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鱼会溺死吗     
鱼也会被溺死———这个结论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知道,鱼生有鳔,鱼鳔就像游泳时用的救生圈,能帮助鱼在水中活动。鱼儿用伸缩肌肉的办法来改变鳔的体积,这样就改变了身体的密度,可以任意地下沉、浮起或者停留在某个深度上。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有  相似文献   

2.
鱼会溺死吗?     
鱼也会被溺死——这个结论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知道,鱼生有鳔,鱼鳔就像游泳时用的救生圈,能帮助鱼在水中活动。鱼儿用伸缩肌肉的办法来改变鳔的体积,这样就改变了身体的比重,可以任意地下沉、浮起或者停留在某个深度上。  相似文献   

3.
鱼也会溺死     
你们知道克雷洛夫的寓言《梭鱼》吗?根据检察官——狐狸的提议,梭鱼被判决沉溺到河里去。事实上梭鱼和其他的浅水鱼是可以在海洋和湖泊的深处溺死的。要证实这一点,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直径4~5厘米、长30~40厘米的玻璃圆筒中装满水,在水里面放一个小瓶,又在小瓶的颈上套上一个薄的小橡皮球。假如小橡皮球中的空气很少,而小瓶又比较重的话,那么它就沉到水底去。还可以选择一个比较轻的小瓶,把小瓶套上小橡皮球一起放到水里去,它将会浮起来,然后在小瓶中添加一些水使它勉强能保持在水面上。假如把小瓶沉到25厘米的地方,它就不再浮起…  相似文献   

4.
实验过程:把温水灌进一只小瓶里,再滴进一些墨水。瓶口系一根绳,提着绳慢慢把小瓶沉入盛着冷水的广口瓶瓶底。这时候,瓶中的墨水就像火山爆发的岩浆,往上升起,到达水面后便扩散开来。原理分析:温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冷水大,因而比冷水轻,在冷水中具有浮力,所以就往上升起。过一会儿,温水与冷水混合,色素便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了。水中“火山喷发”@胡柚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师: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乌鸦在瓶子里填石子后,水面真的会上升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还有一块石头,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把石头放入玻璃杯中,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水面,看水面会起什么变化。学生做实验后回答: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果真就上升了。师:想一想,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生:石头把水“挤”上去了。再:再做一个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再把沙倒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中,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会…  相似文献   

6.
饲养蟋蟀     
下午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在草地上玩,不一会,旺旺拿着一个小瓶跑过来,“老师,蟋蟀。”我低头一看,在他手上的小瓶里有十几只蟋蟀,旁边的小朋友都跑过来看,“这么多蟋蟀,叫起来肯定很好听。”这时,我灵机一动,说:“孩子们,咱们把蟋蟀带回活动室养起来好么?”孩子们高兴地蹦了起来,于是我们把蟋蟀带回了活动室,把它们分放在好几个瓶子里,于是,在我班活动室外的角落里多了一个饲养角,整个下午孩子们都在谈论蟋蟀的问题。第二天,有好几个小朋友带来了爷爷编的小笼子,我们又把蟋蟀放入笼子里,这样孩子们观察起来就更方便了。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  相似文献   

7.
[题目]小明为了知道一个铁球的体积,他把这个铁球浸没在长方体水槽的水中。当他把这个铁球拿出水面时,槽里的水面下降了5毫米。他又将一块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槽的水中,槽里的水面上升了3毫米。你知道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7页思考题)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题:在水池中浮着一条装有石块的船,若将船里石块全部投入水池中,水池的水面高度将如何变化? 这个问题有两个使水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因素:第一是石块投入水中石块在水里会占据体积,将使水面上升。第二是船由于抛出石块,船的总重减少,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它受到的浮力也随着减少,船向上浮起一些,水来填充减小的排水体积,将使水面下降。  相似文献   

9.
一、制作浮沉子(一)制作材料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小药瓶一个(眼药水或藿香正气水瓶),保险丝一小段。(二)制作方法1.把小药瓶口剪开,挤出药液,在开口处缠上一段保险丝(用以改变它的重心使它能永远开口向下竖着)。2.让小瓶里吸进些水,使之能刚好浮在水面。3.调好水后小心地把小瓶放入装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子中盖紧盖子,用手按放即做成了一个沉浮自如的“潜艇”了。(三)制作要领调水时一定要反复调,多了挤点出来,少了再吸点进去,使小瓶放人水中它的底部刚好露出水面即可。此实验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一根缝衣针扎在一小块泡沫上用上面的方法调整…  相似文献   

10.
鱼能够在水中随心所欲地游动,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自由航行,象鱼一样下沉、上浮和悬浮.它们的原理是否一样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鱼的体内结构.它的体内背部生有一白色的气囊,叫做“鳔”.鱼在水中实现浮沉“鳔”起了重要作用.鳔的形状象个葫芦,中部特别细的部分有一条很细的气管直  相似文献   

11.
神秘小潜艇     
大饮料瓶一个,塑料小瓶子一个(要正好能插得进饮料瓶的),气球皮一块和一些细沙。制作方法在小瓶盖的正中用烧红的细铁丝烫一个小孔,剪一块比瓶盖稍大一点的气球皮,垫入瓶盖里面。再往小瓶里装入一些细砂(细砂装的数量要适当,能使小瓶放入水里刚好能浮于水面),盖紧瓶盖。小潜艇就做成了。使用方法把大饮料瓶装满水,将制作好的小潜艇塞入饮料瓶里,拧紧瓶盖(大饮料瓶里不能有空气)。然后用手握住大饮料瓶并轻轻地挤压,小潜艇就会下沉,手放松不挤压时,小潜艇上浮。科学原理小潜艇浸没在大饮料瓶里的水中,当挤压饮料瓶时,水受压后就会从小孔中进…  相似文献   

12.
赵修常 《生物学教学》2003,28(11):36-36
初中生物学“鲫鱼”一课中对鱼鳔的作用介绍是 :鳔内充满气体 ,能够调节身体的密度 ,在鳍的协调作用下 ,使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在这里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 ,鱼鳔是怎样来调节身体的密度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 ,鱼死了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鱼死了会浮在水面上 ?这又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设计了鱼鳔作用的演示模型 ,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比较理想。具体做法如下 :1 材料用具透明塑料饮料瓶一个 ,直径 5mm、长度 3cm的带螺丝帽的螺丝钉若干个 ,小气球一个 (用作为鱼的鳔 ) ,电烙铁一把 ,剪刀一把 ,棉线一段。2 .制作方法 (如…  相似文献   

13.
<正>“耶!成功了!终于成功啦!”我的叫喊声快要掀翻天花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上周五,老师叫我们回家做“鸡蛋是否能浮在水面”的实验。这个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想办法使生鸡蛋漂浮在水面。回家的路上,我一脸惆怅,心想:怎么才能让生鸡蛋漂浮在水面呢?这可把我愁坏了。一到家,我就打开电脑查了查,这才知道可以用把食盐溶解在水中的方法。“哈哈,这也太容易了吧!”说干就干,我马上准备了一个杯子、一袋食盐、一支玻璃棒、一个勺子、一杯清水、一个生鸡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等效法可以把问题中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过程来解决,从而使问题简化方便.例1在一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水,水面漂浮着一个小容器.当将一个实心小塑料球放入小容器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上升的高度是h1.如图1所示,若把这个塑料球从小容器中拿出投入大容器的水中,液面又  相似文献   

15.
顾鸭萍 《考试周刊》2011,(49):39-40
大千世界,存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品味一些动物独特的生存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 。一、鲨鱼化劣势为优势 一般的鱼都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和下沉,确保能在水中游动自如。但鲨鱼这一庞然大物却没有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了一个生存条件,按常理应是水中弱者,可它为了生存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能。根据是:当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由p0=ρ水gh得水柱高为10.3m。但是,生活经验却告诉我们,这个答案是错误的。生活中,人们用活塞式抽水机或离心式水泵从井中抽水时,如果抽水机离水面高度接近10m,就很难把水抽上来。 原来,水中溶解有相当多的空气,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当水面上  相似文献   

17.
题目 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水,水面漂浮着一个小容器.当将一个实心小塑料球放入小容器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上升的高度是h1,如图1所示.若把这个塑料球从小容器中拿出投 入大容器的水中,液面又降低了h2.求这个塑料小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发现曲面在一点的Dupin指标线与水浸该曲面在同一点的水边线是同一个图象,这是一个很直观而又有趣味的现象,本文想说明这个现象与微分几何中的两个基本形式Ⅰ与Ⅱ的内在联系。我们将曲面浸入水中时,把水面与曲面的交线叫做水边线,让曲面徐徐下浸,当水边线逼近曲面的某一点时,就可以直接看出来,水边线的图象与该点的Dupin指标是同一个相似图象,为了简单起见,先观察几个特殊曲面。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1.甲、动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是甲队取胜,若忽略绳的质量,则甲、乙两队拉力大小相比,有().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2.粗细均匀的长直蜡烛的底部粘一小铁片后置于水中,蜡烛可以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若从水面处切掉蜡烛在水面上的一段,则剩余在水中的部分将会A.沉入水中B.向上浮起,又有部分蜡烛露出水面C.可以悬浮在水中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用不等臂天平称质量为4克的物体,先在右盘中称,再放入左盘中称,记下两次的结果,则其记录的…  相似文献   

20.
先洗净一个透明的药水瓶、一个能套在药水瓶口的小瓶和一个玻璃缸。材料准备:实验过程:1、把药水瓶灌满水,塞进几棵水草,放在玻璃缸里。(图1)图12、往缸里倒水,使水面超过药水瓶口约1厘米。用手按住灌满了水的小瓶,将瓶倒置进玻璃缸,套在药水瓶口上。注意在套的过程中,应该等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