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凤阳县小岗村为例,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需求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为新农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了前提依据,为更好地进行公共空间建设规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从人的感知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更为全面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从而为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环境的舒适性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在此研究方向上探索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景观小品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环境景观的创造者,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景观小品应与环境共生,应具有较高的视觉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立体空间的艺术,其造型应与公共环境空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农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绵阳市大包梁村为研究的考察点,探讨改革前后农村公共空间的变化,并将农村公共空间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探寻农村公共空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新农村公共文化传播是我国新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山东省鲁南地区新农村公共文化传播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寻新农村公共文化传播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可在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评价制度、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建设、整合新农村文化资源、建设休闲娱乐体育文化设施等方面探索出新农村公共文化传播设施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湘西南景观设计教学中,公共空间中人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观看景观了,也有会成为另外一种景观,变成了被展示的内容。湘西南地区公共交流空间的日益缺失,在教学中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物质技术和设计风格上,而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人们行为的适应上,使之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在邯郸市滏阳河人民路至陵园路滨水景观的规划中,以静观和游赏植物景致,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戏水需求为中心,再现并提升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景交融的注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创造人文与自然共舞的公共休闲空间,在建设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渗透和过渡,创造人工与生态环境整体协调的怡人空间方面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主观性,一是通过对指标体系历史文献的统计频度分析确立指标体系一,二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确立指标体系二,对不同专家学者给两指标体系权重的打分结果规一化后再运用D-S理论进行信息融合,从而选取相对权重较高的指标形成相对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连云港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为例给出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旧工业厂区改造成中,公共社区建筑环境的功能转换问题进行研究。对功能置换后的建筑在空间上的设计方法进行尝试性设计,从而将其设计原则有效的运用于旧工业厂房再利用中。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找寻出有效的设计手段服务于重塑后空间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住宅小区园林环境景观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居住小区中环境景观的设计应从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垂直绿化、建屋顶花园等方面着手.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创造更人性化的人居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