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红 《收藏》2013,(11):108-119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主月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  相似文献   

2.
笔、墨、纸、砚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画创作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随着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后来又有了砚匣、笔洗、笔格、水丞、镇纸等用品,而精美的刻铜墨盒因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成为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1)
正文房用具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北宋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主题,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明代文人阶层迅速扩大,追求文房用具的品位成为时尚,明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共列举了45种文具,可谓集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了。至清代,文房用具发展至鼎盛期,艺人们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和摆设,将原本的文房实用器演变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一道雅致风景。河北博物院收藏有一些除文房四宝之外的文房雅具珍品,现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4.
袁水清 《收藏》2013,(11):98-99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水清  华慈祥 《收藏》2013,(6):98-107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晔 《收藏》2020,(4):40-49
在今人的印象中,古代文人桌案之上总有各种与书写相关的文房用具,笔、墨、纸、砚自不必说,笔架、水盂、砚滴、笔洗等辅助用品也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然而历史的真实和人们的印象并不完全一致,各种文房用具并非一开始就齐聚桌案,而是随着书写习惯的不断演进,渐次出现并不断变化的,其中"笔洗"就是较晚出现的文房用具。  相似文献   

7.
郭旭东 《收藏界》2010,(10):70-70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里,笔筒一直是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之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相似文献   

8.
以毛笔为首的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图1),是写字画画的用具,尤其是汉字书法的优良用具。中国毛笔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甲骨、竹简、木牍、缣帛文书分析,春秋时期,中国人已经创造了简单的毛笔,在甲骨、竹简、木牍、缣帛上写字。史有蒙恬造笔之说,是他改良毛笔的选料和制作技术,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作《毛颖传》,记述了蒙恬造笔的故事:他是战国时代秦国大将,奉秦  相似文献   

9.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9,(10):63-65
除了笔、墨、纸、砚,中国文房用具还包括多种多样的辅助文具,这些文具对写字作画都至关重要。例如搁置毛笔的笔筒笔格;清洗毛笔的笔洗;储水用的水盂;镇压纸张的镇纸;存放印泥的印盒等等。如果这些器具齐备合用,书画家们临池挥毫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华慈祥 《收藏》2013,(11):100-107
宋雍熙三年(986年),书法家苏易简(957~995年)的《文房四谱》汇辑成书。该书计5卷,凡"笔谱",卷、"砚谱""纸谱""墨谱"各1卷。这是"文房"二字较早用于书名。"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见《梁书·江革传》:"此段雍府妙选英材,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赵知礼、蔡景历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此时的文房是指官府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