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古代声乐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劳动过程,并以歌谣的形式传播。夏商后,声乐在宫廷音乐与俗乐中同时发展。在汉唐时出现了大型声乐作品相和大曲、燕乐大曲,宋朝后出现戏曲。主流思想是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推崇雅乐贬低俗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燕南芝庵出生于元代,由他所创作的《唱论》是中国声乐著作中现存的最早作品。本文主要从燕南芝庵本人及其作品《唱论》入手,对燕南芝庵及其《唱论》对我国古代戏曲声乐理论及实践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钟迪 《兰台世界》2015,(7):56-57
周淑安,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史上首位女合唱指挥家和女作曲家。中国在美国留学系统学习声乐的第一人。周淑安的艺术实践和声乐教学探索,为我国现代声乐教育的开创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5.
房伟杰 《大观周刊》2011,(49):138-138
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应该以本民族声乐艺术成果为基础.广泛汲取和借鉴西洋声乐艺术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世界性的中国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6.
王华 《全国新书目》2010,(17):76-76
沈湘大师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23岁首开个人独唱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在四十多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中外文功底,更以对声乐艺术的热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专业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国民音乐素质乃至艺术素质的提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开展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把握好新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声乐教学中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正在着手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宁 《大观周刊》2012,(11):75-75
声乐艺术是以技法的延伸革变为其主要发展标志的。回望历史,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变迁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远古至隋唐,声乐以乐舞、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还未揭示歌唱的本质特征,总体上属于启蒙时期;宋元明清,声乐以戏曲、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追求“气、字、声、腔”的合理操控。在认识程度上处于技术开发期;民国至现代,声乐以歌曲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论,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步入了技术飞跃期。至今,民族声乐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研究民族声乐的历史价值,意义重大。本文从民族声乐发展概况、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如何做好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探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对于民族声乐历史价值研究方面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夏秀红 《大观周刊》2012,(27):31-32
歌唱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深化和发展了传统的生理教学法,为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歌唱时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 并为学生解决歌唱时胆怯等不良心态提供帮助。现就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洪雕 《大观周刊》2011,(52):213-213
声乐教育能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相比器乐学习门槛低,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本文从少儿声乐教育的年龄特征、专业学习声乐的条件、一些技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家庭及社会的认识,以便于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袁宇平  林晖 《大观周刊》2011,(10):63-63
文章通过我国目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特点的分析。从高校声乐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总结了作者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和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将民族民间÷:声乐艺术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以达到声乐教学目的和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纪婷 《大观周刊》2012,(50):335-335
声乐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一种经人类发展不断创造、演变的结果,其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演唱过程中都包涵着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声乐学习唯有有效的把控这些心理活动,巧妙的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声乐学习中的难题,提升声乐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情感的输出渠道,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用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声乐演唱是音乐发展的一个分支,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演唱盛行的当下,如何借助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一项新的任务和使命。本文即针对声乐演唱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和阐述,加深人们对声乐认知的同时,也为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计献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乌仁高娃 《大观周刊》2012,(38):284-284
随着歌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有了进一步的提,蓬勃发展的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掌握科学的发声法,也就成了我们歌唱训练中的首要任务。日常的歌唱训练中,我们除了做一些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外,还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真假声、中高声区的统一、软腭的控制等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声乐艺术史》是一部集专业教材和大众阅读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反映了出版社专注于专业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的发展特色.文章以《中国声乐艺术史》为切入点,从内容策划、编辑出版、传播推广三个角度分析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沛芳 《今传媒》2012,(3):141-142
随着歌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有了进一步的提,蓬勃发展的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掌握科学的发声法,也就成了我们歌唱训练中的首要任务。日常的歌唱训练中,我们除了做一些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外,还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真假声、中高声区的统一、软腭的控制等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胡劼 《大观周刊》2012,(17):36-36
声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步与演生一路走来,承载着文化与时代的厚重,也凝聚着人类伟大的艺术创造。声乐艺术所具有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自身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声乐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结合呈现着多彩的风貌,而对其文化价值的探求就是对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及其文化价值的尊重与认同。  相似文献   

18.
肖俊妹 《大观周刊》2012,(11):287-287
声乐演唱者的演出或是比赛过程中,服装是否合身、曲目的选择是否合理、与伴奏合作的是否默契、演唱中是否能理智的控制情感体验都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非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杜青云 《大观周刊》2010,(46):22-22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而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的一个总要途径,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及声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本文简单的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姚英夫 《大观周刊》2011,(39):97-97
艺术院校声乐教师是从事声乐教学的专门人才。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的职业修养、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培养合格音乐人才的关键。文章从艺术院校声乐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几个方面对艺术院校声乐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