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之际基督教继唐、元代之后第三次入华,来华的西方天主教各修会之间为是否遵行中国传统礼仪的问题发生争执,即所谓“礼仪之争”,这种争执最后发展为中西意识形态的对抗。康熙皇帝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驳西方天主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指责,并由此决定全面禁教。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以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是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第一代踏上澳大利亚土地的华人为了在激烈的谋生环境中站稳脚跟,通过社团等形式结成帮群,为了将多样化的个体利益整合在一起,单靠世俗力量是无法约束,因此宗教因素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儒、道、释的文化遂成为了澳大利亚当地华人身份认同的标识;同时,受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亦在华人群体中广泛传播,这对于华人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礼仪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末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没有盛行,根本原因在于没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以用于宗教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宏博精远,非一二句可言明,而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故以对孝亲的态度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利玛窦是明末在华传播天主教的杰出人物,其观点能够代表明末天主教的孝亲观.同样,云栖袾宏被尊为明代四高僧之一,其孝亲观也完全可以代表当时佛教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从二人的孝亲观,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便能窥探出天主教在明末传播困境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者根源于孝文化,后者根源于西方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礼仪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礼仪源远流长,传统礼仪在古代上下汗马功劳,让中华文明继续至今。所以,中学生将成为弘扬优秀传统礼仪的新生力量;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交流碰撞,从先贤遗留的珍贵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礼仪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和择后相应操作的现状,提出在适当吸收西方礼仪的基础上,坚持礼仪教育应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蕴.  相似文献   

7.
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既是礼仪之邦又是道德国度;从世界的角度看,礼仪道德是中西方伦理的融合之点。同时,礼仪作为道德,还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优势。可见,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既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利于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维护并完善周礼,形成礼学文化,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奠基,其礼学思想价值在《论语》中有系统化的表述。《论语》中的传统礼学是现代秘书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源,可以与中国现代礼仪进行对接,为秘书礼仪实践提供基本原则及文化依据。我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时,不是将古代的礼仪文化生搬硬套,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内质的传承性,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现代礼仪精神和形式中,从而贯通上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探讨中国传统礼仪在尊师重教层面的具体表现,追根溯源,呈现中国历史长河中先生和弟子之间的礼仪规范,揭示传统礼仪对当代师生关系重建的影响,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文献资料与社会分析法,从保护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和重塑社会礼仪等方面论述了将传统体育礼仪引入大学体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策略,要处理好传统体育礼仪与西方体育礼仪的关系;加强研究,正确估计,适度、灵活利用传统体育礼仪在大学生礼仪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体育院系的带动作用;建立以体育课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礼文化建设为两翼的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