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2014,(2):J0002-J0003
20113年12月30日,由武当山旅游局主办、武当山广播电影电视局、武当山太极演艺有限公司协办的“旅游系统2014庆元旦晚会”在武当山太极剧场举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武当山武术活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认为:武当山先民为武术的产生储备了先决条件;原始战争是武当山武术产生的动因,“干戚舞”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巴人“巴渝舞”是武当山武术活动的一大亮点;楚人“武当”,促使了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从武术活动的群体、功能上来看,武当山武术活动主要有: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和道教武术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武术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远古至战国时期的武当山武术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的生存竞争活动及部落战争孕育了原始的武当山武术活动;“楚人先祖”的尚武强兵,立国建都,刺激发展了武当山武术;楚人“武当”秦、巴入侵的战争促使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武宣 《武当》2013,(3):5-5
据武当山旅游局统计,春节期间,武当山道教祈福异常火爆。武当山推出“问道武当山新年祈福”之旅,深受大陆和台湾游客青睐。为了满足虔诚的香客来武当山烧第一炷香,获得新年好彩头的愿望,并缓解预期高峰的压力,武当山游客中心于9日凌晨3时就开始售票。七天长假,武当山共接待游客12.87万人次,其中正月初五游客达3.19万人次,是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邵文涛 《武当》2022,(9):39-41
<正>武当山篱陌之间,顾眄皆药,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武当山志中记载了大量医药学的珍贵资料,要想全面、系统地研究武当道医,需要对武当山志的医药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查阅文献,可知武当山志涉及武当道医的文献主要分布在以下六部山志(以下简称“六志”):至元辛卯(公元1291年),本山高道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元仁宗年间(公元1312-1320年),龙兴路云麓樵翁罗霆震撰《武当纪胜集》一卷;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钦差太常寺丞武当山玉虚宫提点任自垣撰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十五卷;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2,(2):6
武当山下群英荟萃太极湖畔尽显风流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探索中华传统武术发展之道,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承办:武当杂志社二、时间地点与安排2012年5月24日——5月29目在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举办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0,(11):F0002-F0002
2009年10月14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应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武当山道教学院之邀,给武当山道教学院学员和武当山道众作“《道德经》与和谐社会”课题演讲,任法融会长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地论证了《道德经》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和谐社会的意义,并强调其与道教的密切关系,倡导坚持爱国爱教,竭力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立志 《武当》2004,(9):60-62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武当山景观时,主要是基于道教“太和”的观念。明成祖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2,(3):3
武当山下群英荟萃太极湖畔尽显风流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探索中华传统武术发展之道,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承办:武当杂志社协办:(待定)二、时间地点与安排时间:2012年5月24日——5月29日地点: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安排:5月24日:论坛人员、裁判工作人员报到。5月25日:运动员报到,全天研讨会。5月26日:  相似文献   

11.
李发平 《武当》2008,(2):4-5
武当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年来,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把继承发展、弘扬开发武当武术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旅游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培植,使武当武术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武当武术已成为武当山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武当山对外促销的靓丽品牌。武当山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授予“全国武术之乡”、“全省健身运动武术训练基地”,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06,(11):I0001-I0001
9月30日下午,湖北省武当山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工作会议在武当山召开。副省长、领导小组组长李春明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6·17”武当山现场办公会议以来,武当山特区在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景区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解决了武当山旅游发展中的10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宣传与武当     
《武当》2006,(5):I0003-I0004
武当山特区在湖北省委、省政府“8&;#183;17”武当山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两年来,武当山景区、城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旅游宣传上确定了“以新闻媒体为先导,以旅行社为载体,以产品为核心,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营销思路,采取“五位一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乔汉  杨立刚 《武当》2023,(1):35-37+2
<正>2021年7月30日,当刘文国当选为新一届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时,他郑重致辞,“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作则,团结和带领全山道众爱党爱国爱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正信正行、以人为本,强化使命担当,奋力谱写武当山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新篇章。”这段致词不仅是他的就任宣言,其实,也正是他入道武当山四十年的实修和实践。刘文国道长,1964年生,1983年出家武当山,  相似文献   

15.
张震  姜元波 《武当》2014,(10):I0001-I0001
武当山膏峡两岸交流基地成立四周年之际。十堰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与武当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管理办公室开展了“台湾活动月”系列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7月18日至8月3日。第一屠台湾美食文化节在武当山银街开幕。特色鲜明的展陈设计,种类丰富的风味美食,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害祀当地市民。8月17日,台北市公务人员协会荣誉理事长陈川青率协会参访团考察武当山。陈川青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大对武当山的宣传,组织更多的台湾游客前来武当山观光游览。8月23日,首届台湾青少年武当文化夏令营在武当山开蕾。参与此次翼令蕾的台湾家长协会理事长刘满琴说,戛令营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能获得巨大的进步。武当山美丽的景色、可口的美食及众多历史文化景点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结交到了许多朋友,以后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夏令蕾。8月26日,由台湾和大陆30余家媒体组成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采风团探访武当。该团团长、台湾古都广播公司的剖总经理苏恩恩表示,回到台湾后会把这次行程的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武当山。  相似文献   

16.
若愚 《武当》2006,(5):I0001-I0001
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三”, 道教圣地武当山下、南水北调源头、中国水都丹江口市沉浸在祥和、欢乐的氛围中。备受世人注目的武当山净乐宫复建竣工并开光迎宾。庆典活动气势宏大、规模空前,吸引了数万市民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17.
禹伐三苗之战对武当山武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历史文献资料、文物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武术产生的原因对武当山下丹水之浦禹伐三苗之战对武当山武术活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禹伐三苗之战促使了武当山武术器械和技击技能的发展;部落宗教祭祀活动的武舞“干戚舞”在促进武术的发展、普及的同时,更标志着武当山武术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朱江 《武当》2014,(3):62-64
2012年10月17日上午,武当大兴600年重要活动之一-武当罗天大醮暨第四届玄门讲经在武当山玉虚宫隆重开幕。“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此次活动是武当山有史以来第二次举行罗天大醮,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道教法会。  相似文献   

19.
张冠杰 《武当》2006,(4):5-7
犹龙派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等,当地人为区别于其他门派太极拳则称之“龙形太极拳”。该拳据说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及观看蛇鹊之战的  相似文献   

20.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