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帆 《现代语文》2010,(8):107-108
如今,QQ、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在中学生中越来越流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日记、作文中屡见不鲜,甚至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这些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词语,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沾染了某些不良的风气。因此,作为传承语言文明重要阵地的中学语文课堂,必须区别对待网络流行语,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引导学生抛弃有害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编年史,看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发现整个社会进入一个造词时代.这些流行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维模式,也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流行语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拟从模因的视角探讨网络语言流行的现象和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流行语进化和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周余瑞  刘世理 《海外英语》2012,(4):265-266,272
流行语的出现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和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思维活动变化的过程。任何改变,甚至是非常微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语言上。反过来,流行语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形态。该文通过谐音、关联理论、范畴映射理据分析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并从流行语语义特征研究其作用和价值,引导流行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memetics)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社会功用、心理功用、文化功用、语言类推机制及“X客”词语的语用特征和价值等方面探讨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原因,可以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语言中的流行语极为活跃,折射着当下受众的思想动态及社会政治舆情等,据此将其分为娱乐和民生两类。网络流行语传播也如双刃剑给社会带来正负效应,既有为受众拓展交流方式,助媒介赢得眼球经济,促进民主监督等有利一面,又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语言规范造成沟通障碍,使用不当易引发网络暴力,消解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等不利的一面。倡导受众要辩证地看待与使用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涉及当代社会重大的事件、现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流行语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心态。在校园中,也有一些流行语。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是想通过这种现象揭示校园里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校园里的流行语有的是随新词汇出现而产生,有的是旧瓶装新酒,赋予旧语汇以新的含义,也有的是方言的借用和交融。例如:1.世界杯——厕所。厕所的缩写“WC”与世界杯“WorldCup”的开头字母相同,因此踢“世界杯”就是上厕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校园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极富时代气息,它作为口语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心理面貌。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的一部分,其产生可以归于语言流变中的社会变异,其自身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除旧创新,丰富发展,中学生流行语的发展也显示这种趋势,它又客观体现了中学生勇于创新,思维活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的过程中,解题能力的提高对每个中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提高解题能力的方法也很多,这里就从一道题目的演变来探究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在反映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也记录下了民众的情感、意愿及精神风貌,部分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态度倾向。具有正面态度倾向的流行语在民众生活中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具有负面态度倾向的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社会负面事件和现象的不满,但也是希望改变现状这一深层愿望的表达。态度倾向流行语负载了当下的社会舆情,也是当下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和多元传播渠道下的语言产物。  相似文献   

13.
英瑛 《文教资料》2011,(18):41-42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言语的使用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语用交际目的与交际原则,本文在对近十年的春晚流行语进行语言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春晚流行语进行语用分析,进一步挖掘春晚流行语的语用学信息。任何语言现象的出现和传播,都和一定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影响春晚流行语传播的因素进行分析双重分析。此外.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自身的性质与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春晚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流行,与其自身的特征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汉语流行语是当代社会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合理的翻译策略颇具科研价值。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因子,不断地经过模仿而传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模因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流行语一旦出现,会成为强势模因,人们会大量模仿进而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翻译过程中,汉语流行语模因经过复制传播四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基因传播类型,所以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用语以其独特性,新颖性,创新性,形象性以及多样性和粗俗性等为特色,不断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渗透着,并极大地冲击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习惯,同时也给大学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鉴于此,当代网络用语的规范化和正确引导,已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待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就网络流行语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现.这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欢愉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现代汉语词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流行语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影响着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近年引进我国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模因用于流行语分析,能为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模因论的视阈下,解读"你懂的"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及意义演变方式,体现文化进化的规律。"你懂的"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大,足以具备强势模因的特性,能成为强势模因与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修辞效应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影响表现的更大一些,很多中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放弃学业。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网瘾要正确疏导,感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当代流行语和模因结合起来从认知上探索现代流行语传播现象,分析认知理据在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同化、记忆、表达、传播阶段的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模因,不仅为流行语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为人们研究语言发展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网络流行语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日来,受社会事件的影响,"元芳体"这一流行语频频出现在各网络各处。针对网络流行语"元芳体"迅速窜红的这一现象,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从这一网络用语的缘起、复制传播及动因几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揭示网络新词的发展传递过程,促进语言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