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明 《考试周刊》2012,(83):28-29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发现文本特质,抓住文本特质教学进行一课一练,一练一得,课课有得,得得相联。语文老师要练就一双能发现文章特质的慧眼,善于学会沙里淘金找到其特质,教学中抓住特质"气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抓住特质"规则",步步深入、积淀人生;抓住特质"想象",自主体验、潜移默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思、写的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2.
循着文本特质促进思维进阶的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阅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几点可实践操作的策略:活动设计要紧扣“这一篇”的文本特质;进阶活动要能调动思维活力;主题阅读要能激发逻辑思维;文本重构要能提升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
神话类文本既具有神话的超验性、形象性以及崇高性等特质,又具有文学所特有的召唤性结构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神话类文本的特质展开教学,让学生复述、想象、思辨等。通过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学生能领略到远古时代神话文本所独有的浪漫情怀和诗性气质,感悟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说理文的教学,教师要依循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统整性地梳理文本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原始经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质;要整合文本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事例的内在关联;要合理分解中心论点,引领学生在分类中厘清文本的基本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对说理文的认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复述能力的训练必须要综合考量文本内容特质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两大因素。教学中要依托核心词语,增强复述的条理性;回归文本内容,强化复述的深刻性;借助细节想象,提升复述的创造性,从而在链接思维中让复述更出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审美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的关注文本主题而淡化文本,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我们要用换之一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材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去体味祖国精湛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能让学生赏心悦目,又能使他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一、运用图表,整体呈现语篇,把握文本思路我们进行语篇教学时要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文本的意义,整体把握文本思路。图表以图表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创设情景的作用,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把握文章思路。如PEP Book8 Unit2 Alet’sread是有关流感的语篇教学。如何运用图表整体呈现文章,让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呢?首先,我装作很不舒服的样子,引导学生发问:  相似文献   

8.
教材文本中所蕴藏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生长点",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密码。只有紧扣这些"生长点",语用训练才能有据可依。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握特质,让独特之处奠定坚实的生长基础;对比辨析,让陌生之处展现多维的教学价值;深入感知,让平常之处绽放异样的独到光彩。  相似文献   

9.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散文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步加大。教学散文,教师可以从结构、语言、主旨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特点,引导学生体悟散文的精妙构思;要把握语言,让学生感知散文的语言特质;要聚焦文本的核心,引导学生解读散文的深刻哲思,从而促进散文教学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本特质是指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属性。从特质的角度来说,文本主要分为主题型文本、诵读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在写作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质营造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刻感悟,能够打破课堂中沉闷的写作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可以先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走进会话文本;之后通过话题这一主线,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会话文本;接着分层突破,让学生深入解读会话文本;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走出会话文本。  相似文献   

12.
游记写景类文本,由于其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源。因此,游记类文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也要注重学生的言语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朗读、思辨、想象等形式理解、感悟游记类文本的表达特质,使学生真正掌握游记类文本的言语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本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学叙事性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它的表达秘妙、品味它的语言特质、体悟它的写作方法等,使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掌握表达技法、领悟写作艺术,从而提升叙事性文本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对文本进行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习活动显得较为"单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会大大降低。引导学生从局部切入,对文本展开整体性突破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局部文字挖掘,完成文本感知;局部句子鉴赏,突破文本语言;局部段落剖析,切准文本逻辑;局部结构梳理,深化文本主旨。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工作,让学生从细微处着手,顺利完成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15.
精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全方位地理解文本,学会从精读一篇到精读一类文本,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要面向整体,理清文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引领学生就关键的地方进行反复品味揣摩,从而增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能力。这是精读策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要注意营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思维;要抓住关键,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要联系鲁迅生平,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得到启迪,获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心理;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内化文本的思想、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悟;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中的读写交融应走出生硬模仿的泥潭,教师要基于教材、基于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学中要结合学段目标,在认知需要中探寻读写交融点;依托整体单元,在类比辨微中探寻读写交融点;紧扣文本特质,在典型策略中探寻读写交融点。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结构设计合理
  (1)重视整体把握、整体感悟。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果不充分地熟悉文本,就对深入感悟文本带来很大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通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