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这里的30多名退休教师订阅《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多年,这份刊物早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
老伴退休后有两个爱好:一是养花育草,二是看书读报。原先她已订有3份报刊,从去年起,又新订了1份《长者家园》。她尤其喜欢这份刊物,每月的四五号,她都要去问门卫老王头《长者家园》来了么?那急切,那神情,比思儿想女还焦躁。  相似文献   

3.
宋桂林 《老年教育》2008,(10):36-36
喜爱读书的我,常为读不到精彩文章而困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结识了《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并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来,与《长者家园》朝夕相处,它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一天不看便觉得失落。时下,在南京这座大都市里,《长者家园》已逐渐为更多的读者所熟悉,不仅老年人爱看,就连中青年人也爱看。这当然得益于编辑部所有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广大读者的精心呵护.  相似文献   

4.
我从八年前就开始订阅《长者家园》,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收获了一份惊喜。2009年,我曾荣获《长者家园》版"金叶杯"阅读知识竞赛三等奖。2010年,我的文章《最真的浪漫》在这里变成了铅字捧读杂志,我不仅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长者家园》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与时俱进,心灵与大千世界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5.
读了《长者家园》第5期“银色论坛”《镜子&;#183;秤》一文,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了老年大学,我有幸"结识"了《长者家园》,且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丰富的内容、朴实的文字、漂亮的插图,让我爱不释手。为与她长期"亲密接触",我赶紧办了订阅手续。多年来,通过阅读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生活有了趣味,真是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人也仿佛年轻了许多。我常将一些好的词句认真记下来以作备用。渐渐地,我这个仅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半文盲,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经过个人的努力和编辑的精心修改,竟先后有5篇小稿发表在《长者家园》上,令我和家人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7.
我的处女作     
辛国明 《老年教育》2007,(10):30-30
过去读杂志,我一般不关心这本杂志的总编辑是谁,大概是太喜欢《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的缘故,这天突然有了想知道总编是谁的念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的一天,我偕老伴回老家山东荣成探亲,顺道去看望久别的老友刘远红。聊起各自的晚年生活,我俩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看书。说话间,老刘从里屋抱出一摞书报,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他的“宝贝”。我慢慢翻看着,其中很多我也读过。这时,一本印刷精美、封面设计漂亮的刊物吸引了我的视线——《老年教育·长者家园》,我从未看过这本杂志,觉得很新鲜,便读了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相见恨晚     
张彦贵 《老年教育》2008,(10):37-37
“柴米油盐都涨价,《长者家园》俺牵挂,水涨船高纸张贵,涨价也要拥有它。”这是我与几位订阅《长者家园》的老友们一起畅谈读后感时编的几句顺口溜,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赞同,成了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我虽然刚刚步入中年,却已经与《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结下了多年的不解之缘。 母亲在世的时候,为了帮她老人家解除晚年的寂寞,我给她订了一份《长者家园》。每当母亲收到杂志,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看到这本杂志让母亲的晚年充实快乐,我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1.
朋友     
在今年第5期《长者家园》中,我读到了麦雪侣的文章——《我的第二本诗集》。文中提到的那本《期颐集》,成了我心中的渴望。但寻遍书店报摊,始终没有买到。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致信《长者家园》编辑部,希望与麦老取得联系。很快,我便收到了编辑部的回信,按照信上提供的地址,我写信向麦老求书。仅仅一周的时间就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基础教育研究》。首先,这一刊名吸引着我去阅读;读后,觉得她真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对基础教育进行研究的好刊物,我便广作宣传。后来,又对这份刊物从导向性、学术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等方面作了评价,写出一系列文章,在《基础教育研究》(以下简称《基》刊)上发表。随着教改的深入,《基》刊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我深感这个刊物越办  相似文献   

13.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山东教育》了,这话听起来很诡异,其实是真的。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订阅了这份刊物,我当时是个"小书迷",家中凡是有字的书我都会翻来看看。《山东教育》就这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家园     
王明瑞 《老年教育》2008,(11):36-36
我从2007年开始订阅《长者家园》,读后深受启发和鼓舞。它不单是一本杂志,更像一位朋友,传授我丰富的知识,给予我生活的乐趣。每到月初一~杂志出版的日子,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等着它的到来。今年二月,《长者家园》却没有按时收到,那些日子,我天天打开报箱看,可等来的总是失望。焦急不安中,我拨通了发行部的电话,  相似文献   

15.
认识《读与写》六年了,虽然我现在已步入初中生活,记忆中,却常常想起这位亲密的伙伴。还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知爸爸从哪里给我带回一本《读与写》杂志小学读本,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刊物,当然什么新鲜感、好奇感、神秘感,全都接踵而至。我爱不释手,从头到尾连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关系,我一直关注《初中生必读》月刊。久而久之,我从一般关注,到喜爱这份刊物。读了2001年总共12期的刊物,深感内容丰厚,义蕴闳深,具有很高的知识价值和文化品位,颇富艺术魅力,且装帧设计典雅精致,用料上乘,印制优良。从形式到内容,堪称刊中精品。刊物虽小,读了它如饮佳酿,尤其是对初中生这样的小读者,正在长知识,《初中生必读》无疑是他们的良师益友。钱钟书先生在谈及书籍与读者的关系时,曾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是《现代家教》的忠实读者。五年前,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份优秀刊物时,惊喜之情难以言表。翻读此书,只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栏目的新颖使我先读为  相似文献   

18.
高新来 《老年教育》2007,(10):18-18
收到今年第7期《长者家园》,我首先浏览目录.当目光落到"银色论坛"栏目时,我的眼球一下子被《发掘你的天性》这个标题吸引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也说书趣     
任芳文 《老年教育》2009,(12):43-43
今年10月号的《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发表了《书趣》一文,说的是读书的乐趣。而我说的“书趣”则是书法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04,(4):61-63
江苏无锡市黄巷乡凰翔桥小学许民荣我从教已经36年了,每次《教育文汇》一到,我总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先翻阅一番。面对这份刊物,我仿佛面对一位新交的充满慈爱的长者,聆听她的教诲;仿佛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亲密地聊天谈心,体会教育教学中的酸甜苦辣,分享各地教师的才华和幸福。阅读《教育文汇》,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