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一次我随一位记者出去采访,拜访了一位乡的书记,书记讲,记者记,回到报社,记者根据书记所讲,写成了一条新闻,发表了。我当时曾经想过,难道书记所说,是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吗?可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想法就有点离经叛道,书记者,党的代表、党的化身也,你不相信他,又相信谁呢? 后来反浮夸风了,才发现那条新闻,其实也是浮夸的作品。怪谁呢?当然怪记者自己。  相似文献   

2.
戈公振先生是旧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流芳后世的新闻学学者,对我国新闻业史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早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戈公振先生集名记者、学者和教授于一身,三位一体,相互促进。今天,我只就他如何把三者密切地结  相似文献   

3.
陈亚洲是一位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是党把他培养成人。1987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郑州晚报社,从此,他就默默地奋斗在新闻战线上。  相似文献   

4.
廖沫沙在党的新闻、思想、文化战线上战斗了半个世纪,是一位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优秀的共产主义文化战士,一生以犀利的笔锋为党战斗的著名杂文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卫士。他所撰写的杂文、散文、论文等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北京有一位店员先进工作者,曾当场作示范表演,信手抓起一把糖果,放在磅秤上,恰好是一斤,屡试屡验,分毫不爽.在旧上海,也曾听到苏州河岸装西瓜的故事,一位老工人站在岸边,不断接住从船上抛来的西瓜,随手就放进箩筐里,你随便去抽查,每个箩筐,基本上是一百斤,上下很小.因为经过他的手,分量已掂出来了.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有这种"掂"分量的本领.新闻到"手",立刻就能"掂"出这是大新闻,还有小新闻?是表面很轰轰烈烈,实际上寿命不长的新闻?还是初看并不显眼,却有强大生命力,大有发展前途的新闻?"掂"清了分量,作为编辑就心中有数,哪些应编  相似文献   

6.
提起他,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熟悉他是一位痴迷于医学、新闻和歌词旋律中的青年军旅作家“医博士”从军1990年12月,在安徽省宿松卫生学校学医3年的张爱勤,像其他男儿样,带着火热的追求跨进了军营,梦想成为军营中的一位‘“白衣天使”。新兵训练结束,他分到通信连当了一名气普通通的通信兵,从医的愿望破灭了。可他坚信:“’力量在自己身上,路就在自己脚下。”张爱勤在默默地求索着,他的业余时间全部扑在医学研究上。两年后,张爱勤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军第三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他是唯一的战士代表)。出…  相似文献   

7.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8.
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认识了许多同仁,使我最忘不了的是新华社记者老宋、老李和周老。老宋叫宋熙文,他是我参加工作后认识的第一位新华社记者。1979年阳春三月,老宋听说乐陵县(现为市)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了“五定一奖”(定任务、定措施、定质量、定时间、定计酬,实行奖罚)责任制,前来采访。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陪他一起活动。他找了县委领导谈情况,而后又到公社、农村走访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0.
建党前,毛泽东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半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评和经营管理等方法,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在建党过程中,他通过创办报刊、通讯社发动舆论干预政治,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创办文化书社推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教学研究成果《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成果的积极展示者、推广者;建党后,他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支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训党的干部,开设新闻学课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拓荒者。正是他学新闻干新闻开展新闻教育,使他成为一位“学以致用”的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11.
徐铸成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位老前辈。他步入新闻工作岗位,还是军阀割据时期张作霖统治下的北平。他经历了几个时代的编辑记者生涯,目击和采编报道过北洋军阀的崩溃,国民党军队的覆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胜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他采访过各式各样的人物,写过多种体裁的报道,积累了丰富的采写经验。他体会到要练就敏感的“新闻鼻”,及时捕捉到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新闻,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他说:“新闻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学科,好的新闻记者有许多方面的知识。对  相似文献   

12.
笔调·旋律     
宁夏作者张永祥潜心于新闻写作研究。他把新闻、新闻理论和散文、散文理论融合在一起,既作为学术上的交心,也旨在新闻写作方面有一个创新。下面这篇是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论著《新闻与散文》一书。  相似文献   

13.
事业与真情     
1992年4月19日,一位来自若羌县的中年妇女,与《巴音郭楞报》驻和静记者站68岁的虎文明结为伉俪。一则新闻记者的“新闻”在当地引起人们的注目。虎文明是一位对党的新闻事业有着执著追求的“业余记者”,在婚姻与事业发生两次冲突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几十年坎坷孤寂的生活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勤奋耕耘,劳作颇丰。有1800篇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有位同志名叫邓岗,全社同仁都叫他“邓老板”。“邓老板”是人们对他的尊敬的美称。他为人正直无私,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党的新闻事业服务;他政治锐敏,组织工作能力强,善于团结五湖四海的同志一道工作;他对人热情坦率,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他一生廉洁,严于律己,不争名利,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领导。邓岗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新闻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从1939年算起,到他的终年,共奋斗了52个春秋。邓岗同志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的四十年间,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通讯社,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新闻干部队伍,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在行政管理、基  相似文献   

15.
田勤 《图书馆杂志》1998,17(2):50-5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周恩来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卓越领导人和活动家,他十分关心党的报刊工作,为报刊撰写过大量的文章,精心修改过许多重要新闻文稿,对党的报刊工作实践与理论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是天津地区五四运动的一位卓越领袖,他负责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  相似文献   

16.
陈洪声 《新闻前哨》2005,(12):21-2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新闻工作,他不仅一再强调新闻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新闻工作的历史使命、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且从事了大量的新闻实践活动,使党的新闻工作对指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地位 抗战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早在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就要求“必须动员报纸、刊物……及其他一切可能力量,向前线官兵、后方守备部队、沦陷区人民、全国民众,作广大之宣传鼓动……用以达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舆论宣传大师和新闻战士。虽然毛泽东一生当中亲自创办的报纸并不多,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也领导着中国的新闻事业。他一生写作并修改了大量的消息和评论文章,并对各个时期党的新闻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引领2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群众观是对毛泽东半个世纪新闻工作思想的提炼,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讲话,是他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2003年12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月在解放军报的讲话以来,又一次集中对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的理论阐发。他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很多新提法、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一改过去那种在严格保密条件下进行的惯例,以最大程度的公开性,及时、全面地向国内外介绍大会的进程,实现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从未有过的新闻公开。这个开创性的举动,使得这次大会改革、开放的色彩更加浓重,使得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一位瑞典记者对此深有感触。他去年曾参加过苏共二十七大的采访。苏共在大会期间同样在新闻公开上采取了许多空前的做法。但是这位瑞典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江苏省委召开了全省新闻工作研讨会,学习江泽民、李瑞环同志的讲话,联系全国特别是江苏新闻战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江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同志作了长篇讲话。他在就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等几个重大问题分别作了详细阐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