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河西地方长官。为稳定河西局势,他运用儒家思想施行务实而有效的措施,忠于西晋王朝,镇压敌对势力,笼络凉州大族,兴办教育,传授经学,用儒学教化民众,恢复经济、安置流民,使河西成为汉魏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兴盛之地,河西文化成为北魏隋唐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时期,甘肃的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由汉族张轨奠基开创的前凉、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汉族李暠建立的西凉和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割据政权迭相更替,经济凋敝,文化教育衰废,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仅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而且文化教育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与前凉政权的奠基者张轨的敦崇  相似文献   

3.
西晋末年,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同室操戈,连年征战,使社会经济凋敝,国力衰竭。永嘉之乱后,晋室流离江左,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族贵族,拥兵入据中原,割据称王,北中国进入了连年混战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中,在今甘肃河西立国的五凉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为凉州刺史起,迄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相继统治河西近140年。五凉政权虽僻处一隅,国运短祚,但对河西文化的繁荣和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五凉史学,上承汉魏西晋史学发展之余绪,下启北朝史学之兴盛,史家众多,史著颇丰。但在封建正统史家心目中,五凉政权被视为私署,其史学亦备受冷落。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开始,至新、旧《唐志》、《崇文总目》均以“伪史”目之,《隋书·经籍志》更以“霸史”次第五凉史籍。对此,唐刘知几曾说:“及隋氏受命,海内为家,国靡爱憎,人无彼(?)。而世有撰《隋书·经籍志》者,流别群书,还(?)阮  相似文献   

4.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5.
封立 《甘肃教育》2013,(1):95-96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整个北方群雄割据,乱象丛生,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历史闹剧,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河湟一带)也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五凉政权控制下的河西地区"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文化衰废的中原,经济相对丰饶,秩序相对安定,因而成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流民移徙之区"。"天下丧乱,凉州独全"的局面使得中原大量学者名流度陇而西,源远流长的中原学术也一起西移。而五凉政权中的一些杰出统治者如张轨、李暠、沮渠蒙逊等,都熟读儒经,通晓文墨,  相似文献   

6.
仇池,是西晋王朝倾覆之际出现在氐族故地(约今陇南、陕南、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在十六国时期,为建国自雄的氐族三政权之一;进入南北朝后,又历事宋、齐、梁及北魏各朝,对南北朝政局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其前期历史做些粗略的探讨。一仇池政权肇自氐酋杨茂搜率部返回仇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关陇爆发了以齐万年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其著作《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说:“凉州之地距中原颇远,然与西域相交通,其地实颇富饶,而文明程度亦颇高,西南苞河、湟,又为畜牧乐土,故两晋之世,始终有据以自立者,其首起者则张轨也。”张轨(254-314年),字士彦,安定郡(郡治所今甘肃泾水县北)乌氏(县治所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西汉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代孙,家世孝廉,以儒学显。其父张温任西晋太官令。太官令,汉代始置,属少府,掌宫廷膳食及酿酒,献四时果实。张轨随父居住于晋都洛阳。史载张轨“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与同郡皇甫谧善”。皇甫谧,字士安,汉太皇甫嵩之曾孙,学识渊博,著有诗赋诔颂帝王纪年历高士逸士烈女等数种著作。张轨与皇甫谧曾隐于宜阳女儿山。由此可知张轨亦是才学不凡。晋武帝太始(265-274年)初,张轨受封为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7,(3):61-65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永宁初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主持凉州事务开始,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占领姑臧,共计有138年的历史。由于该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五个称"凉"的政权,故称其为五凉。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曾发生大规模多形式的移民活动,这些移民活动的类型规模,都直接间接的影响到河西地区区域性历史的演进与变迁,是推动河西地区成为"民族走廊"的动力性元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自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的一百多年间,北部中国出现了各族统治者混战割据的局面。其间,各族上层分子在北方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主要的有十五个,加上蜀地的成汉,史称“十六国”。因十六国政权多由匈奴、鲜卑、羯、氏、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贵族所建,故习惯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政权,既非同时并存,也不是前后相承,而是交错兴亡,这段历史也就因此而显得混乱纷杂。十六国时期,由于各割据政权之间为争夺地盘和财物而进行了长期、频繁的战争,加上落后、野蛮的少数民族贵族统治集团的残暴,使各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中…  相似文献   

10.
北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割据政权之一。其最盛时的疆域“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秦州于张掖;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它雄据河西的四十三年间(从397——439年),发展经济、崇尚文教,对开发河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对北凉经营河西的情况论述如下。沮渠北凉政权为张掖卢水胡人所建。沮  相似文献   

11.
颜之推一生,历经南梁、北齐、北周和隋四朝。遭逢离乱,数次遇险皆幸而存活。出身南方高门士族的他,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更迭变化的政治环境以及复杂人际交往环境等因素,促使其不断反思自身及南北方文化,并一一倾力于其晚年所著《颜氏家训》中。  相似文献   

12.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洲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尤其是梁代之际湘州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梁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僧孺是梁朝宫体诗人,他生活在梁朝盛世,但他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悲伤的情调,这跟他的身世有关。王氏家族在西晋时经王朗与王肃的努力而跻身一流士族之列,但到王僧孺时却沦落成寒门家族,这是他的诗作有悲伤情调的重要原因。王僧孺在创作中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这种效果,一是炼字,二是选取黄昏、日暮、月亮、夜晚等带有忧伤情调的意象来抒情写志。  相似文献   

14.
谯周是三国时蜀国益州集团中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精通儒术,又是当地土,在以“法”治国、“荆楚人贵”的诸葛亮时代并不显达。当曹魏灭蜀时,他力劝刘禅投降,使蜀汉免受兵燹之灾,其本人却因此见贬于后世。谯周门生众多,名有立、杜轸、李密等,他们在入晋后仕途畅顾,青云平步,与吴蜀故地其他贵胄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与识周的生平行事及其影响,也和司马氏政权出身儒学世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朝学者梁持胜的表字,今人都认为本字为"经甫",或字为"仲经"。经过追本溯源考察,可知金元两代的文献记载并无"仲经"一说,只有"仲经父(甫)"之称。至清代四库馆臣将《归潜志》收入《四库全书》,因轻易删削文字而导致两说歧异。为避免进一步以讹传讹,特对梁持胜生平事迹、名字关系以及《归潜志》版本加以辨析,以期祛疑释惑。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在创作论、主题论、人物论等方面皆反对李贽的观点 ;而在“自娱娱人”说、宋江形象、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则承袭叶昼的一些说法。金圣叹为了出名 ,大反甚至大骂李贽 ;而其狂傲性格使他在承袭叶昼时又不标明。金圣叹反李痛快 ,而承叶则极不诚实。  相似文献   

20.
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发展过程中,朝鲜朝的儒家作出了较突出的理论贡献,河西金麟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宇宙本体论上,金麟厚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天命图》,对宇宙生成论及理学的基本范畴,作了系统并且直观的说明;在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上,坚持朱子的观点,提出"太极阴阳非一物";在人性学说方面,坚持儒家性善说和以及程朱的气禀说,并就人性修养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金麟厚还用诗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程朱理学,为理学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朝正是有了像金麟厚这样的一批儒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朱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