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受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如今的数学课堂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有些教师甚至以"教了多少""教得多快"来评价教学的优劣。不久前,学校一名新教师准备在校内上一节公开课,与她讨论备课时,在备课稿旁边无意中发现了一行手写的字:"不要太在意学生的表现,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上完。"我很是讶异,赶忙询问为什么这样想。她倒也坦率:"是公开课,担心上不完。"其实,很多教师都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3.
陈来颖 《考试周刊》2013,(95):178-179
<正>一、案例背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即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教"服务于"学"的追求,这是传统教学思维的颠覆,是课程改革的本质追求。然而,在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仍然较多地把自己当做演员。当教师急于将精心准备的表演环节一一呈现时,学生则成为协助他们完美表演的小角色,学生的需要,教师视而不见;当教师妙语如珠,学生沉默不语,学生的感受,教师没有理会;当教师激情飞扬,学生努力地"迎合",学生的思绪,教师避而不想,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结束一场比较辛苦的表演。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是展示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的舞台,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有些公开课存在"课前过多渗透""课上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后一走了之"等"怪现象".因此,公开课上教师亟需进行角色的蜕变,教师应成为课前学情的"关注者"、教学思路的"调控者"、学生合作的"参与者"与课后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将学生推到"台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开课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对学生不讲"类型"、不出"结论"、不套"模型".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更能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是什么,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的教师也知道应用题教学不能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本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磋教艺、研究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但是从实际情况中我们也看到,现在有很多公开课却远非如此,其内涵已经逐渐"变味",结果陷进了公开课教学中几个常见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一、"过度包装"表现种种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场面:教者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学生积极踊跃,巧问妙答;各种先进设备轮番上阵,异彩纷呈;下课铃声起,教学刚好结束;教者走下讲台,听者好评如潮。这是上课吗?这分明是上演一出排好的戏。让我们走进公开课的幕后,去看看它经过了怎样的"过度包装"吧。  相似文献   

8.
朱先民 《中国教师》2014,(10):33-34
<正>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截然不同。本文既探讨其不同之处,又提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必要途径。一、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不同之处1.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多,但学生学得不好。教师总觉得,如果不讲,学生就不会,因此,能多讲就多讲,加班加点地讲,"填鸭式"地讲,"灌输式"地讲,课上讲不完,课下继续讲,搞得学生既昏昏然,又不知所以然。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  相似文献   

9.
刘国君 《考试周刊》2014,(57):61-61
<正>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是老师和学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顾名思义,讲评课就是既要"讲",又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这往往能够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和教学技能的高低。"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要评出信心,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上好试卷讲评课,是教师尤其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数学讲评课枯燥是人所共知的,如何让每个学生愿意听、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的公开课,声像光电齐上阵,否则,怕落下话柄———没有多媒体就不是现代课堂。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越是智慧的课堂越应该是简约而高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简约高效呢?这要从减法做起。一、给教学目标做减法确定"教什么"必须优先于确定"怎么教"。"有的放矢",目标就是方向。学科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千头万绪。一篇课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值得教的东西仿佛很多;加之有些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到,总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教学目标的设定繁琐细碎。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又出现  相似文献   

11.
彭英茶 《成才之路》2012,(18):51-52
多年来,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味使用语法教学,结果是学生答题还说得过去,要说讲英语就成了问题,这种现象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目前,又出现了另一现象,强烈呼吁交际英语。于是,教师对语言点、语法结构想讲不敢讲,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在公开课、示范课上就更不敢涉足了。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法教学比较实用。  相似文献   

12.
开展语文公开课教学,其目的是便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相较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公开课难免有一定的展示性、竞争性。因此,公开课教学的设计者往往在挖掘课堂教学信息、开发学生知识潜能方面求新求异,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却往往重形式、轻内质,以至有些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不高课堂的效率,更不考虑正常教学的效益。为此,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要关注"三效",即"效果、效率、效益",要遵循三者相统一的原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学校里两节反比例函数教学的公开课,感受颇深.众所周知,函数概念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函数概念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对这二节公开课(一位新手教师和一位经验教师)的函数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以寻找课堂教学对学生函数学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尽教育的根本,一个"真"字也应该是教师始终追寻的教育真谛。对一线教师而言,公开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开放日示范课……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公开课,这几年我也参加了不少。面对这次省级教学大赛选拔赛,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我和团队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推演教学过程,模拟学生课堂活动和反应,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期尽善尽美。按照要求,授课班级由临时抽签决定,学生也是根据比赛要求临时挑选。大赛前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既是教学论,又是方法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理论,让教师的"教"融入学生的"做"与"学",而学生的"学"与"做"又推动教师的"教",三者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单词教学?笔者尝试"五步教学法",分别是:让学生认识音标;学生读、听,教师教,学生炼;教师教,学生练、记,教师再教;学生互教;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改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实行"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内涵的转变。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被许多语文教师喻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有些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或蜻蜓点水,学生听之索然寡味;或浓墨重彩,学生头昏脑胀。对于词语教学,教师教无妙计,学生学不得法。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许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公开课已经成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无论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反映了较强的改革意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展示了精心的教学设计,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然而很多公开课教学看起来很完美,学生收效却甚微,所以教者只好利用其它时间来"补"课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先讲后练"变成"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尝试的过程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想使学生的"尝试"收到实效,教师应注重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