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伦·布利克森-芬纳克(Karen Blixen-Finecke)的第一部作品是用英语写成的《七部神奇的故事》,以笔名伊萨克·迪内森于1934年在美国出版。该书的出版使她在古典名著和现代名著的读者中一举成名。这可以说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在卡伦身后,一年之内《七部神奇的故事》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七种新版本。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很多读者对她那浪漫主义的叙述手法与讽刺意味的描写的离奇结合并不理解。很多读者所忽视的是其哲理性的深度和华丽的外表下所内含的心理真实。例如,《梦幻者》中的女主角佩莱格里娜·莱奥尼是一名伟大的歌剧演员,一次剧院起火使她失去了美妙动听的歌喉。她不想再活下去了。在人们的劝  相似文献   

2.
<正> 有读者给我发来邮件,也有读者寄来录音记录,内容说的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讲述《玄奘西游记(33)·魂系真经》时,批评"今天的翻译作品,有的随意删掉段落,有的译文令人莫名其妙。"他举例说:"我看过一本书,卡莱尔的《英雄崇拜》,一代名著。有一个汉译本讲,‘当人走在黑夜路途中,如果前头有一只发亮的乌龟,它就能领着你穿过黑暗。’我当时看了,乌龟发亮,没听说过,乌龟怎么能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分为八种类型,而将短篇小说分为两类,这在我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后的古代小说研究者均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分类法,将讲史、神魔、人情、讽刺四类长篇小说及两类短篇小说的代表作称为名著,研究工作围绕着这几部作品展开。下面将近五年来名著与非名著的研究论文作一对比,以探讨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视野问题。一、研究现状人们一般将"四大名著"、《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4.
可怜的克拉丽莎被贪婪和淫荡所害,度过了悲惨的一生。她的柔情被历代读者嘲笑、斥责。但最后,电视确认塞缪尔·理查森的书信体小说的女主人,并非死得徒然。数年前,当英国广播公司戏剧部决定将塞缪尔·理查森(1689—1761)的名著《克拉丽莎》改编成电视剧时,他们肯定,克拉丽莎的名字不会在一般观众中引起震动。在新的大卫·科波菲尔和新的简·爱会引起一片欢呼的地方,新的克拉丽莎只会让人耸耸肩膀,打个哈欠,漠然走开。  相似文献   

5.
名著中的文学形象刘玉宝身材细高的约翰·西尔韦尔,爱玛·包法利……这些文学形象早已闻名世界,他们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已久。使人难以相信,这些形象只是出于作者的虚构。我们知道,著名的典型人物大都是为作者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如今,读者对这些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尽管托尔斯泰后来的婚姻有过很大波折,但是,他的求爱和结婚,却仍然被隐含进了那几部享誉世界的长篇名著之中,化为伟人的永久记忆,成了千万读者歆慕和向往的动人篇章。求爱1856年,发表了小说《童年》、《少年》等,已经小有名气的托尔斯泰被提升为中尉,但是,军队生活不能满足他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著作,即使在今天,此书仍被认作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名著(篇)20种编者按:我们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书目,并作简要的说明,供大家选择书籍时的参考1.《论语》说明:这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出。可读当代学者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2.《孟子》说明:战国...  相似文献   

9.
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黄背心外罩青燕尾服这一维特式的装束曾经风靡一时。在书中歌德最后让维特用手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小说也曾使法国皇帝拿破仑入迷,据说他反复看过七遍。这位热心的读者皇帝陛下与作者见面,却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拿破仑的手下人喝醉了酒,闯进歌德家中捣乱,促成他们相识。1808年10月2日,比作家小二十岁的这位皇帝,曾款待歌德共进早餐,拿破仑在兴奋之余,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书中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自然。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下半年,青年作家冯唐重译泰戈尔名著《飞鸟集》,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经典作品翻译问题再度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比如,一位唐诗的英译者在翻译被蘅塘退士誉为"千古丽句"的李白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把这句诗译  相似文献   

11.
名著的误读     
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些作品,由于思想观念的激进或表现手法的独异等原因,它们不为人所理解或接受,曾经一度甚至数度被一纸退稿信打发“回家”。而最后恰恰因为这些观念或独异的表现手法,这些作品又被人奉为经典杰作。这就是所谓的名著“误读”现象。有意思的是,退稿信曾给作家带来打击与痛苦,而事过境迁之后,它们又成了研究这些名著当年为什么被误读的最直接可靠的资料。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十分遗憾,我等一致反对出版大作,因为此小说根本不可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白鲸》的退稿信)美国作家…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曾经说过,一本名著犹如一个制高点,只要占领了它,大片的领域就可以尽收眼底.有的作家甚至声称:作家=阅读名著+生活阅历+经常思考+勤奋练笔.可见阅读名著有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立志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图书信息     
《人类的故事》出版欢迎汇款编辑部邮购本刊的老读者可能还记得:早在1981年的第2期《文化译丛》上,作为“世界文化史讲座”,我们刊出了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者、新闻工作者亨德里克·威廉·范隆(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的名著《人类的故事》的第1章:人类舞台的形成。此后每期一章,逐期连载,直至1984年第5期为止,一共刊出18章,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该书自从在本刊连载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出版界人士的赏识,三联书店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4.
性——爱之链,生之桥,在生活中很当紧,在艺术上也很永恒。问题是,有些永恒的东西,比如东西方名著,实际上一般读者很难看得进去。而对爬山歌、信天游这类民间的东西,直到今天,电视上天天演,酒桌上天天唱。说过时够过时的,男的穿双牛鼻鼻鞋,女的梳条大麻花辫子;说土也够土的,土得连几辈子没出过山上过学的农民,你一念一唱,他们都懂个透彻明白。可是这种过时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她。当地人喜欢就不用说了,连那些听不懂当地方言的,看了写下的文字也喜欢;听不懂歌词的,听着曲调也喜欢。成了一种跨行业跨地域的“常胜艺术”。北京那些文人朋友,听说…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冈特·格拉斯(1927—)的作品被译成英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十几种文字,尤其是以小人物的眼光观察纳粹的不朽名著《铁皮鼓》更为众人所称颂。格拉斯接连取得的文学成就——七部小说,六个剧本,数卷诗集和文章,使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多次候选人。然而,他的读者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而今,在《铁皮鼓》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格拉斯的另一才能的结晶——八十幅蚀刻画,四十三幅平版画,九十六幅绘画和二十七件雕塑作品,在达姆施塔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部书一篇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学识、审美情趣对原有的一些定论来重新认识、评价、阐释,有不同的解读心得,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在文艺界并不少见,即使在教育界一向认为权威的教科书、参考书几十年一贯制的有些传统说法都在松动,比如关于鲁迅名篇<孔乙己>的主题,孔乙己形象的分析就有了多种版本,有了多种说法.这是文艺界、教育界的幸事,说明我们的学术空间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活泼,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但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对某些名著,称之为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红色经典"解读中借口对其中的某些"糟粕"进行"解毒"来颠覆主旨,乱编不顾历史背景的情节,所谓重塑人物形象等等,就未免有些出格,有哗众取宠之嫌了.一般读者难以接受,就是专家学者也未必苟同.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18.
把别的作家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想法,但是,琼·里斯(Jean Rhys,1890—1979)用此法写的《辽阔的藻海》却非常成功,以致她的一些早期作品一再重版,至今仍很受欢迎。乔·汉布罗克对这部小说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朋友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张岱年,牟钟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典籍,数量繁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丰厚的。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籍和外国文化名著的同时,也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我2004年初写的一篇小文,近十年后重读此文,仍觉有现实针对性。君不见"穿越"已成为编导们随心所欲、黔驴技穷的创作手法,"抗日神剧"已变成对民族血雨腥风、慷慨悲歌记忆的胡编乱造、无聊娱乐,三国水浒西游等经典名著被肢解为男女性爱、暴力扩张的动漫竞赛游戏,有的景区开展让游客装扮日本鬼子抢花姑娘活动……历史不仅成了任人乱捏的泥团、任人打扮的姑娘,而且成了随意烹饪的菜肴和明码实价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