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依照自由主义思想,人都是理性与经济的,时时处处为自已着想,由此,自我意识、本体思想充斥人的内心中.由于逻辑思维方式是数学的本质性思维方式,数学教科书的部分编者与全体数学教师在入职前都受到了逻辑思维的长期训练,他们已经对数学知识逻辑发生了若指掌.因此,他们在处理教材与学生发生数学认识的关系时,就有可能形成教师"自我中心"的偏向: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过程,轻视学生发生数学认识的心理过程."自我中心"意指一个人只从自己所处的位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他们往往考虑问题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转换"社会视角"的能力,即缺乏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角色体验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本特征,使幼儿能亲自实践他人的角色,从思想上尽量地摆脱自我,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看待周围事物,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能准确认识角色的义务、职责和角色规范,不断演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内心的情感,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可以说,角色体验在发展幼儿社会行为能力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一特殊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移情就是把自己置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从别人角度出发,感知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移情能使大学生克服自我中心观念,理解别人,开放自我,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熊致新一、基本思想自我中心化最初叫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使用此一概念是为了描述学前儿童的这样一种状态:儿童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没有想到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如他认为外部世界围绕他而转动,月...  相似文献   

5.
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自私和自傲,它实际上是一个由病态的自爱和自尊编织的幻觉牢笼,使人无法正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真实关联。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势必造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人际失和的重要根源。先秦儒学中的"忠恕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直报怨"等思想资源无疑对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际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心理位置互换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略为谈一谈. 一、什么是"心理位置互换" 一个人自有思维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和认知周围世界,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对的.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影响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客观认识,束缚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中吗?心理学研究证实:完全是可能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位置互换"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  相似文献   

8.
当课堂的柳暗花明、针锋相对渐渐变成花团锦簇、一片和谐之后,教育工作者当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能否引领学生生命的自由生长,是否能带给学生生活的启迪。依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职语文课堂应"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从学生的情感表达出发",大胆进行课堂实践,力求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富于温度和厚度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束缚着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总而言之,“自我中心”这种意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正>从懂事到念高中、上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体验和经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比较稳定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心理。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再睿智,也不可能完全洞悉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的奥妙,对交往的认识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与调整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人的关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走进误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正确定位,做个交往达人呢?请看此文:一、自我中心型自我中心型的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我"字优先。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有的表现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沿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心理换位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俗地说明了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实际上,心理换位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皮亚杰认为,人在儿童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的看法总是对的.应该说,与儿童最初的毫无自我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相比,他们形成“自我中心”意识是一个进步.因为他们到底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了.但是“自我中心”倾向并不简单地随个体的成长自行消失,即使在成人身上,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而这后来的“自我中心”倾向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不再是促进了.换言之,在成人身上的“自我中心”倾向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理智,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妨碍着人们相互真正意义的理解.而要克服“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  相似文献   

12.
张伟 《考试周刊》2012,(42):166-167
自我中心是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的强烈影响,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做事情的一种倾向。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讨论。本文认为应当转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今后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慈"看《道德经》人际关系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是老子<道德经>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广泛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方面,老子"慈"的思想在人与人关系的调节方面以反个体自我中心为核心,其具体内容体现为"不争"、"少私寡欲"与宽容等三个方面.对于进入21世纪的人类来说,这一思想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束缚着人们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他们习惯了索取。本次针对学生自我中心明显,在个性上自私、冷漠等特征,常常不能发现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甚至熟视无睹。这些都将影响学生的社会交往,影响同伴之间的交流。在活动中通过"制作感恩卡"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了解更多的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激发感恩的情感。通过感恩短信等形式帮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16.
朱圣宏 《辽宁教育》2014,(11):32-34
语文课堂上,教师常会陷入"失聪"的状态:自我中心导致的"偏听",目中无人导致的"假听",心中无法导致的"错听",心不在焉导致的"漏听"。因此有必要呼唤教师"倾听"的回归:倾听文本蕴含的真义,倾听言语发展的状态,倾听思想情感的流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幼儿,特别是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幼儿,在想事、做事时总是只想到自己,或从自己出发。这种情况,一般成人可能认为小孩子都有点“自私”。但稍懂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不是道德范畴中的自私,而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中心主义”。其特点是除思考问题时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外,还误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别人的观点,并为其所接受。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既然是一种暂时现象,就有可能、有必要通过教育,加速其向“非自我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19.
一、"后进生"的普遍特点第一,在情感、意志、情绪方面,多数"后进生"有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不服从别人的要求,不管别人的利益,常常跟同学闹矛盾以至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0.
用汉语方位词"前"表示时间,实际上是一种空间隐喻,它既可以表征过去的时间,又可以表征未来的时间。拟以图形-背景理论为依据,从自我中心表征、地标表征和去自我中心表征层面来研究汉语方位词"前"表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表明当观察者从自我中心表征的层面来看,"前"表征过去的时间;当观察者从地标表征的层面来看,"前"表征未来的时间;当观察者从去自我中心表征的角度来看,"前"既可以表征过去,又可以表征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