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运动队中,除了有正式的结构外,还不可避免地会形成非正式的、或自发的组织结构,这就是运动队中的非正式群体。当然,在运动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正式群体,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直接相互作用过程中,由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相互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是运动员在考虑  相似文献   

2.
论休闲体育的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组织是多元化的,可以归纳为6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自给性组织中有个人、家庭、朋友和同事,社会供给性组织中有社区、单位、非正式体育小团体、正式体育社团,商业供给性组织主要是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从休闲体育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非正式群体学生自发组织的业余锻炼队伍,他们彼此相互了解、情趣相投、交流频繁,认同感比正式群体强烈。学校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学生的管理,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做好带头学生、权威学生的工作;对不同的类型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者伊尔顿·梅奥合体,它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1)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个人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往往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强的凝聚力。(2)具有自发形成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它有一套有效的不成文的规范和奖励办法,调节着成员的行为,对成员的心理有较强的影响力。(3)以个人权威进行领导。其领导是靠个人威信即影响、劝说、或迫使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能力而自然形成的。(4)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5.
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的修订问卷和群体凝聚力问卷,对武陵山片区1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乐观、自信、年龄、学历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心理资本维度中的希望、宽容、感恩与职业、月收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丽 《体育学刊》2001,8(3):26-27
阐述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类型、作用;提出区别对待和强化管理意识,善于调动积极性,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的行为规范,做好心理调整以及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总会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联合组织。 1967年 4月 21~ 23日, 26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聚会瑞士洛桑,决定并成立了该组织。到 1997年 10月其会员发展到管理世界上 150个运动项目的 90个国际体育联合会,分为正式会员、联系会员和临时会员三类。   正式会员有 70个;联系会员有 16个;临时会员有 4个。   该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旨在为所有体育组织提供一个论坛,一年一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意见。总会章程将其任务界定为:保持其成员的权威与自主;建立其成员和各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基本组织类型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育逐渐成为大众需求的社会公共文化,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平台对其进行传播和普及。竞技体育各个基本组织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拥有着独特的作用;各个基本组织类型和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影响着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4):67-73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非正式制度视角,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非正式制度对发展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分区域选择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式;重视祭典、节庆等传统节日的体育植入,培养农村体育品牌;重视体育社团和“体育带头人”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努力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协调,合理输入提高经济绩效等策略,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门潜在的课程之所以在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不仅因为它同其他教育形式在教育目的上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及相互联系,协同进行,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陶冶作用,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它所具有的隐蔽性、全面性、持久性以及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动性,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比及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终身体育的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体育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我国的群众体育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发展困境依然存在,其中有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以组织建设为视角,从群众体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组织入手,通过分析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分类等因素,探析如何合理引导、利用群众体育中的非正式组织,积极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协同学的视角,对我国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自组织过程、内部系统要素之间协同竞争作用,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子系统间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结论:在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部系统要素的建设,还要增强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目前正成为武陵山片区城市广泛存在的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研究该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可以为民族地区体育事业进步和全民健身发展提供有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恩施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学历成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学历层次均在锻炼参与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体育能力是人们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学生体育能力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系统中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自组织模式是网友们创建的一种体育与网络相结合的虚拟组织形态,这一非正式组织形态,具有组织成立快捷、成员间流动性大、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特点。在运用文献资料、深度访谈、数理归纳统计、逻辑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体育组织模式是我国体育类民间实体组织架构的有益补充,是建构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合法性不足、组织边界模糊、组织效率机制缺乏、安全事故或纠纷较多等问题,需合理倡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群体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组织,本文就其特点入手,阐述了非正式群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功能作用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体育职能的拓展与任务的变化、校外体育的发展、校内体育环境和经济发展与高校规模的大小;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建林 《体育学刊》2011,18(4):40-44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体育文化与体育环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研究认为,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体育项目、象征符号、乡土情结、历史传承、文化认同、社会组织、体育环境,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生态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就是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相关性、主体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