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学生要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思想,为分析作者的理性之美做铺垫;可以疏通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思路,为分析作者的逻辑思路的理性之美做铺垫;可以针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推敲品味,在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之美;可以针对作品主旨,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相似文献   

2.
散文的教学就应该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强化对情感的观照,引领学生以散文的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教学中,要依托画面,激活学生情感;要紧扣文眼,让学生体悟情感;聚焦对比,让学生融合情感;利用模仿,让学生表达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是江苏版小语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 ,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这一重点段后 ,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 :月光下的夹竹桃怎么会引起作者幻想的呢?(配乐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生 :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看到了月光下的夹竹桃投在墙上的影子 ,呈现出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的景象 ,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得作者闻着它的花香 ,看着它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出神了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  相似文献   

4.
<正>小小的夹竹桃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花,但在作者笔下却呈现了一片精彩,让人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由此可见,季羡林这位散文名家的笔下功夫的确了得,从朴素和平淡中向我们展示别样的风华和腴厚。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语言的音韵美;通过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语言的装饰美;还要联系作者情感,对语言进行精心赏析,体味作者语言的内质  相似文献   

5.
<正>《夹竹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在作者季羡林的笔下,夹竹桃的曼妙花色,如梦如幻的花影遐思,引发他无尽的赞美和欣赏。透过文字,可以看到,夹竹桃既是季羡林先生个人品行的象征,更是他一生风格的写照。如何让小学生体会到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蕴含的高洁意趣,笔者认为,教语文,要从学生"学"语文做起。一、学品比较法,感知物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作者的幻想,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方蓉 《文教资料》2010,(16):53-54
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有情人的形象,上课时精心设计好导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再次巩固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商、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深度对话,构造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对话能充分预设,引导学生生成;通过对话能链接生活,让学生表达出个性情感;通过对话能促进换位体验,让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春瑜 《考试周刊》2010,(10):55-56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读",从而感受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品读文题作为"读"的切入口,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基调,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拟文题时的独具匠心,以及文题在整篇课文中独特的文学表现力;引领学生关注文脉,通过反复的诵读,向着作者的写作旨趣逼近,向着文本的更远处漫溯;落脚在对文眼的理解上,让学生走向思想的澄明、精神的皈依和生命的敞亮。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缜密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小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舍拍,才能把握住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底蕴。然后,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小说的肖像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征人物描写;从小说的结尾议论中学习如何让文章结尾富含哲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14.
课堂犹如一池春水,只有用激情来吹拂,才能涌起朵朵浪花。课堂需要激情,只有它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课堂需要激情,只有它才能让学生享受生命的愉悦;课堂需要激情,只有它才能点燃学生心灵的圣火。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激情之火呢?笔者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载情读文,引起情感共鸣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渗透着或是人性之情,或是忧国之愤,或是伤时之悲,或是遂愿之喜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悟出文章中的美妙之处,深邃之意,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让激情…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朗读内容感兴趣,迅速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要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朗读表达技巧,努力做到"心中有人",朗读的语言要实朴自然,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而得言。阅读课上有效的随文练笔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篇章,寻谋篇之法;构建段式,悟写作之策;迁移句型,探文笔之妙;学习表达,夯写作之基;用好标点,点言语之睛,让学生既知道"写什么",又知道"怎么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作者把他们的思想情感隐藏于文本中,他的喜怒哀乐就是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教师如果能引领学生于文字中“身临其境”,就能与作者达共鸣之极,收获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更贴切、更深刻地学习、理解作品,使其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品意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情”不同,“境”自相异。故同登高处,陈子昂见到“天地之悠悠”,杜甫则见“齐鲁青未了”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作者笔下的美景、生动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进情景交融的文章意境。学生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其心境,才会更好地理解其对景物的感受,才会有对意境美的真切感受,才能顺着作者琮琮的情感之流,…  相似文献   

19.
田庆军 《新疆教育》2012,(8):126-12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中进行情感教学,让自己和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就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就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以此体现新课标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