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收藏》2013,(3):176-176
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教千万,是每一位藏家梦寐以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2.
雨岚 《收藏界》2012,(5):62-66
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两等地都何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门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1,(2)
[重要看点]为动态保护古窑,传承明代葫芦窑的古法技艺,由景德镇市文化部门主管、景德镇市古窑历史博览区、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景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推动,著名文博专家周荣林,亲率9位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组成全面系统的百人复烧团队,恢复传统纯手工制瓷松柴烧造,完美复烧明代《斗彩帝王杯》,以其举世瞩目的烧造高度,必将再一次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7)
正为推进汝窑研究深入开展,2015年11月,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展厅推出了"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此次展览除了悉数展出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汝窑瓷器,还展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仿汝釉瓷器,辅展以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修复件、窑具、带釉及素烧瓷片,还自海内外多家文物机构借展了代表性传世汝瓷,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7,(9)
青花瓷器,是我国富有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的优秀产品。由于青花瓷器具有色调明快、纹样生动和历久不变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在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多处窑场中,能代表制瓷水平的是景德镇窑。安徽省出土的"青花花卉执壶"和"青花菱花口盘",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醴陵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醴陵窑因创烧"薄施淡染"的釉下五彩瓷器而声誉颇著,是湖南继长沙窑后的又一名窑。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成功人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作为后起之秀,醴陵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4)
正明清时期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的高峰,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更是精巧富丽,极尽奢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的明清官窑瓷器既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瓷器、也有白、红、黄、青、篮等单色釉瓷器、充分展示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艺术水平。其中,展出的22件单色釉瓷器极具观赏价值,它们的缤纷瑰丽,纯净典雅,以其天然韵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9.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2)
古窑柴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门几曾失落的艺术。柴,土,火,燃烧的艺术彰显着我们人类与自然最亲密的联系,也给了陶瓷艺术最鲜活恒久的生命力。我们知道,决定瓷器品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料,二是窑炉烧成技术。因此,窑炉便构成我国优秀传统制瓷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这里要说的就是景德镇仅存的清代镇窑和刚刚修复并复烧的明代葫芦窑。  相似文献   

12.
正磁州窑与吉州窑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南北方两大重要民间窑场,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题材及工艺技法多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突出地位。宋金元时期,釉下彩绘是磁州窑与吉州窑共同的表现手法,磁州窑更是将这一技法发扬光大,并且以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场。本文以两窑釉下彩绘产品作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工艺技法方面的差异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制瓷工艺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湿法工艺"是磁州窑生产瓷器的一大特色。北方气候干燥,坯体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因此磁州窑"从产生青坯开始,施白化妆土,刻划、绘画等装饰到施釉的整个过程,需在坯体  相似文献   

13.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14.
杨静荣 《收藏》2007,(11):46-52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役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渗透着浓郁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愈显其华丽富贵。与青花、彩瓷相比,  相似文献   

15.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喜庆、吉利、祥和的象征,深受国人的重视和喜爱。彩即彩料,用于瓷器彩绘的颜料。釉乃釉料,罩在瓷坯表面,煅烧后成为保护瓷器的玻璃质薄层。景德镇将彩料和釉料统称为釉彩。釉彩中添加了铜、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19.
杜文  权敏 《收藏》2012,(7):56-63
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以外销瓷为主的古瓷精品,由黄新兰女士斥资从海外购回。这批古瓷以广彩瓷、德化瓷、青花瓷等外销瓷为主,还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一些清代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佳品,其中以广彩瓷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使该馆成为国内外收藏高质量广彩瓷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此,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归故土——黄新兰典藏外销瓷器精品特展"。在此介绍极富特色的德化窑瓷塑展品,它们充分展现出德化窑造型多变、胎釉如玉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正黄釉瓷是指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后,釉面呈现黄色的瓷器。黄釉瓷是古代颜色釉瓷器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还成为了皇家祭祀与宫廷礼仪用瓷之一。从烧造技术与烧成温度而言,古代黄釉一般分为高温黄釉瓷与低温黄釉陶两大类。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窑场曾经烧造过的黄釉瓷名品。它们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风格的折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生动再现了古代黄釉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