奎所传授的形意拳,由我国著名武术家、武当拳法专家沙国政前贤所传,由其弟子,中国武当百杰、中和太极拳研修会会长李芝田老师演示教授。其取名中和,根自于一代宗师孙禄堂的言语。语曰:“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它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