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韵学界对南戏曲韵的关注很少,研究成果亦鲜,对于曲学界关于宋元南戏的钩沉辑佚成果,未能充分利用,这是曲韵研究的遗憾。《南曲九宫正始》是最重要的一部南曲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南戏曲文,对这些曲文进行考察,无疑可使学界对宋元南戏曲韵有更深的认识。在对《南曲九宫正始》所收元传奇的用韵进行全盘清理研究之后,仍有一些个别的特殊通叶的韵脚字,不能以常理解释。经过仔细考证,对这种现象的性质做出了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相似文献   

3.
《南曲九宫正始》是一部南曲格律谱。南曲区别于北曲的主要特征在于保留了入声字。通过对曲谱中所有入声乐字的考察,得出不同位置入声乐字的唱法及作板情况。同时,对于因入声乐字产生的三种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南曲的语音基础已由闽、浙之地转移到了苏州。  相似文献   

4.
南戏以民间演出流传为主,明清时期未受重视,因此散佚严重。现代南戏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多来自于辑佚工作。20世纪上半叶南戏辑佚高潮在30年代,《永乐大典》卷13991和《南曲九宫正始》的发现对南戏辑佚产生了重要影响,多部南戏辑佚专著应运而生。建国后的三十年,辑佚工作受阻,但新时期南戏研究再度走向高潮,辑佚工作由于散佚的重要戏文从国外回流,国内也有南戏新材料的发现,辑佚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纵观现代南戏辑佚工作,从地方到世界的研究者们致力于完善南戏戏文,不但从现存曲谱、曲选中搜集戏文曲句,也从世界各地图书馆寻找散落的戏文,通过对散佚作品的辑佚,使得相关研究不断有所突破创新,才有今天南戏表演及研究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5.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周昂撰作的南曲韵书。此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我们认为其音系基本以北音系统为基础,传承了《中原音韵》,但又充分照顾南曲曲韵特点,其中亦流露了部分吴音。  相似文献   

6.
<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说文释例>一书的性质众说纷纭,有的学者以为其书是专讲体例的,有的以为是清人的文字学概论,有的则回避了其书的性质问题.王筠以"释例"名书,就是说明<说文>的主要内容、主旨、体例、表达方式、体裁等问题的.其目的在于帮助阅读<说文>者抓住重点,尽快入门,很好地阅读<说文>一书.这与令人所说的"释例"专指编纂体例不同.在清代的<说文>释例类著作中,专讲编纂体例的书出现在晚清.正确地揭示"<说文>释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是重要的,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说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陈磊 《华章》2010,(27)
俞希鲁是元代著名学者,<至顺镇江志>的作者.<全元文>共收录其文章六十篇,笔者从<四库全书>中辑录了三篇序文,以补<全元文>之缺,同时对序文进行了句读标注.  相似文献   

8.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其中的“知如”韵相对于《中原音韵》系韵书而言比较特殊,对其性质前辈学者略有讨论,但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文本资料和相关韵书、韵图重新审视了“知如”韵的性质以及“知、章”二母与“庄”母的分化问题,认为“知如”中的“支、之、脂”和“鱼、虞”等韵还未完成向∫、y的转变,“知、章”与“庄”尚有别.  相似文献   

9.
《文学遗产》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上发表了朱建明、彭飞同志的大作《论〈琵琶记〉非高明作》,对我很有启发,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对《琵琶记》的作者以前曾有过争论,现在普遍认为是元末的高明,确实已成定论。朱、彭二同志不为定论所缚,勇于探索,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朱、彭二同志认为《琵琶记》非高明作的依据来源于徐子室、钮少雅合编的《南曲九宫正始》。但是,我仔细重阅《九宫正始》之后,无论如何也得不出《琵琶记》非高明作的结论,相反,我认为《琵琶记》确系高明作。现将鄙见略陈于后,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和朱、彭二同志。  相似文献   

10.
明末乔中和<元韵谱>一书中的声调系统,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其中平分阴阳、保留入声调,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河北内丘语音的面貌.该书音系平分阴阳在非曲韵类韵书中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声调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清<康熙字典>是最早以"字典"命名的辞书,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在唐以前就已有了以"字典"命名的辞书,其根据是唐释慧琳在其<一切经音义>中九引<字典>.笔者认为,在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出现的<字典>其实是<文字典说>的简称,两者实为一书.  相似文献   

12.
穴一雪高则诚和琵琶记穴节选雪蓝凡南戏是运用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流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是今天保留有文字剧本的最早的戏曲剧种。南戏又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和南戏文。因其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穴一名永嘉雪地区,故又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彭桂萼边疆研究成果丰硕,<西南边城缅宁>是他的代表作.通过对<西南边城缅宁>一书的解读,从中了解彭桂萼边地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其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一书文采天成,意趣深远;既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亦可当做哲学著作来解读.拟通过诠释和探讨<老子>书中"有"和"无"这一对重要哲学概念,来揭示其背后蕴藏的深层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乔智慧 《现代语文》2007,(9):126-128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作.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说文解字正义序>中曾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馀书皆末读,不可谓非通儒也."此书推崇<说文>未免太过,但若换一角度,或许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的名著<訄书>(重订本)是一部探索中国救亡之路的书,其中的诸子学六篇--<订孔>、<儒墨>、<儒道>、<儒法>、<儒侠>、<儒兵>,并非纯粹探讨先秦诸子学的学术论文,而是政论文,在探讨先秦学术的表象下隐含着现实政治意图,其核心政治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和抵御外侮.这正体现了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双重身份的章太炎"借学术以论政治"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苏秦生平事迹,主要载于<战国策>和<史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又为研究苏秦生平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综合各种史料及古今学者所论,尝试得出苏秦约为前366-前319年间人,年寿在三十七八至四十七八岁之间.其行事略早于张仪.  相似文献   

18.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蛮书>作者及其版本,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以此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崛起的装帧艺术家有陶元庆、钱君匋、司徒乔、丰子恺等等,以陶元庆的影响最大.可以说,陶元庆从事装帧设计是很偶然的,可正是这件偶然的事情--为鲁迅的译著<苦闷的象征>设计封面,成就了中国现代装帧设计史上的一位大家,开创了中国书林封面设计的先河.然不幸的是,笔者购得由三联书店2006年出版发行的<书衣翩翩>一书,第7页的插图<语丝>封面、第126页的插图<坟>封面本是陶元庆设计的,却错误标注为鲁迅设计,对历史文献材料不做缜密考证分析,导致张冠李戴现象的出现.在还原历史真实之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研究陶元庆书籍装帧设计的意义所在,既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他卓越的书籍装帧设计理论成就和历史功绩,也是为了推进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使书籍装帧设计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重要性、中国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情况,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词类情况,评析其分歧,提出辞书标注词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