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林花 《收藏》2013,(11):65-69
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图案即为其一大宗。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江"纹长方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  相似文献   

2.
文物枕史     
正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而陶瓷枕又是我国陶瓷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自1991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200余枚陶瓷枕以来,将"陶瓷枕"作为一个特色收藏,在不断扩大藏品的数量与类别的基础上加大对陶瓷枕的征集与研究,到目前为止馆藏陶瓷枕近600枚,涉及国内众多窑口,堪称国内博物馆瓷枕收藏之最。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瓷枕为例,介绍陶瓷枕历史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4.
王元黎 《收藏》2018,(6):48-55
陶瓷枕装饰题材广泛,民间色彩浓郁,是研究当时陶瓷工艺、民间观念、社会崇尚和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本文介绍的新乡市博物馆藏陶瓷枕形制多样,且来自民国时期平原省博物馆旧藏,不少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3)
正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所藏山西产陶瓷枕有70余件,绝大多数可以断定其时代属金代。而对于这些陶瓷枕具体窑口的断定一直语焉不详,这一点引起笔者的注意。其实在山西金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陶瓷枕,散布各地区的窑址中也偶尔可见陶瓷枕残片,这些陶瓷枕有的兼具磁州窑、定窑、钧窑的特点,但又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陶瓷枕有着明显区别。而随着山西地区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山西陶瓷枕的面貌也逐渐明朗起来。尤其是2014年孟耀虎先生所著《瓷枕玄珠》  相似文献   

6.
李光辉 《收藏》2018,(6):61-66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7.
董远成 《收藏》2020,(3):70-79
"千年梦华——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由长沙博物馆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联合承办,自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3月29日在长沙博物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展出了127件南越王博物馆珍藏枕文物及5件长沙博物馆藏长沙窑瓷枕,时间跨越了西汉到现当代各个阶段,颇具时代意义和代表性。展览以瓷枕为主体,将枕的历史、形制、装饰和技艺向观众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跑旱船     
跑旱船的出现与民间祭祀活动有关。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纪念他,在端午之际以赛龙舟  相似文献   

9.
端午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赛龙舟的起源常认为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有关。南朝吴钧《续齐谐记》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泪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100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