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到是这一环节中的点晴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层面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之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  相似文献   

2.
吕永存 《河北教育》2005,(19):40-41
提起作文,绝大部分的孩子是沉默甚至畏难,作文长期以来困扰着孩子们。因此,在作文教学上我想了很多很多,孩子们不是不会作文,而是激发不起他们写作的欲望,进入不了情境,打不开思路,所以,他们特别需要良好的作文环境,教师的责任在于为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实地实境可触发人的神经、兴奋人的思维,调动人的性情,激发人的灵感。自然“厌战”情绪也如败兵潜逃,无踪无影。  相似文献   

3.
我们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时,必须关注作文的主体——人。作文,就是人思维的反映,作文是有情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从人出发,就抓住了作文的主要矛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文章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4.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还是选材。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系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无异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  相似文献   

6.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防矫枉过正,谨慎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伪虚构),步入作文误区,阻滞文学素养的提升乃至影响将来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写作导航]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在选材。中考话题作文的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有序实施初中作文训练,正确处理好“俄文与生活、训练与能力、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本文交流了作文练笔的三阶六步法(一人一貌,一人一事;一事一说,一事一议;一言一议,一人一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矫枉过正,谨防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步入作文误区,  相似文献   

10.
为使考场作文语言具有先声夺人的魅力,我们不妨巧用一些技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幽默感,从而充满吸引力。真正的幽默感,是一种智力的优越感,它几乎为各种民族、各种性格的人所喜闻乐见。如何在作文中表现出幽默感呢?  相似文献   

11.
王倩 《青海教育》2010,(1):39-3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仅有四年,但对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感同身受。初为人师时,对作文教学的认知一片空白,只好以上学时教师为我批改作文的模式作为我作文教学的标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语文教学也在悄悄地改变,学生的作文也与以上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作文要做到一贵新,让人看了长精神,二贵奇,让人看了着了迷,三贵精,删增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新、奇、精”呢?必须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3.
写作考场作文时,我们该怎样依据命题要求,用独到的眼光从自己的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表现出鲜活的个性色彩?2003年的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是:一、以知出新。即文章的内容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  相似文献   

14.
作文,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巧妙的构思、贴切的表达、精辟的见解,不仅要积累语言,而且需要表现的智慧。时下,提倡作文标新立异,各类创新作文层出不穷,使得初中生作文五彩斑斓。可写人记事仍然是初中生作文的根本,恰恰很多学生不会写人记事,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泛泛而谈、或浅尝辄止,于是丰富的生活淡然了,鲜活的人文枯萎了,作文也就失去了它的人格魅力。下面就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教学生写好记觳文:  相似文献   

15.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文创造力的生成和发展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当前作文改革领域的几种观点对我国作文教学影响较大,但都未触及作文创造力的问题。作文创造力的形成,实际上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审美把握能力,即把客观事物赋于生命和情感。这种审美把握能力随着受主知教育的影响逐渐消退。因此,作文教学要把握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神医     
猴年马日,荒唐市子虚路22号市无稽医院来了一位医生,自称是专家,小病常见病不治,专治疑难杂症,所治对象不是人,而是作文。该医生不知用何办法说服院长,居然获准在医院一楼开设专家门诊。挂出招牌“作文神医”。其余医生皆不服。“作文不是人,医院是治病救人之地。既治作文之病,便应在别处开店。”“作文是人写的,文如其人,治作文,也是侧面治其人也……”院长这么一说,医生们都不吭声了,于是“作文神医”也就挂牌开诊了。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本文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经常进行作文实践三方面阐述了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秋叶 《陕西教育》2007,(7):127-127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会修改自己的写作。”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传统作文指导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在贯彻新课标精神中,经过自己的实践、琢磨,我认为作文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讲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作文评讲应着眼于人,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促进学生作文素质可持续发展。那么作文评讲如何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