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商港、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1986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7077美元,居“四小龙”之首。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个资源贫乏的岛国,那么,它又是凭借什么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些新加坡人对此的回答是:教育是国家建设之根本。如果说此话有几分道理的话,那么,新加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无疑是提高人力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纵观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香港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有百年沧桑的血泪史,也有着经济上骄人的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6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在这仅1092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从昔日传统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会,与台湾、韩国、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在1994年达到2.1万美元,居世界第八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远较其他“三小龙”要高,是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它在经济上的活动和影响早已超出了一个城市的范围,而敢于和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抗衡,在某些领域甚至居于世界最前列,香港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海运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在当今世界最具竞争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中,香港位列第三.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有种种原因,本文试从地理学角度,探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在 195 9年自治时曾被认为是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都难以独立发展的国家 ,但短短的 40余年 ,它就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2 0 0 1/ 2 0 0 2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布 :新加坡目前人均国民收入 2 4740美元 ,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瑞士经济开发国际研究所 (IMD)最新公布的“世界竞争力前十名排行榜”中 ,新加坡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新加坡的发展之路被誉为“新加坡奇迹”。在这一“奇迹”的创造过程中 ,地理因素曾经起过什么作用呢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一、地理因素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23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事实上,早在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就已超过英德两国的总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早已坐定。“第一经济强国”的出现$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兰德公司在1986年对韩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条形象而又生动的评价:“韩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相对高水平的教育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韩国经济起飞的发动机。” 据《韩国经济新闻》报道,1987年8月20—30日在汉城召开第16届太平洋科学教育大会。这次大会被世界传播媒介誉为是“亚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与韩国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与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成功的经验中,通过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的韩国与新加坡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资源贫乏、资本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的农业国。短短40年时间,韩国以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为后盾的出口政策导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收入中等偏上的工业化国家。其速度之快,成就之大。举世瞩目。新加坡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存问题。到了1993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7万美元,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1995年至1997年。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连续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列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7.
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经济发展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度量标准是人均GDP4000-10000美元,中山市2000年人均GDP22900元(约折合2860美元),处于较富裕的小康社会阶段,“十五”预计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15%,2005年达到46000元(约折合5700美元),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市。思想现代化,信息强市、科教兴市、工业立市、依法治市,经济外向化,城乡一体化,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等,这些是影响中山市现代化进程之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韩国成为了引领世界经济的国家之一。朝鲜战争以来,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53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00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名第12位的经济强国。在这段时间内,韩国也成为消除文盲速度最快的国家。通过广泛的义务教育,1950年成人扫盲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111页:“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里的“1894年”应改为“1881年”〔宋则行:《世界经济史》(上),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1894年”应改为“1881年”$浙江省新昌西岭中学@张覩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硅谷”——新竹科学工业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园区发展由来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台湾经济经过 3 0年发展 ,完成了由农业到工业、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三部曲” ,特别是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和出口导向工业的发展阶段 ,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使中国台湾在国际经济上争得一席之地 ,与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并誉为“亚洲四小龙”。但进入2 0世纪 80年代后 ,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世界发生能源危机、台湾资源短缺、岛内市场基本饱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外贸结构发生变化等 ,尤其是主要外贸对象美国宣布取消对台优惠政策 ,限制台湾产品进…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现代高等教育同中国一样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韩国的近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就保持着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所以仅分别用了20年和15年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韩国高等教育机构简介:  相似文献   

12.
一、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指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然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提出了许多科学论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并作出精辟的论述:“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亚洲现代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张蕴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亚洲的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成效最突出、内容最丰富的进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中心,特别是东亚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亚奇迹”,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虽然在20世纪末遭受了东亚金融危机的重创,但经过自我调整与改革,东亚经济已经迅速复苏。而今,亚洲各国的现代化正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闪光点。中国崛起:日本该做…  相似文献   

14.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概观(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以10%速度的增长.震惊了世界。六、七十年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日本,相当长时期里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再一次震憾了世界。所谓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是指二战后,在亚洲出现的以工业化为先导的,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经济迅速发展地区而言。由于这个地区的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创立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的记录,因而被世人称誉为亚洲“四小龙”。正如学术界所评论那  相似文献   

15.
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以其惊人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的实现,当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战略,然而文化亦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在西方理性文化的冲击下,吸收西方工业文明及其理性文化的精华,实现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韩国现代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驱动下,韩国创造了“汉江边的经济奇迹”,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文化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以汉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东亚文化圈,它在历史上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及其思想的影响。其中新加坡、南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不但是近代以来这一文化圈内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最为迅速的地区。这腾飞的“五龙”被称之为“工业东亚”。近年来,海内外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东亚“五龙”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的人甚至把工业东亚称为“后期儒家文化地区”,着力宣扬儒家文化对东亚“五龙”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意义。他们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儒学现代化”等一些挑战性的新课题,并推论出儒学不但可以促进经济起飞,而且可以用儒家思想为指导发展资本主义。本文拟就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一下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新加坡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强 《历史学习》2002,(1):28-29
新加坡在1959年自治时曾被认为是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都难以独立发展的国家。但短短的40余年,它就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2001/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布:新加坡目前人均国民收入2474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瑞士经济开发国际研究所(IMD)最新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地区)经济基础并不好,资源又贫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196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25美元,台湾也只有236美元。可是到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大大提高:韩国为5044美元,台湾为7997美元,新加坡为12384美元,香港为12492美元。而且,它们人均国民收入还高于欧共体中如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成员国,由此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34页写道:“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其实,自1588年开始,到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代替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的是荷兰,而不是英国。因此,可以改为“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争夺海上霸权的目标”。英国的“世界霸主”,有“世界海上霸主,即海军霸主和国际航运业霸主”,“世界殖民霸主”,“世界工业霸主”,“世界贸易霸主”,“世界投资霸主”,“世界金融霸主”,“世界政治霸主”七种。每一种霸主地位的确立与丧失的时间都有所不同。课本第68页写道:“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  相似文献   

20.
(十五)第16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本课包括三个目。第一目“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内容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及1955年的亚非会议。第二目“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全部为小字.主要是旧教材第21课第四目“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经济部分的内容。第三目“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全新的内容,主要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