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讲到“意境”,有的人认为它很抽象,也很神秘,似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意境是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的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说:“言气质、押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意境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和散文突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需要艺术来确证自己,艺术的理想就是表现人与自然的联系;艺术美的创作,就是塑造理想 的性格。只有人的生命才是艺术表现的内容,人是艺术的中心;自然美"在于它所唤醒的心情",艺术美就 是通过感情形式得到显现的形象,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便是黑格尔美学的深刻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试从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艺术美规律入手,探寻苏轼“赤壁二赋”的艺术美规律。认为“赤壁二赋”的美是在多种艺术即诗、画、乐交合作用下产生的,诗境、乐境、画境共同成就了二赋的境美。这一规律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视觉意象的造境艺术及其象征性寓意美;听觉意象的抒情艺术及其直觉化的对应美;心理意象的寓志艺术及其理性化解的“共适”美。透过艺术美规律可把握二赋深邃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4.
写字教育的艺术价值●刘维人的素质提高,不仅包括增强体质,提高文化水准和加强道德修养,还包括赏美能力的提高。赏美能力通常首先在一项具体艺术乐趣的追求中得到认知与发展,由于艺术美的共同性,带动或牵引对其它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兴趣。从而全面提高人的赏美能力,这...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有件事要向您们反映一下,希望引起有关学校的重视。现在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很久,但我们发现有的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有的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美术课,但实际上名存实无,有的教师则把美术课变成了语文的复习课或数学的练习课。我们认为这种偏科现象是不对的。事实说明,美育可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  相似文献   

6.
声乐作为音乐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它的艺术美的创造构成与体现中,除了具备与器乐一致的共性外,自然还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或特殊性。声乐作为整个音乐总体构成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形成自身艺术美的创造系统,即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美的因素,按一定美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我们认为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的艺术创造包含了多方面的造型手段与环节,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蕴含着美的各种因素,它是以词章的语言美,曲调的旋律美,以及演唱的声腔美等共同来体现声乐的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7.
唐斥非 《湖南教育》2005,(22):39-39
体态艺术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是体育教育的“语音”因素。体态艺术美是人身体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其表现形式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都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境界。因此,体态艺术美又是身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体态艺术美具有自然性作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发挥这种作用,对教育是非常有益的。由于体育课性质与内容的特殊性,这一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将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体育教师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优…  相似文献   

8.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而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然而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把美同艺术等同起来,故而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艺术美?怎样看待艺术中的美与丑?它与艺术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成了我们探讨和争论的热门话题。 首先,我们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和物态化成果,也是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不美乃至丑的种种现象,经过艺术家的集中和理想化的创造处理,变成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品,是一件再生的美的产品,所以我们说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它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评《有的人》的蕴藉艺术四川/李学达《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此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手法,这在各种参考书上都已有充分的分析。笔者认为,本文另一突出点是它的蕴藉艺术。蕴藉艺术又称蕴含艺术。晋·葛洪在《抱朴子·尚...  相似文献   

10.
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1.
女作家庐隐在强烈的抒情中形成了自己伤感,悲哀的艺术风格,有人认为是“只知伤感愤懑”,“是表现了她的厌世思想”,笔对此持不同观点,庐隐在伤感,悲哀的外表下包涵了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只有把握好钢琴作品演奏结构感,钢琴作品演奏才能够真正实现艺术灵魂与演奏的结合,达到艺术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不是电脑技术对产品的再现,它是科学,是艺术,是用艺术的语言诉说产品,用电脑技术表现。广告创作也是艺术创作,它需要好想法、好点子,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让人们得到信息的同时,还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画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  相似文献   

17.
罗丹,著名的法国雕塑家。有人说:"罗丹一生攀登,并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虽然拥有如此高的评价,但是这位大师的艺术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他始终处在丑与美的边缘,在外界批判与赞美声中找寻艺术的道路,最后通过自己的精神与作品给艺术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9.
《诗经》史诗不仅记叙了客观的历史事实,更在人们心里描画了活生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其艺术美所以得到相当高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史诗结构、叙事手段、形象塑造、节奏韵律等方面不自觉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