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小说的言情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那么,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性,小说形式的突破性初步呈现出外向性。尽管真正打破这一主题模式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四新小说,并最终在鲁迅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真正现代意味的小说。但民初的鸳鸯蝴蝶派通过现代性的转换,成为晚清小说与初期新文学的中介与桥梁。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借鉴外国文学中的艺术经验时正是进行了这种创造性的加工,使它融化为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篇典型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红鸳语》完全符合作者们娱乐消遣的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但是在这种价值取向的背后却也隐约透露出这些鸳鸯蝴蝶派作家们某些初具现代性特征的人物价值观和小说创作观。本文试图从人物性格、集锦小说形式和尴尬的小说结局形式三个方面来论证这篇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繁盛局面:一方面,研究界摒弃了五四时期对鸳鸯蝴蝶派的定论,基本澄清了对鸳鸯蝴蝶派的历史误会;另一方面,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来评价、阐释鸳鸯蝴蝶派。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不凡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鸳鸯蝴蝶派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批判和贬斥,作为新文学的对立面出现在文学史著作中。实际上,从文本看,鸳派小说在主题、倾向、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和整个社会追求现代性文化语境发生了联系。同时,鸳派小说的现代性也与文本之外的一些因素有关,即文学赖以生存的、影响文学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也就是文学的“生产”体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5.
常熟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家的大本营,徐天啸、徐枕亚兄弟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时人称为“海虞二徐”,徐枕亚所著《玉梨魂》,被誉为鸳鸯蝴蝶派小说早期的代表作。俞天愤、吴双热、姚民哀为鸳鸯蝴蝶派中坚人物,著述丰富。  相似文献   

6.
鸳鸯蝴蝶派与言情小说模式的现代性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研究,鸳鸯蝴蝶派时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向现代言情小说的嬗变起了重要作用。它以其总体上的悲剧结局,时“情”的主题的高扬,叙事技巧的现代性,突破了传统言情小说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初步呈现出外向性.为五四新小说作了历史了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单纯地把鸳鸯蝴蝶派视为“小说逆流”,是不科学的,鸳鸯蝴蝶派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爱国主义思想;为翻译工作做出贡献;接受新生事物。该派得以长存的原由,可以从传统观念、市民口味以及新文学派等角度去论证。可否把当代的武侠、言情小说看作是鸳鸯蝴蝶派的一个延续,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评论家把鸳鸯蝴蝶派看作顽固不化的封建余孽,但当疏离了“五四”激进的话语场域,在当下语境中进行审视时,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局面。批评家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说,在对鸳鸯蝴蝶派的近十年研究中,梳理点放在本体论的言说和关系论的沟联两大体系上,在众生喧哗中透视鸳蝴派的历史本质,为更好的理解文本提供一条捷径,以便利于文本的阐发性言说。  相似文献   

9.
文学革命兴起之时正值鸳鸯蝴蝶派的鼎盛时期,鲁迅在倡导和开拓新文艺的过程中,从“文学游戏观”、沉滞猥劣的格调、保守复古的意识等方面,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了十分必要的批评。但同时,鲁迅又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合理定性,以较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学中的“趣味”问题,切中肯綮地明确了该派的政治性质,给予了这一文学流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接受与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要的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和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现代市民社会初兴等历史变化密切相关。在文学的角度之外,近年来研究上海的历史学家的论述,对于如何理解"鸳鸯蝴蝶派"颇有启发。如何总结鸳鸯蝴蝶派的经验与教训,如何循此对现实中许多新的市民文学的现象予以探讨和解释,"上海学"的历史学家的论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