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2.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人是东西"的结构隐喻是《红楼梦》人物塑造时惯用的概念隐喻模式。这一结构隐喻统摄了《红楼梦》里各色主要人物,帮助刻画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人性的讨论和褒贬也更加直接地暴露在读者的视野里面。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文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族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有着相同的 叙事手法,题材均以故乡为蓝本,地方色彩浓郁,时空模糊,都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而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阿来诗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白光明 《保定师专学报》2004,17(2):95-97,110
从作者创作思维的角度考察,《红楼梦》在人物的安排与描述,人物的出场次序、出场方式的设计,人物命运的走向,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情节线索的开合等方面均表现了曹雪芹逻辑思维的深度和理性处理艺术形象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绘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嘉绒藏区在历史转型期的众生相,尽管自发表以来对作品人物的评论较多,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作品中的老土司、傻子和翁波意西等主要人物的各具特色只是表象,作品其实重在揭示历史转型的"尘埃"弥漫时人性堕落扭曲的过程,并最终经由人物之口为人性为制度唱起挽歌。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广泛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从风格、结构、方式、语言四个方面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无疑,《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的成功,使它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生理双重混血”的藏族作家阿来,以诗人的笔触为其小说《尘埃落定》开辟了一条“取胜的险道”。本文从其诗意的描述和特殊视野的构筑,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追寻三个方面对其小说创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关于小说中诗的语言与意境,特殊插入点的选择,“傻子”视点,权力的秘密,权力对人的影响,以及尊严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宣称其书“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不大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全书的人物描写来看,曹雪芹的“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则得到完美的实现;鲁迅先生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是中肯、恰当、确切之评。《红楼梦》确是一部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之高峰,列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之尖端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王希廉是《红楼梦》评点艺术审美鉴赏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人物形象和读者阅读接受心理都提出很好的见解,对中国小说理论建设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众多人物的悲惨结局铸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精品,死亡在小说中挑起了无与伦比的脊梁支柱,《红楼梦》的评点家以死亡书写为基准,证实了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以《红楼梦》的评点为角度,力图从死亡在小说评点中的道德寄寓,死亡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价值,死亡在小说叙事中的结构功能等方面,来探讨死亡在小说中的美学价值,启发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以及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指出他是曹雪芹的真正知音。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现代语文》2006,(12):21-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在学、建筑、诗词、医药、服装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小说中,作曹雪芹更是以服装来昭示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其性格,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面貌,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从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角度,冷眼观察纷纷扰扰的“尘埃”世界,反映了作者阿来独特的历史感受和生命体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傻子”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种继承与深化的关系,两者都是20世纪中国人现代化心路历程的曲折表现。《尘埃落定》的成功,是当代中国文坛又一次重归传统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