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世匆匆.如白驹过隙.却总有一些情事值得回忆,无论伟大与平凡.一辈子总有曾经的辉煌与光亮的日子.老之将至.为自己留下只言片语.做个念想给后人,也算是给一生一世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做新闻工作二十多年了,可如今对业务上的一些事情却越来越不明白。试举几例:头条问题不知何时开始,报头下的那一块位置显得格外的金贵,不只作者关注,不少部队的领导也十分关注。按说,头条登什么,应由编辑部根据宣传需要、根据稿件质量来确定;作者可对自己的稿件提出处理的建议,也可对报纸头条进行评议。可如今却不是这样。一些同志稿子写得不怎么样,要头条的劲头却很足。或三天两头催,或多种途径“压”,有的甚至把自己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干扰编辑部的正常工作。有些报人也没出息,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把一些不够头条的稿子放…  相似文献   

3.
春节闲着无事,在网上搜索我的作品,竞意外地发现我的不少文章被一些报刊刊登和转载f包括一些有影响的党报党刊),我却既未收到样报样刊,也未收到分文稿酬.  相似文献   

4.
张红岩 《新闻传播》2009,(10):63-64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后.沿着从沿海到内陆这一改革发展的脚步,我国各地的地方新闻、电视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集团化发展经验,同时也壮大了自己。但是一些不发达地区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却困难重重。就目前来看,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产业难于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在不惑之年却选择了新闻摄影这一行,究竟是对还是错,心中不再有十八九岁时那份勇敢和把握。人生也许总有某种尴尬。我在部队的14年里。干过文书、机要员,被视为一介书生;如今在一大帮文人集中的报社,没有新闻本科学历,又被视的一介武夫。搞新闻摄影,在不少人眼里,只要身体好点,头脑灵点,按快门就行了,写几行图片说明也用不着研究语法。然而,书生没有书生的烦恼,武夫却有武夫的惭愧。正是这袭来的惭愧,使我没敢懵懂,没敢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从1988年10月我在江西法制报社拿起相机的那天起,凭着在部队掌握的一些摄影基础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尴尬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一些“过五 关斩六将”的壮举,但也常有些“败走麦城”的经历。我在新华社当记者几十年,有不少颇为得意的时刻,却也遇到过一些尴尬之事。被国务院顾问刘澜波同志以“牝牡骊黄”的典故考问得败下阵来,就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不过,它却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1981年初,电力部老部长刘澜波主动向中央推荐优秀中年干部李鹏接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中学生为作文而苦恼.视作文为畏途,写起文章来如度难关.在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往往是“挤牙膏”式地硬着头皮凑几句,或者是东拉西扯地草率成篇,交差了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既浪费了宝贵的作文课时间,作文水平也很难提高.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下面谈两点意见. (一) 要写真实的感受.一篇作文写作成功的重要关键在于有真  相似文献   

8.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9.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日渐增多,尤其是有线电视台,更如雨后春笋。对观众来说可选视的范围更大了,但在一些地方,观众却对此意见纷纷。主要为:新闻节目无新闻。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当地负责人的镜头多、会议消息报道多,就连枯燥乏味的会议文件内容也要全文播,播音员读得再辛苦,观众却不买账,早换了频道。而反映基层社会生活的新闻少,报道新风尚新经验的内容少,难以反映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应该是个有心人、细心人。在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上,能窥见编辑的水平。可不少编辑却常常忽略一些小事儿,以至于或多或少给受众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读者的反感。 笔者在翻阅报纸时留意到,编辑常在以下几方面粗心大意,甚至于因小失大。 一是在选稿上考虑不周。如广州某报在今年2月14日B1版上登了一幅照片:两个少女行走在铁路线上。文字说明是:“面对青春,每个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虽然照片是真实的,并有一定的艺术性,但看后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她们勤于思索确实令人高兴,但她们的安全也着实让人担…  相似文献   

12.
常和一些通讯员接触,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写稿,连年取得工作、报道双丰收,生活中充满了乐趣。然而,也有一些通讯员却因为写稿而常常陷入一种焦燥、苦闷和烦恼的状态之中,有的写稿不少,采用的却很少;有的上稿虽多,可在单位里处境艰难……,因而影响了工作和写稿。  相似文献   

13.
毕业参加工作10多年来,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在工作中自己也动手写过一些文章,深知写作的艰苦:作者为了写好一篇稿子,要花费不少精力,既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大量的文献,还要了解当前的焦点问题,并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才能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建议,才能写出有论点、有论据的高质量文章。每一位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劳动能被社会承认,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来稿中部分稿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当众多的电视节目都在为自己寻求出路的时候,一向四平八稳的荧屏导视类栏目也不再高枕无忧,有的被裁掉了,有的生存堪忧,然而也有的却办得收视、收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东东 《天津档案》2006,(10):59-59
主持人《东东):北京读王昙向本论坛反映,由于工作需要,自己的公司开通了网络,但却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员工上班聊QQ,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等。自己尝试过关闭网络。可是员工意见很多,如无法联系业务等。也曾尝试过实施惩罚制度,可效果不理想。自己十分迷惑:是否应该限制员工上网.如何控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钱敬宗 《大观周刊》2013,(8):267-267
高中化学教学经历了多年后.尽管已经很成熟,但仍有不少问题急待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也已试行几年,在课程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11,(12):24-25
朋友间经常会谈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最近有朋友说起自己睡觉时经常被“鬼压床”。记者也有过相同的经历,睡觉时感觉有重物压在身上.但无论如何也醒不过来,明明感觉到周围有人经过。却怎么也喊不出声.怎么挣扎也动弹不得。一定要时间到或者在外力的帮助下才能醒过来,醒来之后全身是汗,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8.
有种人把自己特当回事儿,这显然不好.可您要是遇上几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也能把您气个半死.俗话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王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懂得卖啥就得吆喝啥,而且还要"自卖自夸".可这浅显的道理,有些档案人却不懂.他们常常自我贬损档案工作,甚而不把自己这个档案人当回事儿.别以为笔者是在杜撰,真有这种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阶段,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候,一些新闻记者也被吹得晕头转向,把一切都看颠倒了。本来是党的新闻事业,却看成个人谋私的门径;本来是为民服务的职责,却看成自己弄权的资本;本来是严肃的宣传阵地,却视同手中可居的奇货。他们的心灵被资  相似文献   

20.
洪弋 《军事记者》2002,(2):49-49
岁末年初,不少报刊社要对自己的报刊来一次“改版”。读者爱新,报刊社能不断“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改”,出什么“新”,看来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笔者就常见一些报刊,他们的“改版”,往往仅仅就是将原来的版面、栏目等,拆掉重新组合一下。如忽儿将综合报改成几个专刊,忽儿又将几个专刊并成综合报。同样一类杂文稿,去年都在副刊刊出,今年又安排到有关专版上去了。总之是翻来覆去,任意改拼。也有一些报刊只是将原来的色彩、版式、字体、编排等稍稍改动一下,就大喊大叫“改版”了。如此“改版”尽管有的改动可能比以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