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美术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图像识别意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观察色彩、感知色彩和表达色彩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  相似文献   

2.
<正>色彩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色彩感知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全面优化与改善教学方式,把色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生提升对美术教育中色彩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  相似文献   

3.
丰富的色彩感是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意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巧用美术工具,开展美术鉴赏,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  相似文献   

4.
美术学科具有视觉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从而发展综合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感受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美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策略,希望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幅成功的儿童绘画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孩子们要想画好画就要先认识色彩,感受色彩。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通过色彩写生,提高直觉色彩的感受与表现能力、要提高儿童的色觉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对临名作,提高儿童对色彩的审美品质,丰富色彩的表现手法,通过创作,培养儿童大胆用色、果断地进行个性表现的艺术品质,使儿童逐步走出原始性的色彩表现方式,不断加强其色觉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儿童的色彩世界向更丰富,有直觉,更审美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同时,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亚宣 《家长》2023,(11):135-137
<正>小学美术教学是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工作。色彩感培养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让其形成较强的艺术感知能力,促使小学生想象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多方面的进步。文章结合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对培养学生色彩感展开探讨,简述该能力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教学方法”与“学生视角”两个方面出发,逐渐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与对色块的感知力,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其未来的社会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一、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与认识还不够完善,色彩感对于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升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线条、图案、颜色这些基本的要素构成,通过这些基本要素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颜色作为艺术构成的重要因素,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课程的培养时要重视起对此方面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对颜色有了基本认识,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才能够掌握好对色彩搭配的规律。本文将研究教师应该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及搭配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心中的美术,主要围绕着"玩"字来开展,即在玩中感知美术、理解美术、创造美术。我们以"玩"为中心,将美术教学与小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不经意中投入地做美术。一、在生活中发现美该让小学生玩什么?怎么玩?我们认为,造型和色彩是两个重要因素。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着相关的玩色与玩形的教学内容,并在玩色、玩形中牵引一条隐性的知识和技能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小学的美术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色彩的认识,能够初步感知色彩的表现力,能利用美术工具和造型手段进行色彩的运用。不难发现,小学美术教材中绘图部分占有的比例相当大,所以,对小学生涂色技巧的研究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涂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提出培养小学美术涂色技巧的途径并加以总结,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生作文主要练习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作文的快乐起始于对具体事物直观形象的感受,在创造性写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维持与强化。人们对某些色彩、声音、状态的感知,往往会产生某种愉快感。儿童尤其对色彩、形体、状态、声音等直观形象有一种特殊的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自从走入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便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都发展很快。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下面谈谈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育的传统方法是摹本教学法,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一笔一画地临摹范作的线条和色彩。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范本固定、形式单一,再加上所选择国画范本大多超越了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参与现象较为明显,对美术课程和国画认知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引导、开发,是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美育潜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美术课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绘画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使作品效果更趋完美,有利于小学生群性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正确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整体感知阅读的概念、整体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整体感知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能力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基础,音乐感知的培养是关键。音乐感知的培养是发展小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艺术情操的修养。音乐感知能力指的是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唱歌教学来进行的。对于每首要教的歌曲,教师要对其表现形式和手段,对音乐语言的层次、段落、句读、节奏、旋律以及音乐形象、风格特征等方面,都应该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师本身的感  相似文献   

18.
语感(Sense of language)是指人们对某种语言的语音、语意、语言、感情色彩等的感知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结合小学牛津英语教学,简单阐述了英语语感形成和培养的方法,论述了小学生如何在英语的启蒙阶段培养语感,最终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上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9.
语感(Sense of language)是指人们对某种语言的语音、语意、语言、感情色彩等的感知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结合小学牛津英语教学,简单阐述了英语语感形成和培养的方法,论述了小学生如何在英语的启蒙阶段培养语感,最终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上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感知万物色彩是人的本能,但美术教学的介入会使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产生不同的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了不同水平的美术教师指导,所以他们对色彩的感知敏感度产生了差异。基于此,我们认为高中美术教师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教学和色彩练习活动,提升高中生的色彩感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