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三十九面注一,‘隙’字注音为xi(第一声)。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四角号码新词典”等字典、辞书,均读作xì(第四声)。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中的“胜”字,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将其注音为第一声sheng,释为“不胜,禁不住,禁不起”。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现“胜”字分列三条目以释意,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4.
李冲 《现代语文》2004,(10):44-44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七课)课文后练习题引述了《世说新语》中谢安跟他的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讨论“雪喻”问题的故事。教材给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的“差”字加了注:“chà,大约,稍微”。笔者以为释义可取,注音有误。此句中的“差”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差可”、“差强人意”等词语,这些词语中的“差”读“chā”,不读“chà”,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现代汉语词典》中,“差chā”的第三个义项及例证为:“(书)稍微;较;尚:天气~暖”。“差可”、“差强人意”等词语就列在“差…  相似文献   

5.
本从现代汉语教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作用,认为该词典是教学中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规范工具书和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书,并指出其收词、注音和释义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7-7
问:《新华字典》把“容”字归入“宀”部,而《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将其归入“宀”部。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按哪种方法分析字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欸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i”,依据如下。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新华字典》(2004年版)都收“欸乃”词条,并注音为ǎi nǎi。《辞海》收词而未注音,在“乃”字条目下只收nǎi一个读音。古汉语学习的权威词典《辞源》却有一个不小的疏忽:“乃”字只收一个读音,而“欸乃”词目…  相似文献   

9.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皆为世所公认的权威工具书,然而它们在对个别字词的注音问题上,尚存冲突抵牾之处,亟待统一。一、"柏"字用作姓氏时,读音要统一"柏"字在用作姓氏时,《新华字典》(本文均指第10版,目前最新版)和《现代汉语词典》(本文均指第5版,目前最新版)都把注音标为bǎi。而在《辞海》(本文均指1999年版,目前最新版)中却将注音标为bó。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重叠式词语读音问题的考察,认为AA或、ABB式、AABB式注音在《词典》中不够规范,应予以统一。  相似文献   

12.
释“卐”     
释“卐”“注·提”教材《语文》第九册有一篇题为“蛋糕上的字”的课文,讲的是周恩来总理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智斗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的故事。教材给“”的注音是wn,担一般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查不到这个字。原来“”是一个外来...  相似文献   

13.
《四声通解》是16世纪韩国朝鲜时代的一本韵书。该书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语音和词汇而编写的一种工具书。通过该书和中国韵书、《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之间的比较,我们发现了本书的编排体例明显地反映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韩语特征,即以“韵部与字母第一,声调第二”为原则来编写。这是与中国传统韵书《广韵》有所不同的,而与元代韵书《蒙古字韵》完全一致,而且与现代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工具书的语音教学部分的体例之间也有一致性。我们可以说《四声通解》是在“国剔化”对外汉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种汉语语音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12期刊载了张志先老师《我们该如何“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的语法质疑》一文。该文对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踮起脚尖”从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质疑,文章分析了“踮起脚尖”的结构形式,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学生古汉语词典》对“踮”字的解释,归纳出“‘踮’有‘脚后跟离地’而‘脚尖着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以来,“下浮”一词频频见于报端,以至许多汇集新词新语的字典辞书竞相收录,最近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增收了这个新词,释义为“(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下浮动”。《现代汉语词典》的增收,标志着不仅是使用,而且研究也正式承认了它的新词地位。如果单纯从“下浮”一词中的“浮”字来看,它的基本意义当是“在水面漂浮”,既可表示静态的“停留在液体表面”,又可表示动态的“自液体的内部上升到液体的表面”。在意义上与“浮”字相对的是“下沉”的“沉”。  相似文献   

16.
命题者给两道题提供的答案分别为C和A。很显然,命题者都把“唯”读作“wěi”,这也许是受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但作为国家语言规范文件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是这样注音的:“唯wéi(统读)。”“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  相似文献   

17.
原野     
母涛 《四川教育》2001,(4):40-40
问(综合渠县三汇镇一小周极星、西充县垭乡阳山岭小学李国都、屏山县富荣镇中心校肖旺东、巴中市三河场镇中心小学朱光俊、什邡实验小学苏麓懿等来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地方用词不妥,比如“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一句中的“更加”应该去掉;小语第三册中《秋天》一课中“黄澄澄”注音为“huāng bēng dēng”,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查不到;“俩人”的用法究竟有没有问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应该怎样分段才正确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过故人庄》有这样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中“斜”字是读作 xiá,还是读作 xié,课文没有注音,因此,许多人对此字的读音也就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字应读 xié,而不应读 xiá。《中华大字典》对此字注音为:“徐嗟切,音邪”,《辞海》对此字注音为:“习耶切,音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斜”注音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随后出版的汉语工具书,因受《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几乎全都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这种注音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