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2.
按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第99页图5—7的装置,来进行演示时,实验时间长,仪器多(用真空罩和电动抽气机),并且宜在实验室内进行.我们所用的方法,简单易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在250毫升的平底烧瓶内装入热水,使水面接近瓶口.然后用胶塞塞 住,将30毫升(或50毫升)的医用针筒的针头插入瓶内,抽出瓶中的空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便可看到热水沸腾起来,这说明外部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降低.反之若再将抽去的气体重新压入,则可  相似文献   

3.
一、苯的溴代实验改进苯和溴水不易起反应,但若有催化剂FeBr3存在则易起反应。按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进行实验,反应剧烈不易控制。现做如下改进,经多次课堂演示,效果较好,而且方便。图1见图1,先在一干燥大试管中加入5毫升苯和1克...  相似文献   

4.
试题: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个实验(装置如图1):取一干燥的250mL圆底烧瓶,用铝箔和棉线封口后一起称量(准确到0.1g),得m1。往烧瓶内加入大约2mL四氯化碳(沸点为76.7℃),用铝箔和棉线封口并在铝箔上穿一小孔。把烧瓶迅速浸入盛于大烧杯内的沸水中,继续保持(水的)沸腾。待四氯化碳  相似文献   

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是以 1只侧口试管 (A)和数只异形侧口管 (B、C、D… )以及单孔塞、弯头滴管等组合而成的 1套简易学具型通用气体实验装置。主要用来进行气体制取及有关性质的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①组装方便 :教材中有关气体制取和性质实验是由烧瓶、集气瓶和导管连接而成 ,准备和组装非常麻烦 ,不能适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多动手实验的需要。本装置可省去导管连接 ,组装特别方便 ,简化准备手续 ,适宜课堂学生动手实验。②实验迅速且综合性强 :本装置为“套装” ,气体发生和多种性质反应 …  相似文献   

6.
溴与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是体现苯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在原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但因所使用的试剂溴和苯易挥发,有毒性以及反应非常剧烈难以控制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问津,也就以讲代做,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并不断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安全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改进装置如图 1图 12 实验用品仪器 :铁架台、注射器、橡皮塞、干燥管、导管、烧杯、橡皮管。药品 :液溴、铁粉、苯、CCl4、水、AgNO3 、NaOH溶液、浓NH3 ·H2 O。3 实验步骤①按图 1装置准备仪器 ,并安装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烧杯中先注入NaOH溶液至浸没干燥管Ⅱ的下端 ;取下带针头的橡皮塞 ,向干燥管Ⅰ内加入少量铁粉并注入 2mL的苯 ;最后将注射器里吸入液溴后 ,将橡皮塞塞好。③推注射器的活塞 ,将液溴注入干燥管Ⅰ内即可开始反应。④反应完毕后 ,把干燥管Ⅰ内的反应液倒入烧杯中 ,充分振荡后分液 ,即可得较纯的溴苯。4…  相似文献   

8.
一、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简法 取一个100毫升的平底烧瓶,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使其预热,将烧瓶对准浓氨水试剂瓶瓶口,收集氨气数秒钟,如图1(甲)所示。然后将瓶口朝下平移开,立刻将已烧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在描述NO、NO_2的性质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一实验。 演示方法 1.用250毫升圆底烧瓶收集NO_2气体备用(瓶口用胶塞塞紧)。  相似文献   

10.
1NO与NO2转化的绿色通道 如图1所示,用排水法收集约1/3烧瓶NO可以观察到上方无色气体。打开止水夹,让少量水从b管流出,空气将由a管进入到烧瓶,烧瓶内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此时发生2NO+O=2NO,反应,完成由NO到NO2的转化。关闭止水夹,晃动烧瓶,使水与气体充分接触,红棕色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1.
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入大试管中,加入8~10毫升1:1硫酸,边加热边用玻棒将脱脂棉搅烂,形成粘稠液体,继续加热至溶液变成黄色为止,再将试管放入水浴中继续加热至棕黄色,取出冷却.取一只洁净试管,用滴管加入纤维素水解液1毫升(约15滴),再加入10%NaOH溶液3毫升(约45滴),接着逐滴滴入10%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加入NaOH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红,此时溶液的pH>9.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2 9页设置了一个用塑料瓶为主要实验“仪器”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不少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至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能会将橡胶塞顶出 ;②熔化的钠球易烧透塑料瓶壁而发生危险 ;③实验操作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供广大教师教学中借鉴与参考。1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量筒各 1个 ,带导气管的双孔塞 1个 ,带橡胶管的尖嘴导管 1根 ,铁架台 (含铁圈和铁夹 ) 1个 ,酒精灯 1个 ,止水夹 1个 ,火柴 1盒。金属钠、水、酚酞试液 ,煤油。2 实验装置 (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有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因为气体是一种看不见的物体,实验往往易失败,学生不理解,教学效果不好。 笔者在做实验时,采用了下面的做法。 一、材料 取透明水盆2个(玻璃或塑料),小橡胶管一条(约60厘米长),带橡皮塞(中间有孔)的烧瓶一个,集气瓶一个,细玻璃管(或竹管)一段约3厘米长。 二、制作方法 把橡皮管的一头套在玻璃(或竹)管上,再将玻璃管(或竹管)的一头插进烧瓶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是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 ,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形成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初中许多化学实验在试管中完成 ,由于试管体积小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例如“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反应的实验 ,如果按书上的方法实验 ,根本看不出反应前后的变化。为此 ,笔者用如图 1装置进行实验 ,大大地增加其可见度。图 1反应前烧瓶内充满CO2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 ,导气管下面扎一个没有充气的红气球 ,这…  相似文献   

16.
用本改进新法做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 ,既能使该实验在全封闭态下进行 ,无毒气外逸 ,又能随意地调控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使之简便、快捷、效果明显。1 浓硝酸与铜反应(1)在一插有玻璃导管的橡胶塞小头底面上切开一个小口 ,然后将长约 2 5cm、宽约 1cm的铜片插进小口内 ,使铜片紧插在橡胶塞上。再在玻璃导管上连接一段约 2 0cm长的乳胶管。图 1(2 )在一小试管 (与步骤 (1)的橡胶塞匹配 )中加入浓硝酸 ,加至距试管口约 2cm处 (硝酸的用量还可少一点 ,以利控制反应的进行 ) ,然后将乳胶管放入另一只稍大些的试管底。将步骤 (1)…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中的渗析现象实验,要用到半透膜.下面介绍几种半透膜的自制和使用方法.一、胶棉半透膜1.制作方法:取未破损的信封一个,用毛笔将蛋白(鸡蛋、鸭蛋白均可)涂在上面,涂的厚度要大些尽量均匀.凉干后便可使用.2.使用方法与实验现象:往上述备好的信封中注入淀粉胶体20毫升和食盐溶液10毫升的混和液体,然后如图1所示将它放入盛有蒸溜水的烧杯里.  相似文献   

18.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9.
二、演示项目 1.钠跟水的反应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水的烧杯里,往管内投入一小粒钠,立即塞紧橡皮塞。可以看到钠熔成小球。沿着玻璃管内壁旋转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氢气)。松开弹簧夹,可以收集到氢气。反应完毕,取下橡皮塞,往玻璃管内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管内溶液呈红色(NaOH生成)。 2.NO气体的收集及氧化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O_2)的烧杯里,塞紧橡皮塞。用洗耳球吸取满  相似文献   

20.
旧版教材中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实验是将乙烯通入溴水。由于溴水成分复杂,能与乙烯发生副反应。现行教材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代替溴水,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使用了有毒溶剂,且反应速率较慢。本实验用无水氯化钙将溴水变为溴蒸气,克服了以上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