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台随想     
舞台,千姿百态;讲台,桃李盛开;档案人耕耘在兰台,将历史的足迹记载。历史从昨天走来,走进我敞开的胸怀;历史向明天走去,我的双眸追寻着她的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在我手中编织,结成一根链接时空的纽带——“对历史负责”兰台人责无旁贷。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兰台情愫     
<正>如今自己如愿步入了档案系统,越来越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行。虽然这是一个不能创造惊世骇俗的行当,但却是一份"耐心呵护真相,捍守历史原貌"的光荣工作。我对档案最初的情怀,来自于童年里的模糊印象,虽然我那时还不懂得档案是什么。对于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来说,正是翻箱倒柜、不着消停的年龄段,经过漫无目的的一番折腾,我发现了二叔战友寄给他的信件,在那封来自热河省的信封上,有一枚色泽单调、平淡寡味、但十分稀奇  相似文献   

3.
牵手兰台     
档案的概念 ,以前在我的意识里 ,总如一只遥远而模糊的小船 ,没有浆 ,没有帆 ,永远泊在无名的港湾里只随远处吹来的风微颤。它似与时尚、新鲜甚至时代的脉搏绝缘 ,总遗憾地与枯黄、陈旧、残断甚至遗忘这些色彩单调 ,毫无灵动之感的字眼相连。但当我真正牵手兰台 ,踏入档案队伍当中 ,成为无数档案工作者中的一员 ,却陡然发现 ,那是一个旋转而富有生机的世界 ,恰恰与我们的时代紧扣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工厂 ,总能听到身在企业的档案员深有感触地说 ,“当隆隆的机器突然停止转动 ,急需设备材料、图纸分析 ,我们能及时提供利用 ,档案对我…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蒋盛文,是永州市祁阳县档案局局长。2007年,我从县委统战部平调到县档案局。说实话,当初我不太想来;而现在,如果组织征求我的意见,我还真不想走。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作为一名兰台当家人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兰台随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我人生的经历中,不曾想过会置身于三尺兰台.然而,1999年随着一道军令下来,我被宣布转业,从此告别了战斗、生活过的绿色军营,结束了十八年的军旅生涯,打起背包到昌平区档案局报到.  相似文献   

6.
兰台感悟     
曾几何时,我心中的档案工作应该是闲逸平淡、简单轻松的;我心中的兰台人应该是刻板严谨、循规蹈矩的.然而,做了十几年的兰台人,做了十几年的档案工作,在老兰台人的指引下,经历了具体的业务工作,通过亲身接触、耳闻目染,才发现原来的认识真的幼稚可笑,才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兰台人已不仅仅是档案馆里那些档案文件和资料的守护者,我所从事的档案工作看似平淡却又蕴涵着那么多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7.
梦圆兰台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的祖父就用奉承话和胡椒饼哄着我跟他读<三字经>、<增广贤文>,还要背诵:"云对雨,雪对风,……"虽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也觉得很好玩.慢慢地,读书就上了瘾.  相似文献   

8.
共舞兰台     
记得几年前刚分到单位,当与领导谈到求职意向时,年轻的我曾直白地答道"不想做档案工作".今天在对档案抱有拳拳热忱的档案工作者面前说此话,不免有些唐突,但这确实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我总认为寂静的兰台,无法迈出青春的步伐.当得知我们单位已达到市档案二级标准,并已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时,心里不禁暗喜,随后,我也被如愿地安排到文秘岗位.  相似文献   

9.
人在兰台     
何涛 《北京档案》2014,(3):58-63
正因为有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那句:"嗟余听鼓应官去,马走兰台类转蓬。"的著名诗句,让我的兰台生涯一开始就有些惆怅。我不知道李商隐当时为什么对兰台有那么多的无奈,但我知道,档案部门是一个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行业,这和我之前天马行空、舞枪弄棒的军旅生涯是格格不入的。拿枪和拿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03年,已有13年军龄的我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虽然从当兵  相似文献   

10.
机缘巧合,我成为档案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一年365天,一干就是十几年。通过档案,我涉猎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档案,我几乎能认识任何民族、到达任何  相似文献   

11.
<正>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了这个梦,我选择了攻读文科,我也一直在朝这个梦想努力着。1986年6月,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在辽宁大学的录取专业里瞥见了"档案学"——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意识里档案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我不知道档案还有本科生,档案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啊?神秘感吸引着我要走进这个神秘的殿堂,于是我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向,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期望选择了档案专业。发榜后我以较  相似文献   

12.
兰台文苑     
兰台放歌●宗朝玺我赞美兰台,我讴歌兰台,因为,这里深埋着历史的脚步,这里刻下了时光的留言。这里是个多彩的世界,这里是座开掘不完的宝山。从结绳记事到甲骨竹简,从缣帛纸张到电子光盘,只要打开兰台的大门,就可幻化出雷鸣闪电。我赞美兰台,我讴歌兰台,因为,这...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从省档案学校毕业分配到井研县档案局工作,如愿成为档案战线的一名新兵以来,就和兰台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离不弃携手共进走过了二十多年。刚跨进档案局的时候,我满怀激情和希望,准备在档案工作中奉献我的一生。在新的工作中,虽然学校里学到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和档案实际工作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档案整理归档和业务指导上缩手缩脚,但由于自己年轻、好学、好问,在老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下,很快成为了单位的一把好手,业务指导和馆务工作得心应手。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与同事一道将井研  相似文献   

14.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11,(1):61-61
<正>为了确保馆藏近14万卷档案资料的安全,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12月20日,由王永珠局长带队,管理科、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市体育局电路维修人员参加,对我局办公室、库房开展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兰台情思     
对于生活,常感到缺少什么,于是才有了不懈的追求。经历了夏日的焦酌和冬日的祈盼,我走进了市档案局的大门。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以心灵触手,叩打这寂寞门环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改革开放的幸运者。1979年17岁高中刚毕业就顶替父职,被分配在江宁县公路管理站桥梁工程队,不久又被调入县交通局机关工作。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国家正式职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年幼的我非常珍惜这份别人求之不得的工作,满怀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瑰丽的人生华章。如今的我已到了古人所说的"知天命"的年龄,回想自己35年的工作历程不禁感慨万千。从打字员、文书到档案管理员,我的岗位  相似文献   

17.
兰台文苑     
44诗歌随感郭兴武44诗歌兰台我心中的太阳刘凤红44诗歌圆梦李进步45散文昨天·今天·明天肖德安45散文大冰沟小记张庆喜45诗歌寄语兰台代玉芝随感□郭兴武我今日心情格外恬静,都48周岁的人了,也该渐渐沉稳些才好。屈指算来,我从劳动部门到档案部门工作已整一年半了。时而浮躁的  相似文献   

18.
兰台情结     
岁月蹉跎,已不再有年轻人对生活的美丽梦幻,生活中已开始有较多的回忆,回忆中的快乐与苦涩,时时泛起我入围兰台的情景。 20世纪80代以前,桐梓县档案馆在原民国贵州省军阀周西成公馆的二楼,我家住其楼下,印象中档案馆仅有一、两个人上班,  相似文献   

19.
黄惠珍 《档案与建设》2020,(2):68-69,56
岁月不居,年华如水,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匆匆而去。蓦然回首,从成为苏州大学首批档案专业学子至今,我与档案结缘已36年。这36年,我见证、亲历了江苏档案事业的恢复整顿、起步发展,并将毕生之所学所长、毕生之心血情感,全部投入、奉献给了深爱的档案事业。尤其是1997年走上领导岗位后,至今一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但求不负组织的期望与重托。让我自豪的是,我们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而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路走来,每一个脚步都让我深刻铭记、倍感珍惜,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充满时代印记、令人心潮激荡。  相似文献   

20.
兰台四年     
正2010年1月27日,我从永州市农科所党委书记调任市档案局局长,从"农业人"变成了"兰台人"。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四年的兰台生活过去了。忆往事,感受很深,体会很多。成为兰台人我于1988年从农业院校毕业以后,在农业部门工作了20多年,担任档案局局长以后,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新的角色,成为真正的兰台人,我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驾驭能力,提高领导水平的第一需要。一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