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辛子女士《聊聊中日两国的南北口音歧视链》一文里提到了日语中的吴音、汉音、唐音,这些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大陆借入到日语中去的汉字音读形式。中日两国号称同文同种,当年的汉字文化圈的海外诸国里,现在只有日本在假名之外继续保留汉字,而韩国、朝鲜、越南都基本放弃了汉字的使用,改用纯拼音文字了。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云南先后建立了两个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大理国的主体民族是白蛮,他们在绵延500多年的历史上,以洱海区域为中心,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诏大理国文化,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民族档案遗产。  相似文献   

3.
过桥逛越南     
爱戴“绿帽子”的越南男人过了国界线东兴桥,走出越南芒市海关,第一眼看到的是海关外面骑在摩托车上,等着入境人接客送货的越南男人头上那一顶顶的绿帽子。越南男人爱戴“绿帽子”,着实让我们开心了一阵子。中国人皆知“绿帽子”的寓意:只有老婆与人偷情的男人,才被人耻笑为戴“绿帽子”。然而,国情不同,“绿帽子”的含意自然不同了。越南男人爱戴“绿帽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是约定俗成的习俗,据说,越南人习惯戴绿帽子,祖先也是这样;二是因为地域原因,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地处热带。其国家地貌如同拉长…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该画展中展出的中日两国艺术家共200多幅水墨画作品,是众多作品中的精选之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均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佳作荟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日两国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国…  相似文献   

5.
批答是中韩两国古代所共有的文书之一,同在儒教封建政治制度和密切的文化交流背景下,两国批答的使用有着众多相近之处,因历史发展和行政制度的差异,批答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本文从批答概念、类型与功用、撰写、办理等方面作比较分析,透视两国政治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蜀王子安阳王南迁事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古蜀人的南迁。先秦时期,广汉便有雒人居住,后来逐渐向南迁徙,直至越南。雒人南迁线路之上多留有其痕迹,沿途的族群和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对雒人南迁的线路、过程进行历史地理的考察,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蜀越之间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1995年9月底,正值我国人民举国欢庆国庆知周年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文化通讯部在越南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周”。9月底的越南,秋高气爽,由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丁伟率领的中国中央歌舞团一行60人,抵达越南进行友好访问。国庆之夜,中央歌舞团在越南首都举行首场正式演出。副总理阮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范世阅、文化通讯部部长陈环及三位副部长和各国驻越使节出席观看演出。贵宾对演出表现了极大兴趣。阮副总理高兴地对张青大使说:“我很喜欢看中国的文艺演出,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世界上出类拔草的。”范世阅…  相似文献   

8.
史载,古代中国的云贵高原有一个滇王国,但其具体位置、分布范围和存在的时间却没有记载,成为一个千古悬案。经过建国五十多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我们基本可以建立云南青铜时代的时空框架和年代序列,可以从考古学材料方面确定滇王国的分布范围和存在的大致时间。铜鼓和贮贝器是云南滇池区域青铜化的典型代表,其存在时间和历史上的滇国存在的时间大体一致,它们的消亡时间也和滇国的消亡时间相一致。滇国融入到中原华夏一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以后,这两种器物就在云南古代化中消失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铜鼓和贮贝器就是滇国存在的标识。  相似文献   

9.
潘少红 《寻根》2008,(3):118-122
中泰两国文化、经贸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很早就在泰国定居,近代以来更有不少人进入泰国谋生。如今,泰国华人人数不少于600万,有中国血统的泰国人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0.
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是中日两国政府共同设立,由两国的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中日友好和交流活动的民间团体。日中友好会馆坐落于日本东京文京区的名胜小石川后乐园旁边,于1988年建成,其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将中日邦交正常化《共同声明》发表日——9月29日定为会馆纪念日。日中友好会馆设有文化事业部、经济交流部、日中历史研究中心、日中学院、后乐寮、日中友好后乐会等。日中友好会馆的文化事业部每年举办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被誉为一座联系中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沧桑历史的文明古国;澳大利亚是一个主流历史年轻、土著历史丰厚的国家,世界各角落信仰不同、文化各异的族群,都活跃于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中澳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13.
洪水将军16岁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越南,离开了很有势力的财主家庭,为了人类的壮丽事业、革命理想,于1924年追随胡志明来到中国,在广州参加了中国的大革命,在中国工农武装这支异国大军中,走过了从初创到抗日胜利的全过程,在革命、战斗、工作中,洪水结识了书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在革命、战斗、工作中,他们结为亲密的伴侣,并养育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但战火无情,洪水听从祖国的召唤,回越南参加抗法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即将结束在中国的任期之际,我感到有必要向《中外文化交流》杂志表达我最热烈的感谢之情,感谢它使我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塞浦路斯拥有9000年历史的文明。同时,我还要对该杂志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我认为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的力量更加强大,因此我在任驻华大使期间将促进塞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首要工作之一。塞浦路斯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两国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的同时,都保留了本国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我即将结束3年多的任期离开中国,而这恰逢塞中两国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时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表明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3年里, 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官员互访频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人民的理解。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将塞浦路斯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工程将成为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我任职期间,我竭力与中国的同行合作以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相互关心,消除漠然”。我相信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和我许多中国朋友说“再见”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我将以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初,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先生应越南有关方面邀请,赴越南进行合作考察研究。在越考察期间,李绍明先生注意到了巴蜀文化与越南古代文化的关系,回国后在川做了几次学术报告,引起川内学术界很大兴趣,本文即是李绍明先生此次越南考察的一个简要札记。  相似文献   

16.
西周蒋国与期思地理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吉强 《寻根》2008,(4):136-137
在西周中后期,蒋国是豫南主要封国之一,一是其爵位比周边其他封国要高,为伯;二是其地理位置相对重要,它不仅是史灌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还扼守淮河中游进入大别山的门户。由于历史记载中蒋国始封与国灭后楚建期思县其间有矛盾之处,笔者因编志需要,参照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17.
一、河内的文庙 越南河内文庙是越南旅游景点之一,与中华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宋时期是南诏和大理国的都城、云南省的政治中心,元、明、清时期是滇西的重镇,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19.
古代越南作为汉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思想观念方面深受汉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影响。自越南后黎朝起,儒学和越南化的儒学成为越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和越南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越南较为广泛地传播发展,与历史上汉字长期作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儒学在越南传播的载体和基石,也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和发展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儒学在越南呈现出"上热下冷""北强南弱"的特征,而汉字构造的特点及其与越南口头语的分离,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地区,有一座四周建有两层围墙的院落:大门正中悬挂一块匾额,上有“贡院”二字墨书;另有两块书写“明经取土”、“为国求贤”的匾额分置左右。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方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座贡院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用于府、县学考试。明定都南京,江苏、安徽两省乡试及全国会试曾在此举行。明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仍按期举行考试并加以扩建。贡院中心原有“明远楼”,三层建筑,四面皆窗,居高临下,可监视四周共计20644间应试考生的号舍。江南贡院规模大,占地广,同顺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