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市场硝烟弥漫,利比亚被狂轰滥炸,卡扎菲顶着独裁的帽子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倡导民主、自由的国度漫骂,世人均认为此次美、英、法联军狂打利比亚,是为了原  相似文献   

2.
卡扎菲死了,他10年前在中国出版的小说集《卡扎菲小说选》却成了抢手货。而且也就在这一刻,人们才猛然意识到,在卡扎菲先前的众多职务当中还有一个叫利比亚作协名誉主席。据悉,中文版《卡扎菲小说选》由12个短篇小说和思想随笔组成。由于是出版领袖的作品,当时利比亚方面显得很谨慎,要求中文版《卡扎菲小说选》必须跟利比亚国内出版的阿拉伯文和英文版一模一样,包括封面、色彩、文字的摆放,都必须一致。这本书首印1万册,但当时不怎么好卖。中国社科  相似文献   

3.
曾读到过这样一则配图新闻: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利比亚后,英国肢体语言专家朱迪·詹姆斯教授根据会谈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作出另类解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根本没把布莱尔放在眼里!其理由是:会谈时卡扎菲靠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看着布莱尔,高高地翘着二郎腿,左脚的皮鞋鞋尖朝  相似文献   

4.
卡扎菲是一个在国际上有很大争议的人物,不管别人如何评论他,但600万利比亚人在他的带领下脱离了贫困却是不争的事实。他带领贫穷到连饭都吃不起的利比亚人民走向富有,使国民像西方国家一样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而且  相似文献   

5.
因利比亚总统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支持者武装与控制了部分OPEC(即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编者注)国家的抗议者发生冲突.石油价格于周三突破每桶100美元大美。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利比亚重新恢复石油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指出利比亚现在必须尽快恢复稳定,这样各大石油公司才能重返利比亚,石油生产才能重新开始。一场战争的收尾阶段通常都会十分混乱。就在利比亚反对派冲进绿色广场,开始鸣枪庆祝卡扎菲倒台的时候,远在米苏拉塔的一所医院里却是另一番残酷的景象。这所医院的走廊上挤满了伤员,一个不满三岁的男  相似文献   

7.
卡扎菲和他的刺客夫人1970年9月1日,对卡扎菲这位年轻元首和他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是值得大庆的一周年纪念日。早在8月31日,这里的卫兵就进驻了中心广场。负责中心广场执勤的卫队成员,用现代化的精密探测器,检查了每一个角落和可疑之点。当年6月,当卡扎...  相似文献   

8.
张心阳 《学习之友》2013,(11):19-20
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已经消亡了。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动荡局势至今已持续了5个多月。截至8月上旬,北约空袭已造成1000多名利比亚平民死亡、4000多人受伤。现在,战局进入僵持阶段。面对卡扎菲能挺多久、反对派内讧、北约的困惑、外交博弈与和谈等一系列问题,利比亚局势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12.
五个新兴经济大国领导人峰会在周四把议题方向明显转向了政治.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议题。五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反对西方国家领导的针对利比亚的空袭.敦促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3.
姜树雨 《地理教育》2011,(7):127-127
近几个月来,“利比亚”、“卡扎菲”等字眼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的国家,为什么会遭到欧盟、北约等国家的“特别关注”?现从地理的角度解读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0月20日,随着卡扎菲被俘身亡,利比亚战事基本结束。这场爆发于2010年年底并燃烧至整个中东、北非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被西方媒体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并认为这是自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有学者称,"阿拉伯之春"是第四次政治民主化浪潮。那么这一事件对世界和中国有何影响?该事件应当引起我们哪...  相似文献   

15.
扎尔西瓦原是黎波里大学音乐系的一名大三学生,如果不发生内战,再有一年,扎尔西瓦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和好朋友比亚里早就商量好了,毕业后,他们就回到家乡苏尔特的一所中学去当音乐老师,他们决心用音乐向孩子们传递温暖、和平和友谊。利比亚内战爆发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扎尔西瓦告别了大学,参加了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反对派武装。一切都是那么仓促,他甚至还没有受过一次正规的军事训练,就匆匆地带着他心爱的吉他奔赴战场  相似文献   

16.
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并出任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后,推行亲苏反美的外交政策.先后收回美在利的空军基地,废除同美签订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1981年,美、利断交。  相似文献   

17.
在阿拉伯历史上,曾有过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时代。二战后,阿拉伯国家也曾涌现一批以统一阿拉伯世界、复兴阿拉伯为己任的政治领导人,如埃及的纳赛尔、利比亚的卡扎菲、叙利亚的阿萨德等,都搞过各种形式的“阿拉伯联合”。但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上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利比亚一直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利比亚领导人也奉行“对抗”西方国家的政策。但近期利比亚的表现却出入意料。先是去年8月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12月19日又正式宣布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并已于今年1月6日正式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成为签约国中第109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应对利比亚战事乃至大中东变局,中国应在大周边战略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妥善应对西方的战略东移带来的新压力;应积极着重分析利比亚剧变产生的社会性原因,突出强调社会改革在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战略性意义;应关注新媒体给国际关系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的制度建设、资源整合和观念革新,有效应对与化解西方的软实力渗透。  相似文献   

20.
唐僧师徒远涉西方,途经十万八千里,历经十几个寒暑,除去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唐太宗大喜,厚待之。之后,鉴于唐僧师徒善于打妖除怪,唐太宗量才使用,在朝廷内增设打妖办公室,命唐僧为打妖办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唐僧上任后就雷厉风行,分配任务。命孙悟空负责东、南方向,猪八戒负责北方,沙僧负责西方。由于骑马已不时尚,白龙马变成“宝马”轿车,专供唐主任使用。众徒各领命而去。一年后,众徒汇集京师汇报一年的工作,并评比一年一度的先进工作者。沙僧说:“由于我们以前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将大妖大怪清除得差不多了,只是在个别地方又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