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全盛时期.斯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并在吸收了重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整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价值学说之比较邓承月十七世纪英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英国资本主义已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并已成为当时生产的主要形式。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广泛进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试图开始探寻...  相似文献   

3.
一、自由放任主义在16世纪,资本主义刚刚起步,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比较弱小,需要国家保护、扶植经济才能发展。因此,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重商主义,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早期重商主义者力图在国内把货币以储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进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为了鼓励输出,实现出超,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并采取扶植和鼓励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的政策。在重商主义者那里,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但到了18世纪,产业革命已经兴起,立足已稳的资本主义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前景,资产阶级完全能够依…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1.重商主义:16—17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在法国产生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思想是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象征。这一经济思想在欧洲的盛行,加速了英法等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自由主义:17—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思想,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核心思想是反对国家干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各国都放弃重商主义政策,由此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3.凯恩斯主义: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相似文献   

5.
从重商主义开始,政府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强调干预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政府又听从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政府经济角色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朝晖 《历史教学》2005,25(3):27-31
在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的推动与政策支持下,英国农业生产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使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得到巩固.英国社会转型因而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7.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在英国重商主义理论的推动与政策支持下,英国农业生产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使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得到巩固,英国社会转型因而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的推动与政策支持下,英国农业生产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使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得到巩固。英国社会转型因而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9.
论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它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 ,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重商主义自形成以来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并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它推动了英、法、美、德、俄、日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崛起 ,并促成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早期发展的成就。今天 ,重商主义对正在改革和崛起中的中国抵制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误导 ,加强政府的宏观干预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或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首先是一种政策体系,是当时欧洲各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进而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于是重商主义逐渐形成理论体系。重商主义产生于十五世纪,盛行于十六、十七世纪,十七世纪末随着资产阶  相似文献   

11.
拟以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马建忠为例,从三个方面介绍他的经济思想中的重商主义理论,即对外贸易差额论及通商致富的策略;保护关税论和裁厘的主张;开采金银矿的主张。最后文章把马建忠的经济思想和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的思想作了比较,并分析了他的重商主义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的相异之处,在批评了他的重商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错误的同时,肯定了他积极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爱国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2.
斯密提倡的经济自由主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斯密那里,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身解决。斯密的经济理论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曾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重提斯密的政府经济职能观,能够对促进转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革命。革命的目的是要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使它适合于已经产生并且得到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是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这个革命的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保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革命的领导者?为什么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这就要看一看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和透过这阶级关系反映出来的斗争形势。英国资产阶级的起源英国的资产阶级起源很  相似文献   

14.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塑造了英国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鲁滨逊,通过鲁滨逊这一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及其生活点滴细致的记录,充分表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的艰苦创业和奋发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淡漠以及资产阶级讲究实际、财富至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专题指导 本专题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政党政治的产生和演变等主要内容。各国政治状况是本专题的重点。各国政治对世界政局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难点。 十七世纪上半期,产生于十三世纪的英国议会下议院融合了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几次反复较量,终于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九世纪后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在英国交替执政,十九世纪晚期,两党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对内进行社会改革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一战以后,英国经济势力遭严重削弱,政党政治发生了变化,自由党势力衰微,工党势力大张,1924年以后,工党领袖曾两次组阁,同时英国殖民统治秩序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5—18世纪是英国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初步发展时期。英国和西欧各国一样,资本主义首先产生于城市,但英国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中有一个很大的经济特点,就是乡村工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这种发展正是与城市的作用联系在一起,是不断受到城市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参与和推动的。所以15—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非常重要和普遍的趋势,即城市资本向农村的转移和渗透。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确立者。斯密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由于获得  相似文献   

18.
雷慧清 《新高考》2008,(3):29-33
一、主题知识整合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要求当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的革命。主要史事有: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意统一。1640—1689年的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通过1789—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1、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节的关系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明,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存在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资产阶级历来非常尊崇市场,有人形容市场是资产阶级心目中的“上帝”.古典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极力鼓吹“经济自由化“,主张实行完全的竞争.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完全竞争经济中的均衡和最优化.恩格斯指出:“垄断是重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的吼叫.“斯密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