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增长迅速,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引起国内外金融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需求因素分析法测算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区间,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消除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带来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按照传统标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远远高于合理水平。随后提出了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标准的新变化,按照新标准,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稍高一些,但目前的水平仍有些偏高。随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对中国货币调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是指随时供货币当局使用和控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及其他的对外资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有重要作用。我国自1994年开始推行汇率改革,随着贸易规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2851亿元。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规模引发了人们对于外汇储备适当规模的探讨,这要求我们首先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利用我国近2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探究,由此得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及汇率,而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储备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1995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量、增长率和国民总收入等相关数据的查找和分析,对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从国际收支、经济持续发展和货物进出口三个方面,对外汇储备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分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外汇储备总量大,管理困难;储备币种结构单一,风险大;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削弱了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兑人民币年均汇率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储备的最主要因素,外债余额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因素,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差额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特点,指出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过程可以1994年和2001年为时间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三个主要影响方面:出口导向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国际资本的流入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选取了外汇储备的对数、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进出口依存度、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开放度作为模型的变量,运用Eviews6.0软件对1985年到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得出进口依存度对外汇储备规模具有负向影响,而出口依存度对外汇储备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从长期来看年平均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显著影响,存在短期外汇储备规模向均衡汇率调整的机制,其中外汇储备自身在短期和长期波动中的作用都较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迅猛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按照我国当前的情况肯定是超额储备。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超额外汇储备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改变传统的外汇储备观念,建立适度外汇储备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特立芬衡量的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数据对2001年至2008年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并与实际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对比,总结和提出了关于外汇储备规模治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大于其负面影响,即利大于弊的结论以及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以该国经济增长情况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界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以及如何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成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管理与对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用外资额和GDP规模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进口额、汇率、进出口差额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外汇储备动态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保证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增强我国国际信誉有着重要作用。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过多外汇储备会产生诸多问题,积累各种风险。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动态管理,尽快研究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结构管理、效率管理与政策管理,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保值与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同期数据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0年-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995年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存在超额现象.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印度的经济改革,积极促进了外汇储备的积累.随着外汇储备来源的日趋多样化,其总量增长迅速.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充裕的外汇储备,使其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了印度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影响从基础货币投放到实现货币扩张的速度,即货币供给时滞.我们运用基于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缩短货币供给的时滞,并且其对广义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比对狭义货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0 446.73亿美元,这一数额远远超出经济发展实际所需要的适度储备规模,出现大量的超额外汇储备。因此,外汇储备数量管理的弹性制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外汇储备数量制度的改革进行积极和有益的探索,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弹性区间进行可操作的尝试性设计,以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国货币可自由兑换的最后一道关卡,它是货币可自由兑换进程中最困难、最有风险的一项。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必须有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充足的外汇储备、适当的汇率机制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并按照“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方针安排开放的顺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汇储备从90年代前的严重不足,到90年代后因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在1998年跃居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因而,人们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认为国际收支顺差越大越好,外汇储备越多越好。事实上,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外汇储备也应适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增长现状,重点分析了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表象原因和实际原因。笔者认为外汇储备剧增主要应归因于一些体制性因素,如强制强售汇制度、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非市场化的利率政策、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导致的缺乏外汇储备投资渠道、贸易扶持政策以及咨本项目的严格管制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储备模型: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协整方法(Cointegration approach)来研究外汇储备与GDP、汇率、净出口之间的关系。建立外汇储备回归模型。经过ADF检验法分析,得出结论:多余的外汇储备应投入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