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为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说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为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不以为过。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怎样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上.朗朗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音乐.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相似文献   

5.
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自然和谐共振,语文课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仔细倾听课堂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读”是阅读教学永匣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的时候,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所谓“取他人所作,由自己所读,为别人所听”,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常常听到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渎法,企图让学生人情入境。然而很多时候,听到的是学生拉长了声调的无病呻吟,亦或苍白的念白。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读书方式,面对充斥在我们耳畔的“有感情朗读”,我们更需要擦亮眼睛,拨开迷雾,将读的内涵看个清清楚楚。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读出真感情,让有感隋朗读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7.
  惠平 《小学青年教师》2012,(11):48-48
什么是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表现艺术。它通过语音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从而把诉诸视觉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演绎出来。在语文课上,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则常常是评价学生朗读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有感情朗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的大学梦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即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没有朗读,体验和领悟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感情便无法实现。那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10.
“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语文课堂上,当属琅琅的书声最美。要知道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只有通过朗读,通过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才能使文本获得生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飞扬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将一段段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心灵的碰撞。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语文课堂的朗读,被前所未有地重视,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似乎就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常用手段。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好的朗读能够助推学生理解文本。基于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认知特质,他们不宜采用默读,而应采用朗读的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本文以苏教版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对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能力、表达情感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朗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我们要有效开展朗读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落实文本理解,加强朗读技巧指导,丰富朗读形式,及时有效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然而,由于教师朗读指导的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技巧与方法,解读文本时,他们鲜有从朗读学的角度进行朗读教学内容的设计。于是,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上便成为“弃之可惜,教之无味”的鸡肋。如伺让朗读教学焕发它应有的魅力?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镜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它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它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相似文献   

15.
谈朗读能力的卷面考查沧县教师进修学校提恩恒卷面上,考查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除了阅读回答问题这一考查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朗读技巧的考查体现出来。一句话、一段文字,学生读得好不好、各种技巧把握得准不准,自然也反映了理解水平的高低。具体而言,考查朗读中的...  相似文献   

16.
谭培霞 《小学语文》2011,(12):23-25
我们总是说“朗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说它是“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它是“手段”,是因为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再现形象,还原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言以蔽之,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感知文本、感悟写法,即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那么,如何通过适切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正确而深入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17.
朗读指导,应该融理解、感悟、生发、渲染于一体。如何有效指导,让朗读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呢?笔者认为,不可忽视文本的细微之处。一、不可忽视文本的前后联系 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滋有味地朗读,更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前后联系。朗读既要重声音的形式,更要重语言的内蕴;既要重表层的技巧,更要重内心的体验。如《月光启蒙》一课中“感悟童谣启蒙”的朗读指导片断。师:童谣怎么幽默、怎么风趣呢?自己读一读,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争取背出来。师:你最喜欢哪首童谣?为什么?生:我最喜欢《毛娃》这首童谣,因为毛娃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醒一会儿睡,很好玩。师:把你的喜欢读出来。(生读得很响、很快)师:想象一下,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生:夜已经很深了。师:母亲说这首童谣是在—生:哄孩子睡觉。师:那能不能读得这么快、这么吵闹?来,孩子,我拍着你,你再读一遍,味道肯定不一样。(生再读,读得很轻柔,越读越慢。)当学生读书出现偏差时,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他们体会文本的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拍着他,既为学生朗读创设了温馨的情境,又给了学生朗读的基调、朗读的节奏。  相似文献   

18.
五、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情智语文”?能结合案例加以阐述吗? 阅读教学“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什么是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童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发挥,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在创设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时。可采用如下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诗歌朗读教学有效起来?一、目标有效,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文朗读要达到的目标,在朗读中,不应该扮演一个"观望者",而应该是一个"合作人"恰当地点拨学生靠近目标,让学生走近文本,理解课文文字的意思,走进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长征途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我在设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关注文本,让朗读"情有所依"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朗读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时,首先,要提醒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