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冬香 《成才之路》2009,(17):39-40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似文献   

2.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二人的交谊对他们的文学思想与创作过程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在笺释李商隐赠杜牧两首诗的基础上,探讨二人深厚的交谊,进而挖掘他们诗歌精神的相似之处。并进一步论述晚唐这一大的诗歌环境的总貌。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通过两首诗的写作年代的考察,论述与这一年代密切相关的政治形势、诗人本身的处境以及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窥视其更为深沉的内涵。二,笺释李商隐《杜司勋》诗,侧重于二人交谊的阐发,以及杜牧、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伤春伤别”的情思。三,笺释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侧重于李商隐对杜牧诗的推崇与评价,进而论述杜牧诗歌的地位。全文试图从两首诗生发开去,初步探讨诗人的交谊对其诗风以及诗坛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甬胤 《中学科技》2023,(18):24-25
<正>无题·相见时难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他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在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朝廷有两派人:一派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他们大多门第卑微,科举出身,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另一派是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  相似文献   

4.
寄远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在诗歌创作方面,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因此,杜牧的诗歌大多情致高远,笔力遒劲,不似当时诗坛上莺歌燕舞,男欢女爱的靡靡之音。同时,杜牧本人又多绮情柔思,故往往在峻峭之中,带有几分风华流美之情致。《寄远》一诗就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杜牧文词清丽、情韵跌宕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诈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6.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作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晚唐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无疑是翘楚人物,通常被并称为“小李杜”。他们两人是否也如李杜一般有着深厚的堪称文坛佳话的友谊,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前人偶有提及,几乎是众口一词,都从李商隐的赠诗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传论》里的观点为参照,结合杜牧的生平及大中三年的时代背景,可以见出横亘在小李杜之间的一些心理隔膜。  相似文献   

8.
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别署樊南生,祖籍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  相似文献   

9.
杜牧是晚唐重要的诗人,成就很高,和李商隐齐名,文学史家通常把他俩联系在一起,称为“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之并称“李杜”。杜牧在文学上有较进步的主张,他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又说:“以  相似文献   

10.
从温庭筠看晚唐诗的词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时代,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作品中已出现词化倾向,但李贺作品偏于怪异,杜牧倾于俊拔,与柔婉为特质的词有异,李商隐诗作虽深情绵邈,颇具词像,但未作词。而温庭筠才将诗向词靠拢的工作完成,并第一个大力作词。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是晚唐诗坛最后的一抹亮光,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诗坛大放异彩,却因黑暗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过早地陨落,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歌的创作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怀古咏史,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是怀古咏史一类,刘沧以其独具一格的怀古诗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开拓,使得他成为继李商隐、杜牧之后,堪与许浑比肩的晚唐诗坛上又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晚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因与杜牧齐名,因此有了“小李杜”的美称。晚唐诗歌虽然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进取,使诗歌的国度仍然一派绚丽灿烂,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诗坛上咏史诗的作者之多,数最之广,在整个唐代都是很突出的。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咏史诗如鹤立鸡群,有着引人注目的独特风貌。沈德潜说李商隐的七绝“长于讽谕,工于徵引,唐人中另开一境”①,主要就是指咏史诗而言的。因之,对李商隐的啄史诗作一些探讨,对我们研究唐代诗歌发展规律中的一些问题,对了解他的思想艺术成就,颇为必要。本文拟从李商隐咏史诗产生的主要客观原因、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贡献等几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国军 《林区教学》2013,(10):13-14
杜牧是晚唐诗坛极富个性的一位诗人,他的七言咏史绝句利用常见史料,善于翻案历史人物事件,抒发怀抱,借古讽今,阐述自己独到的政治见解,以期为统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他咏史诗中含蓄委婉、标新立异、富于形象性的创作风格,在晚唐咏史诗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咏史之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最为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创作颇丰,尤擅律诗和绝句,无题诗更是堪称一绝。李商隐的诗作构思精妙,情致婉曲,辞藻华艳,风格秾丽。他还喜用典故,过分用典使得他的部分诗作意旨隐晦,难于索解。  相似文献   

1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最为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创作颇丰,尤擅律诗和绝句,无题诗更是堪称一绝。李商隐的诗作构思精妙,情致婉曲,辞藻华艳,风格秾丽。他还喜用典故,过分用典使得他的部分诗作意旨隐晦,难于索解。  相似文献   

19.
作者杜牧,字牧之,著名文学家、诗人。陕西西安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他与同时期擅长抒情诗的李商隐,被人比作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因此被称作晚唐时期的“小李社“。杜牧的写景小诗《山行》,把秋天的美景勾画得非常明丽生动,给人以进取的力量。诗题“山行”,在山路上行走或傍山而行。前两句写诗人乍到山麓,仰视所见的秋景。“寒  相似文献   

20.
<正>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一、韵律之美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