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名字叫《皮笑肉也笑》。光听这名字就觉得好玩,这是一本漫画书,里面讲了很多生活中的歇后语,非常有趣!比如,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草鞋上绣花——底子太差;国画馆里倒垃圾——全是废话(画)……不知不觉,我在生活中也开始用起这些歇后语了。有一次,中午在学校吃饭,我发现汤洒在了地上,急忙去找抹布擦。等我拿到抹布,发现已经有同学擦了。于是,我不由得自言自语:“哎,真是白墙写白字——白忙一场!”  相似文献   

2.
猫狗情     
有个歇后语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从这句歇后语中可以看出狗和猫势不两立,是死对头。可是,据我的观察却不是这样。我姑姑家就养了一只猫和一条狗。猫是一只不满一岁的小猫,圆溜溜的眼珠,尖尖的下巴,是标准的"瓜子脸"。狗呢,是一条老狗,皮毛黑得发亮,黄绿色的眼珠子,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讲反思:由常规而逆转经常有学生对我说:"写作文真难,许多话别人都说过了,什么文章都有人写过了,我真找不到可以写的东西了。"也有人说:"越读书越找不到可以写作的材料了,人家都写过了。"这使我想起自己初参加工作时认识的一位文字功底非常好的教师,他研究歇后语,积累了很多素材,准备写本书。有一天他在书店发现了一本研究歇后语的书,于是长叹一声,就再也没有去做这项研究,终其一生,也没有文章发表,没有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4.
林芷 《小火炬》2008,(5):28-28
歇后语就像一则则谜语,前半部分是一则谜面,而破折号的后面就是谜底。歇后语既幽默,又形象,它不像诗句一般优美,也不像名人名言一般深刻,但它却很好记、好笑。歇后语还能编成故事呢,今天我也来编一则"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  相似文献   

5.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正清晨,我抱着一摞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妈妈》走进一(2)班教室,一本本发到学生课桌上。孩子们眼睛直瞪着封面,嘴巴里"哇——哇——"叫个不停。我笑问:"你们想说什么?"孩子们顿时嚷起来:"老师,这本书封面上的插图好有趣!""妈妈身上穿着睡衣呢,色彩好鲜艳呀!""这个妈妈在做鬼脸哟,我看着就想笑。"我告诉他们:"这本书是  相似文献   

7.
查有梁 《中国教师》2010,(11):59-60
<正>一我一鼓作气读完陈果撰写的《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我数次流出眼泪。因为这本书不断触动我的心灵,拷问我的良心,激发我的感情。这本书值得每一位中国的教师认真拜读!正是他们的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教师"的人格形象。我们需要树立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趣对     
歇后语是祖国语言中的一支奇葩,因其幽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辑录欣赏歇后语的过程中,我发现以歇后语属对,尤为有趣。今举若干,以飨读者。耗子啃铁——嘴硬;骆驼看天——眼高。麦杆子吹火——小气;包袱布洗脸——大方。井底下雕花——深刻;头顶上点灯——高明。腊月冻鸡子——冷淡(蛋);伏天晒太阳——热乎。  相似文献   

9.
王聿发 《现代语文》2006,(10):39-42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把"歇后语"分为两种类型:"原来的歇后语"和"新兴的歇后语"①."原来的歇后语"就是"藏词",这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新兴的歇后语",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歇后语."新兴的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口语性语句,也有人叫"缩脚语"、"俏皮话"或"引注语".  相似文献   

10.
正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  相似文献   

11.
会笑的星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似发现了宝藏般对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非常棒的童话——《小王子》,实在太美了。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流泪!"啊,我告诉她,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第一次读时也是感动得不能自已,以至于泪流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在写作时,越来越多地面对一个字——"细"。那么应该如何把话说细?这堂课大猫老师要和同学们来说说"细致"。首先,大猫老师亮出了一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书籍——《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在许多大人眼中是荒诞不经的闲书,却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这本书和这堂课的主题"细致描写"有什么关联,我们看看便知。大猫老师挑选了《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一个片段——《我的五个得力助  相似文献   

13.
如果能成为我的偶像米奇,我就去大街上闲逛一圈。呵呵,说不定连老爷爷老奶奶都想来与我合影!我要让“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歇后语成为不科学用语的典型例子!!——夜月  相似文献   

14.
胡元华 《小火炬》2008,(5):27-27
歇后语大家知道吗?你能背出几条歇后语呢?搭乘游戏作文碰碰车,老师带大家认识歇后语,并借用歇后语编故事,开个故事会。游戏准备准备几个有趣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是书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老虎跟着狐狸走——狐假虎威酒鬼喝汽水——不过瘾蚊子打哈欠——口气不小  相似文献   

15.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歇后语的基本意义是否与其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相同将汉语歇后语分成本义歇后语和非本义(别义)歇后语两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歇后语是图形,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前一部分为背景,后一部分为图形,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背景先于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2)歇后语虽然句法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即:遵循“参照物”到“目的物”原则。这一讨论对于歇后语的准确翻译、正确理解和使用乃至引发对歇后语的多角度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都附近郊县,有一个名叫唐家寺的地方。当地流行一句歇后语: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说起这句歇后语的来历,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的产生和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初,我国文学界和语言学界曾就歇后语是文学语言还是语言游戏的问题展开过一次争论。作为争论一方的茅盾同志写了一篇《关于“歇后语”》的文章申述自己的观点。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我很希望有人对歇后语的发生和衍变,作一番历史的研究——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茅盾同志提出的这个课题至今还没有看到有  相似文献   

18.
“猴子耍扁担”是四川的一句歇后语。不是所有的歇后话我都喜欢,那些油滑和下作的歇后语我不只是不喜欢,还反感,深感它们的粗俗和无聊,实不可接受。但是,我觉得这一句歇后语能很形象地概括一类现象。“猴子耍扁担”的完整表达是“猴子耍扁担——就那几下子。”可不,猴子耍扁担不就是拿着扁担颠过来倒过去,折腾半天还是那几下,弄不出什么新花样来。这在猴子不要紧,而在人——要是人也照此作舞棒的“功夫”表演,那可就大煞风景了。往知识童话创作上延伸,那么所忌的就是“就那几下子”。为了给幼儿传输各种知识,编创故事是难免的。但是优劣有天…  相似文献   

19.
一、《汉语歇后语小词典》 欧阳若修 编著本书为语言文学工具书.前言中对歇后语的历史渊源及其构成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条目正文,共有三千余条,对每条歇后语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对难懂的字、词加有注释;指明歇后语的含义和用法;对有出处的歇后语加以引述;有的歇后语除解释外,附有例句;歇后语中容易读错、写错、解错的字、词,以〔辨误〕标出.叶圣陶同志为书名题了字.  相似文献   

20.
0 歇后语概说 这里所说的歇后语,是狭义的歇后语,即是“说完了前半截的譬喻、稍为歇一歇再说出解释部分”的“由譬和解构成的,上截是譬,下截是解”的这一种。 歇后语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唐宋时代就有“钝刀切物——不快意”、“大斧伤人手摩沙——不济事”、“贼被狗咬——说不得”等譬喻。明清小说中的歇后语就更多了,如“春凳折了靠背儿——没有倚了”(《金瓶梅》第六十回)、“枯树盘根——动不得了”(《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仓老鼠向老鸹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倒有”(《红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