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柏拉图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之间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文艺观和亚里士多德文艺观的差异,两种文艺观的差异又体现在他们各自的文艺观的核心——摹仿观的不同。而他们的摹仿观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各自采取不同的哲学思想。事实证明,根植于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观比派生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柏拉图的摹仿观更接近文艺的本质——文学艺术家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主观创造。  相似文献   

2.
伍青珠 《知识窗》2012,(8X):8-9
本文从哲学观和文学观两方面比较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总结出亚里士多德如何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柏拉图的哲学观和文学观,并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形成了他自己更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哲学观方面,主要研究他们对是否存在理念世界的不同态度;在文学观方面,具体分析他们在模仿说、艺术起源、艺术的社会作用三方面的区别,并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学史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其老师的思想,还对其老师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扬。在本文中,笔者将着眼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文学理论上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4.
王宜杰 《科教文汇》2009,(25):234-234,237
孔子和柏拉图在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状况以及哲学思维方式上不同,但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同样重要的或许更深刻的关联,他们肯定文艺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教化作用。本文不仅讨论他们在各自的学说上的差异和关联,而且以此作为代表来探讨东西方文化思想在起源上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响彻了几千年的格言,所言说的对象,正是本文所论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这对师徒,他们在哲学文艺学伦理学等领域的贡献影响至今。本文今且采用比较法,从二人文艺观之不同出发,探寻由柏氏所持的“理式”论与亚氏的“实体”论解释的文艺的本原,以及文艺的创作中柏氏所认为灵魂回忆的“迷狂”状态,与亚氏“语言的艺术”的本质特征。对于他们皆很重视的文艺的功能,柏氏认为,文艺作品必须要具有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功能,而亚氏则推崇使人的情感得到“卡塔西斯”的悲剧。通过对这三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早期哲学文艺学思想脉络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得出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他们的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整体观、直觉观、心物同形,认知观等等,同时这些理论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7.
大森庄藏,日本在百余年广泛吸收西方哲学之后,第一位运用活生生的日语来作彻底思索的科学哲学家。大森哲学原创性并非某种文化的独特性,而在于对没有东西方之分的普遍问题上。大森哲学的核心问题——知觉问题,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从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存在的普遍问题。研究物理出身的大森之所以走向哲学,起因是对量子力学的观测问题的质疑。促使大森走向哲学的是贝克莱《视觉新论》,而维特根斯坦和柏格森对大森哲学的形成影响较大。大森的哲学是像物理学一样具有公共性、可以在广场上对话的散文式哲学。大森通过拆除对于日常生活的事实经验的误解(物与心、表象与本质等二元论),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当下显现的一元论"。并认为:"精密描述的枯燥无味的世界像(科学描述)和花红柳绿、生气勃勃的常识性的省略像(日常知觉描述),只是对‘同一个’事物的‘重叠描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关于理性的论述,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观的历史地位,阐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梦隐 《科学文化评论》2011,8(3):124-125,2,129
本期的专题是"科学探索中的风格",封面则选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的局部,位于画面中心透视点旁的两个人物——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辩论:前者右手指天,左手夹着一本《蒂迈欧篇》,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经过逻辑 ,科学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紧密相连。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本体论一步一步得以成熟 ,而亚里士多德在发展和完善本体论的同时 ,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基础创立了逻辑。通过逻辑 ,可以看清楚科学的本体论根源。  相似文献   

11.
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而“道“、“德“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古以来的道家研究成果中多体现于对“道“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家经典的理解来挖掘“德“在道家自然哲学及其政治伦理哲学中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詹艳 《科技广场》2006,(12):108-109
本文从营销的角度讨论了认识论和行为论两个学派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不同观点。认识论强调产生行为的心理过程,一系列的有意识的认识,学习和感知的经历是研究心理行为科学的最有意义的数据。行为论认为是过去的行为,而不是态度促使并能解释当前的行为。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证,文章说明了这两个理论学派在营销中的具体应用及各自的局限性,并指出营销人员需要从行为和认识理论两方面来理解消费者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茶花女》描写的是阿尔芒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虚无的,他们的爱情中充满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对彼此的猜疑.正是因为他们的虚荣和猜疑扼杀了他们的爱情.在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重蹈他们的覆辙,他们因为虚荣心而走到一起,但他们又互相猜疑着.本文强调了幸福的爱情,是没有虚荣心和猜疑生存的空间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知——结构教学论"的高职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这与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观"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着重介绍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结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广泛发展,同时推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观视角的产生,逐渐演化为普遍观学派和权变观学派这两大理论派别.文章对这两种学派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回顾,并对二者之间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怡 《科教文汇》2009,(2):249-249
文章将古希腊罗马犬儒派和中国道家老庄学派两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派放置于同一个文化“轴心期”,提出二者的可比性,并从时代背景、政治观、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了二个学派的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贾晨阳  陈利 《今日科苑》2009,(16):155-156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有关体育的认识,直到今天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学派学者对体育也有许多见解。本文通过对古希腊与先秦在体育思想方面的比较,凸现两者的不同,呈现东西方有关体育观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浩然之气"在美学意义上体现着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表现着人格的伟大与崇高,是自由伟岸人格美的经典体现.其原因是善与美是相统一的--善与美在本质要求方面相同;善与美在体悟方式和完满境界方面形同.追求道德"至善"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的自我肯定、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即人格美体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焦敬华 《科教文汇》2012,(32):65-66
作为1930年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独特的文学品格主要体现在:精英文化的办刊理念,集中系统展现自由文艺观的个人专栏,集著者、编者、发行者于一体的编辑模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稀土--铁矿床形成于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遭受了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这决定他们之间的差别,但他们都是和稀土共生的综合性矿床,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他们的共性及个性进行综合性研究,可为寻找此类矿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