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2.
孔令香 《教师》2011,(6):108-109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现状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外在表现,轻内在情感。"五严"规定和化学新课程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崭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评价观等。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内容与人类及大自然关系密切,是素质教育的好素材。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切实使生物教学变得真实生动、五彩缤纷,其中,开放性教学是必由之路。那么生物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一、思想开放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出现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分数轻创造“火花”、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的封闭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主要…  相似文献   

4.
陆漉 《文教资料》2011,(29):64-65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本文提出了作文改革的几项措施: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5.
目前,阻碍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原因在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重认知轻情意的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解决对策有树立“三位一体”的探究学习观、确立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评价体系、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6.
刘广茫 《山东教育》2002,(16):29-29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下的小学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的观念。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启发”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本研究对60名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体现在性格、个人行为及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绪、道德品质等五个方面,其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等特点,并呈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含义及创新性、过程性等特征对教师教学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教师逐渐转变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以及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的旧观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更新,有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以它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这一独有特点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实施开放性教学是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生物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哪些方面呢 ?  一、思想开放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分数轻创造“火花”、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的封闭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灵活运用邓小平有关改革开放理论,深刻…  相似文献   

10.
"转变"生物教学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贵榜 《陕西教育》2005,(6):32-32,27
生物教学中,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与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观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扬弃,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因此,生物教学方式要实现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后,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越来越难应付了".其实,是我们的观念落后了,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学生观和课堂观上: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新课程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肓、主动探索,让课堂成为张扬个性、展示才智的场所.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作业对学生来说,能帮助巩固已学的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存在着几轻几重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正确解决。一是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二是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三是重参考书上练习题,轻课本后练习题;四是重难、深题,轻基础题;正是重课外作业,轻课堂作业;六是重主科作业,轻副科作业。过多的书面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过难过深的题目不仅浪费了学生的课外时间,还极易引起学生去钻牛角尖;重视参考书上的习题,极易误导学生舍弃“大纲”钻入…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形势和改革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怎样应变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粗浅认识。一、新旧两种教育观和学习观1.现行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现状。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神采飞扬地大唱独角戏,造成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把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生动过程,科学家探寻知识内在实质的苦与乐,照本宣科、简单地蜕变为“条件+结论+例题+练习”的单一摸式,严重曲解…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重讲轻导、重结论轻过程、重说明轻研究、重史实轻理论、重死记轻思考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武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安排教学的全过程,追求最佳教学效果。对此,我的体会是“五要五忌”。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阻碍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原因在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重认知轻情意的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解决对策有树立“三位一体”的探究学习观、确立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评价体系、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独立理解;重教师自身活动,轻学生自主发现;重单向灌输,轻双边交流;重题海战术,轻讨论思考。这样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学习素然寡味.没有一点浪漫情调。因此,在当今课改形势下,教师应在设计课堂结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时。着力构建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应试考育下语文教学、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念灌输,轻情感陶冶。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下,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学生观,努力构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大语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练好内功。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学生惟一的质量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自己要终身学习,而且要教会学生终…  相似文献   

19.
陈小菊 《红领巾》2005,(2):74-76
目前,阻碍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原因在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重认知轻情意的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解决对策有树立“三位一体“的探究学习观、确立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评价体系、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