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空间的重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江门市为例,探讨产城融合中心示范区发展优势及路径.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主城区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家车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巨大,如何促使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是城市实现绿色交通和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济南市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并应用Heckman两步估计法计量模型,研究了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私家车日常出行年碳排放量的平均值为2.22t,空间分布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差异化格局,个体分布则符合60/20的量化分布;②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建成环境因素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和职住距离的缩短虽然有助于降低私家车出行概率,但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减少并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居住地人口密度、完善商服设施供给、促进周边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则可有效降低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可持续交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大样本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城市快速扩张的典型中小城市河南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ESDA、GWR等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内部家庭出行碳排放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开封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高值集聚区大多分布于城市的外圈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蔓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增加的驱动效应;② 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差异反映出城市快速扩张区域新建商品房小区职住分离、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现象,以及城市发展缓慢区域大型购物场所等便民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③ 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不均衡性明显,但收入水平并非决定因素,小汽车的拥有量、出行距离、出行频率以及机动车出行比重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育出行距离比职住距离影响更甚,说明伴随着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有待改善;④ 除男主人出行频率对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外,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均明显存在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一致的东西带状渐变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但质量不高,快速城镇化中因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张脱节,产生许多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本文对产城融合概念与特征、动力机制、评价、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呈现产城融合最新研究态势,发现产城融合内涵界定还没完全一致,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有待优化、发展模式内在机理有待深化等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新的路径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别数量扩张的传统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已然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态,探究其持续性发展对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于以往文献对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基于定性方法的研究,采用产城融合水平测度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并从新型城镇化人本导向的角度考察中国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以2016-2017年国家公布的两批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测度2014-2016三年间全国两批及三大城市群的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研究发现:整体上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区域分布差异存在;时间维度上,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产城融合类型看,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尽管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城融合水平已经步入中度协调时期,从全国看,我国特色小镇产城发展仍处于低度协调发展阶段,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以"产城融合"战略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为视角,以江苏省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吴中高新区")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破解城市发展路径的实践为例,论证了"产城融合"发展是苏州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必然选择,剖析了吴中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提出了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的科学内涵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城融合基本概念、难点挑战和认识误区出发,进一步深化了产城融合发展的认识基点和本质特征,系统化阐释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体系,提出产城融合要注重城市规模、空间尺度、适宜产业、动态演进、以人为本等问题,防止概念误解和错用。以目标为导向,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基本原则,并从科学规划、产业升级、设施完善、环境提升、特色塑造等方面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朱永中  宗刚 《软科学》2015,(4):124-128,144
传统的拥堵收费忽略了居民的异质性,无法有效地规避居民出行的时空集聚。鉴于不同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差异,从时空集聚的视角研究交通拥堵收费的可行性。综合时间价值与出行成本分析路网运行状态,以居民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路网的系统最优模型;在时间价值为拥堵收费基础上,针对不同属性的路径设定动态时变费率的收费标准,并通过交通流及公平性两个层面审视拥堵收费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拥堵收费下,刚性出行用户支付不同的费用选择不同路径,弹性出行用户需求也得到降低,交通流量从高峰时段向非高峰时段转移,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在体现社会公平原则下提高拥堵收费方案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交通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今日科苑》2007,(2):30-30
农村城镇因为规模小,其交通特征未能够引起重视,而农村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居民出行次数和机动车拥有量将不断增加,道路容量不足,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手工搜集各地级市每年的专利授权数衡量区域创新质量,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原理计算产城融合度,实证分析了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城融合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但其创新效应会随产城融合度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呈显著边际递减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城融合的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和“路径”两方面的异质性:产城融合能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城市的创新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相较于“先产后城”的城镇化路径,“先城后产”路径下的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间机制发现,产城融合能从“人本导向”、“产业变迁”及“功能匹配”三条路径影响区域创新水平。本文对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产城融合是世界一流科学园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初始条件、驱动力和发展路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特色的产城融合实践。通过对硅谷和新竹这两个世界上成功的科学园的比较研究,系统揭示了两者在产城融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以及发展动态方面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为中国国家高新区深化产城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城融合是功能疏解背景下促进产城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既是加快交通带动和促进产业集聚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的重要骨干。文章立足功能疏解和转型背景,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的时空内涵与动力机制,以北京为例,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的突破路径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城市建设的新政策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为近郊小城镇带了发展机遇,将近郊小城镇纳入城市的发展范畴,承担城市功能,协调自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产城融合,重视农民角色的转型和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辉 《科技风》2023,(9):78-80
“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长效发展。本文将以天津为例,围绕职业教育中产教城融合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创新等问题,探索产业、教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城融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实现产城融合进行SWOT分析,从而对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核密度分析和基尼系数,研究全民健身路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表明:(1) 2012-2018年西乡塘区全民健身路径整体呈"东南多、西北少",路径布局向均衡化、公平化发展,但空间上仍存在显著的城-郊-乡差距;(2)2012-2018年西乡塘区全民健身路径资源配置整体公平性从比较合理发展为相对公平,但不同街道、乡镇的路径建设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资源配置最充足的街道和乡镇分别是心圩街道和双定镇,各街道(乡镇)的人均路径场地面积差异也较大,且均未达到国家要求,还需进一步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18.
1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21世纪的基本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环境与系统的可扩展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从观念上、技术上、政策上协调居民出行需求、道路设施供应、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这样一种体系: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对环境影响负作用最小;随着居民出行要求的提高,交通系统的弹性最大;同时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环境空间。   1)观念方面。从战略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有限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协调交通供需关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2)技术方面。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框架;评价项目时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核密度分析和基尼系数,研究全民健身路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表明:(1) 2012-2018年西乡塘区全民健身路径整体呈"东南多、西北少",路径布局向均衡化、公平化发展,但空间上仍存在显著的城-郊-乡差距;(2)2012-2018年西乡塘区全民健身路径资源配置整体公平性从比较合理发展为相对公平,但不同街道、乡镇的路径建设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资源配置最充足的街道和乡镇分别是心圩街道和双定镇,各街道(乡镇)的人均路径场地面积差异也较大,且均未达到国家要求,还需进一步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企业生存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为找准二者共同属性,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路径,力图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全面实现智慧城市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