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依据藏历所过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的日期相近)。藏语称之为“洛萨”,即新年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我国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亦源远流长。相传舜时就有"岁首"之说,商代已有祝福"岁首"的活动。据《史记》记载,春节成为社会风俗始于汉朝,旧时除夕,人们"守岁",入夜后围炉团坐,合家团聚,聊天、吃团圆饭、讲见闻。勿庸置疑,美食是春节最重要的享受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亲戚朋友相互串门聚会,家家都会备些时令蔬菜,这些菜往往一放就是三五天,有的甚至要特意留着煮了又煮、熬了又熬,象征"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那么,隔夜剩菜能否食用?这样的饮食习惯科学吗?一、确定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话题背景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每个人都为‘春节申遗’做出贡献,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是华人世界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习称"过年"。它是身居世界各地的华人思念故土、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及其民俗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坐落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地区,帝尧封陶,西周时尹吉甫将军筑城,秦汉时置平陶、中都二县,到北魏时改名平遥,并迁城址至今平遥古城。经历  相似文献   

6.
芊里 《科学生活》2008,(2):42-45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过春节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一项内容。合家团圆的意愿在年夜饭这个传统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岁岁平安的祝福在走亲访友中得以传递。但在热闹的路途上,在筹备的厨房中,在欢庆的饭桌上,常常会遇到些令人尴尬或头疼的问题:新衣上留下了难洗的食物污渍,厨房里大堆的碗碟怎样才能清洗干净……以下几则生活小妙招,可以帮你轻松打理自己的快意生活。  相似文献   

7.
春节饮食多与少。我国传统节日饮食讲究的是大吃大喝.以示欢庆。营养学认为.这种习惯并不科学。每年春节期间或节后,因饮食而诱发的各种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时?为了防止饮食不当对健康造成影响.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春节饮食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井清 《科教文汇》2008,(34):232-232
春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不太一样,但过年的活动却是大同小异的,贺五谷丰登,祭祀先祖神灵,迎吉祥避灾。特别是到了现代,春节更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推行文明礼仪风尚的良好时机,更是道德实践和感受民族和谐文化的极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冬至大如年     
林长华 《百科知识》2012,(24):50-51
在天寒地冻的冬季,您是否知道有个隆重热闹的冬节?有机会到闽南和台湾旅游做客,您就可以领略到这样一个独具情趣的传统节日。同风共俗的闽南和台湾民间习称"冬至"这一天为"冬节",并且非常看重这个节日。当地人过冬节犹如小过年,在他们心目中,冬节过完后,春节也就不远了。故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明》2011,(1):94-94
任务内容:春节主题形象标识(logo)征集 任务征集单位:天友乳业杯中华传统节日形象创作大赛组委会 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措施的密集出台,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喜爱和重视。但是,如此多的传统节日,却都没有能够体现其核心意义的主题形象标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重庆文化艺术节和猪八戒网参与,  相似文献   

11.
沈婷 《科学大众》2015,(1):121+172
当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冲击时,人们感叹"年味不足",这引起了国家政府及许多教育者的思考与警醒。本文中,笔者针对现有教材中传统节日教育的缺失,基于地域特点及儿童发展需求,就本园的研究现状,对节日网络的构建、节日课程的打造、节日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阐述。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区。哈尼族的节日甚多,每季每月都有。本文主要介绍哈尼族的三大节日。嘎通通 也称“十月年”。这是哈尼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像汉族过春节一样,是哈尼族的大年,也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新年。在哈尼语里,“嘎”义为  相似文献   

13.
正祭祖是满族民俗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常祭、换锁、跳喜神、春节祭祖、大祭、办谱祭等多种形式,其中,春节祭祖尤为隆重和神秘。祭祖的时间春节对于满族和汉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满族人也将春节称为过年。过年时,人们欢欢喜喜置办各种年货,这里面除了人们自己享用的节日食品外,还包括春节祭祖的神圣供品。  相似文献   

14.
<正>在闽南和台湾,每逢中元节——这个俗称"七月半""鬼节"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普度活动,超度那些被称为"好兄弟"的孤魂野鬼。农历七月不办喜庆事在闽南地区,中元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个隆重热闹的民俗节日。闽南人忌讳将中元节称作"鬼节",不少地方习称中元节为"七月半",这也是避说"鬼节"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李海凤 《今日科苑》2014,(9):112-113
鼓励旅游、文化、健身、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充分发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新型消费业态"的内涵进行诠释,然后对新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以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网络购物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郭宁 《百科知识》2024,(4):13-20
<正>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东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其年俗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寒冷漫长的冬季使东北地区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融入春节氛围中,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显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也叫过年关。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要隆重欢庆。在民间的众多欢庆方式中,除了放炮竹、点烟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张贴新年画,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美满。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苏州一些商铺和人家里,你或许能看到一幅名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史料》1997,(2):37-3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有巽、章潜五和陕西师范大学应振华等几位教授退休后发起研究我国历法改革问题。他们曾联名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收到批转的建议书后,表示赞许说:“若将过年与春节分开,过年不放假,春节另定一个公历日期以便于安排工作和各项计划,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的,但要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才行。同时也要考虑到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传统习惯,他们也把中国传统节日作为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正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历史上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叫作"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夏朝时,春节是在正月初一。商朝叫作"祀",  相似文献   

20.
过年了,无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一张用大红纸写的"福"字,还特意倒着贴。一些正式印刷发行的年画,也将"福"字印倒,左右两角由两个财神童子搀着。不言而喻,取谐音"福到"之意。春节贴"福"字,此乃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习俗,盛行于全国各地。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土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灾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