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膜分离技术正是利用膜孔径大小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离,膜分离产物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某一分子量区段的多种成分。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分离系数较大,操作温度可在常温,所以膜分离过程具有节能、高效等特点,它是对传统化学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国际上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为了满足天然气纯化的需求,该文设计了一项综合研究方案,包括孔材料构筑、主-客体组装、薄膜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等,实现了新型混合基质膜的创新研究。该实验以多孔有机笼为填料,通过离子液体在其内部的组装来调控孔道尺寸。分离结果表明:经离子液体组装的混合基质膜展现出优异的CO2/CH4分离性能,与聚合物膜和未经离子液体组装的混合基质膜相比,分离性能分别提升了50.4%和245.3%,且具有出色的压力和时间稳定性,为多孔有机笼在分离膜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天然气纯化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薄膜镀层由于厚度小,难以用通常的磨损方法评估其耐磨性。本文研究了采用精密凹坑研磨仪评价薄膜镀层耐磨性的方法,并对TaN/NbN纳米多层膜和TaN、NbN单层膜进行了磨损实验。结果表明,精密凹坑研磨仪是一种适用于评价薄膜镀层耐磨性的方法。TaN/NbN纳米多层膜有TaN、TbN单层膜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一、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又称赛璐玢)、花生种皮、猪肠衣(浆膜层)、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无机膜)。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也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二、细胞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  相似文献   

5.
案例 下周就要上新课了,可高一(6)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所需的半透膜还没有找到。书上建议用玻璃纸,遗憾的是,在我们这个小镇,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商店都没有买到。能不能找到另外一种合适的半透膜呢?带着思绪我回到了家,做饭时我打了两个鸡蛋,不经意间,我注意到了蛋壳内壁附着的一层薄膜。它可以做为半透膜吗?我心里嘀咕着,隐约地想起,以前看过的杂志上好像有文章提过鸡蛋卵壳膜是很好的半透膜材料。我急忙打开电脑,开始资料查阅,通过网络搜索,的确发现了几篇相关论文,但是对如何获取完整蛋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喇曼谱仪检测铝诱导非晶硅薄膜的场致固相晶化的情况,分析了电场方向对铝诱导非晶硅薄膜固相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这两个概念 ,学生很容易混淆 ,把握不准。下面谈一谈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 ,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 :玻璃纸 (又称赛璐玢 ) ,花生种皮 ,猪肠衣 (浆膜层 ) ,鸡卵的卵壳膜 ,离体的膀胱膜 ,蚕豆种皮 ,鱼鳔 ,青蛙皮 ,鸡的嗉囔 ,火棉胶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 (无机膜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 ,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 ,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因此 ,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 ,…  相似文献   

8.
1前言等离子体聚合反应是制备超薄膜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该技术制备的超薄膜具有强网络结构,质均孔匀,与基质的粘结性能良好。制备超薄膜技术一个有效应用领域是复合膜的制备,因为在股气体分离过程中,膜厚度的减薄可有效的增加渗透剂的渗透速率。Sakata等人[1]借报道:利用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等离子聚合反应制备的超薄膜用来把O2从风气中分离,等离子聚合物中处于氧化状态的硅原子似乎提高了气体的渗透速率。Inagaki等则[2,3]例用有机硅化合物与四氟化碳(CF4)对等离子聚合制各气体分离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加人CF4,虽然气体…  相似文献   

9.
董正清  周彬 《生物学教学》2004,29(11):31-32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为了明显地观察到渗透现象,长颈漏斗的颈必须很细,这样进入漏斗中的水分使得液面上升快而且明显;漏斗中溶质必须是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那么,如果将渗透作用装置稍作改进会有什么结果呢?  相似文献   

10.
动态膜压仪在有序分子薄膜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态膜压仪测定单分子膜在亚相上的表面压π,表面张力γ以及膜的崩溃压。研究两亲分子在亚相上铺展成膜的状态及其规律,为有序单分子薄膜的制备及成膜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沝 《生物学教学》2001,26(4):46-46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内质网膜、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等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而蛋白质作为大分子物质要跨过这些膜。肯定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等通常方式进行的。蛋白质是如何克服疏水的磷脂双分子层障碍而转移的呢?这个问题成为近20年来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江海泉 《时代教育》2009,(7):146-146
物质跨膜运输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知识.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细胞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运输形式,完成对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和一些信息传递.本文归纳分析和举例说明了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膜电位变化,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妍 《电大理工》2013,(2):10-13
膜生物反应器吸取了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活性污泥法的弊端,利用膜组件的高效截流作用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融合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膜的高效分离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33-34
物质跨膜运输简单地说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扩散作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影响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打造板块、实践练习、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分子识别技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识别性能,可以有效地分离开分子结构类似的几种物质,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已广泛用于固相萃取、手性药物分离、化学仿生传感器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空气分离技术陆惊帆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和氮气采用的方法是液态空气的分馏。这种方法由于要将空气加压深度冷却成液体,故要消耗能源。能不能找到一种膜,类似固液分离的过程,只让氧气通过,不让氮气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呢?这种想法是符合化学科学思路的...  相似文献   

17.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系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该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8.
半透膜是否等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生物》教材对半透膜的解释是这样的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能透过 ,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 )。有的半透膜 ,水分子可以通过 ,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而不能透过。”翻阅生物学辞典以及辞海中的相关条目 ,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一样。笔者觉得对此在理解上还应注意到 :物质通过半透膜遵循的是扩散作用的原理 ,是自由扩散过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 ,一是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即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二是取决于该物质颗粒直径的大小 ,即某物质颗粒直径只有小于半透膜的孔径才能自由通…  相似文献   

19.
液膜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液膜,顾名思义就是很薄的液体薄膜,它既能渗透,又能起屏障的奇妙作用。也就是说,液膜既可让某一种物质渗透过去,而同时又能阻止其他物质的通过。如我们人体的胃壁,即是液膜之一,它既可让胃内的养分渗过薄膜进入血液,维持人体生命,同时又能阻止胃中的消化液渗出胃壁进入血液中。否则,胃液一旦渗漏就会伤害人体的细胞,严  相似文献   

20.
水中微量固相物质颗粒分析是颗粒分析中的技术难题,确定水中微量固相物质质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通过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提出了用估算法确定样品中固相物质质量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实用,达到了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