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钢 《收藏》2013,(5):90-92
在研究袁像机制银币版别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中央造币厂和地方政府造币厂铸造的各种版别的银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军阀版或私铸版袁像银币。随着版别收藏的升温,这些军阀版、私铸版钱币也受到集泉者关注。由于军阀版和私铸版不容易区分,因此,笔者将这两类袁像银币放在一起探讨。军阀版和私铸版的概念业内所说的军阀版就是指各地军阀为搜刮民脂  相似文献   

2.
朱仁和 《收藏》2011,(1):96-98
袁像银币,俗称“袁大头”,始铸于民国3年(1914年)天津造币厂。民国初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治理整顿银元流通混乱,种类繁多,成色不一,难于统一管理等状况,于民国3年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袁像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是银九铜十,后改为89%.  相似文献   

3.
夏永璜 《收藏》2011,(2):91-91
袁像银币特异华(俗称O版)三角圆版,据说是全国解放后不久,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用银习惯而铸行的,因发行量少,流通使用时间短,品相也相对较好。这种袁像银币看似普通,实则平而不凡,尤其是袁像眼睛上的表情各有所不同。 此版袁像银币眼睛大小适中,眼球微凸,目光温柔,眼睛显得非常靓丽,栩栩如生,故称“靓眼版”。这正是袁世凯骗取孙中山先生的信任,窃得大总统时春风得意、心花怒放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鲁阳  肖冬梅 《收藏》2007,(1):132-132
袁像签字版银币,真品存世甚少,目前各类银币图录和报刊中关于袁像签字版银币的英文签字写法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大写字母“L.GIORGI”,一种是小定字母“L.Giorgi”。因图录和收藏报刊上的图片多是拓本,以致英文模糊不清,难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黄斌 《收藏》2009,(3):134-135
民国时期的“壹圆”银币以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孙像开国纪念币、孙像帆船为主币,地方各省自己铸造的主币不多,有些就干脆仿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如其中的云南版、甘肃版、山东版等。有些省虽然发行过银元主币,但因为铸造量小,存世不多,如甘肃省造的孙像银币,贵州省造的汽车银币和竹枝银币,广大银币爱好者就不容易收集到。  相似文献   

6.
杨觉 《收藏界》2010,(8):72-73
加打“苏维埃”戳记的银币,在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银币目录》一书中有记述:1931年湘鄂西苏维埃政府铸行,系土版银元,铸工较原版粗糙,袁像右侧戳有“苏维埃”三字硬记。限苏区流用。  相似文献   

7.
夏永璜 《收藏》2008,(7):115-115
银币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圈版”是指袁像三年锻币背面嘉禾结带内有一“O”形暗记者,习惯也称“O版”,是袁像币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根据该币有无暗记“O”及暗记“O”周边饰纹可分为3型。  相似文献   

8.
寇尚民 《收藏》2013,(9):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因统  相似文献   

9.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10.
王钢 《收藏》2012,(4):92-97
随着袁像"壹圆"银币版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鉴赏过程中,有些藏友提出了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有的需要说明,有的需要论证,有的需要规范。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关于版别的概念所谓版别,就是版与版之间不同的区别,不外乎有几个方面:一是区别于银币的不同铸造年份,以及区别于完善设计、制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泉林  安国平 《收藏界》2013,(5):79-80
近些年机制银币的收藏价格渐涨,继之而来的是对其版别的研究文章也多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载陕西王钢先生关于《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考略》一文。据该文介绍,仅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版别就有80种,并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双四九"银币是1949年由新疆省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左右两枝麦穗围成圆圈,内有汉文竖写"壹圆"面值,圈外上环为"新疆省造币厂铸"字样,下环为"一九四九年",两侧各有一朵五瓣梅花相隔。背面维文汉译为"新疆省造币厂铸",珠圈内为面值及维文,下部数字"1949"为空心字体(图1)。此银币应为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为安定民心,维护新疆社会经济稳定,只是将国民政府后期铸制的新疆"四九"银币在版模上略作更改,即将原来正面  相似文献   

13.
陈锦山 《收藏》2014,(10):80-82
2001年12月,福建泉州北门街工地出土了一批窖藏中外银元,经过整理发现,这批银元的铸期为1881~1934年间。其中有民国时期孙像开国纪念币31枚,孙像23年帆船币2枚,袁像银币103枚;墨西哥鹰洋6枚;英国贸易银币55枚,英国爱德华七世头像银币1枚;法属贸易银币8枚;日本明治银元76枚,  相似文献   

14.
陈锦山 《收藏》2014,(19):80-82
2001年12月,福建泉州北门街工地出土了一批窖藏中外银元,经过整理发现,这批银元的铸期为1881~1934年间。其中有民国时期孙像开国纪念币31枚,孙像23年帆船币2枚,袁像银币103枚;墨西哥鹰洋6枚;英国贸易银币55枚,英国爱德华七世头像银币1枚;法属贸易银币8枚;日本明治银元76枚,日本大正银  相似文献   

15.
夏永璜 《收藏》2008,(11):109-109
不久前我在钱币市场上买到一枚袁像三年“粗发”版银币,同行中有人说它是“冒牌货”,理由是其背面没有“塑料包”似的饰纹。《收藏》总83期刊登的周传芳先生《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元版别初探》一文中说背面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似的,这是区别粗发版的重要一环。显然,周先生的“塑料包”说已成为“粗发”版银币的界定标准,没有它就不是正宗的“粗发”版银币,而是“冒牌货”。  相似文献   

16.
徐国展 《收藏》2009,(9):150-150
民国21年(1932年)孙像帆船三鸟银币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头像,背面有面值、双桅帆船、三只飞鸟、旭日等图案,俗称“三鸟币”。华光普《中国银币目录》述要:“上海中央造币厂铸,拟定之中华民国国币。嗣因背面有三鸟落日图案,时值中日关系紧张,有人附会图案隐含日本空军侵略中国的不祥之兆,认为不宜,乃即停铸封存(不久即作回收销毁处理),市场流出,为数无多。”对此,藏界将其归入“珍稀”类银币。  相似文献   

17.
寇尚民 《收藏》2012,(9):94-97
安徽安庆造币厂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初定名安徽银元局。光绪三十二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次年改为安徽制造局。民国2年(1913年)利用制造局老厂房和机器重建安庆造币厂直至民国15年关闭。笔者现依据文献资料,对安庆造币厂所铸银币和相关史实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8.
王际朝 《收藏》2006,(1):101-101
西藏硬币中有一种“桑松郭母”银币,“桑松郭母”即藏语“三两币”的读音。公元1932年(藏历16~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为统一西藏地区货币,对造币机构进行调整,将梅吉、罗堆、多带三个造币厂合并为扎什电力机器厂,简称扎什造币厂。公元1933年(藏历16~7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始铸“桑松郭母”银币,有初版和第二版两种。由于较常见,故在国内外钱币目录中均有刊录。但究竟有多少版式,却未见有著述论及。现根据笔者多年收集的实物及相关文字资料,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张黎晨 《收藏》2010,(3):124-125
民国8年(1919年)陇南镇守孔繁锦在天水开始用翻砂法铸造铜元,故称其为天水砂版。初时以仿铸四川篆书“汉”字五十文、一百文铜币为主,后又陆续铸双旗二十文、五十文及九星砂版。民国13年(1924年)停止仿铸川币,杜绝民间私铸,开始铸造孔造辅币五文和十文。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7)
正近几年来,"袁大头"银币收藏热兴起,除了其质地为贵金属外,还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故收藏者众。"袁大头"铸期较长、铸量较大,收集起来并不太困难,只是由于版别太多,何为普通品,何为珍稀品,一般初入门者就有些不明就里了。读王钢先生编著的《袁像银元版别考略》一书,深受启发。该书也受到了广大银币爱好者的好评,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方便,通俗易懂。该书文字简洁,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制图精美,便于认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