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1前言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文件,首批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并对招生办法、招生对象、教学课程安排与学籍管理作了初步规定,接踵而来,部分省市也确立了自己的试办学校,由此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1前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而且还能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新生力量。1987年4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并对招生对象、招生方法、教学管理等做了初步规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尝试,高校试办高水平运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支撑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随着大学生运动会等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日趋国际化,高水平运动员的发展也开始走向世界。在高水平运动员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解决高水平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首先要从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政策入手。本文从国家政策的视角,对近年来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改革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学校,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学生运动竞技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加大中学校的交流,结合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需要招收部分高水平运动员,是高中特长生通过体育测试进入高校的一种方式,合理地安排好训练与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进入高校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马旭  李波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6):104-105
对辽宁省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辽宁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情况,研究高水平运动员生源优化途径,以期为体教结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状况,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着生源质量较差,文化与体育之间的冲突,缺乏经费保障,思想意识的禁锢,教练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建议拓宽运动员培养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自主权;构建多级学校联赛体制;建立灵活多样的学训体系;转变对体育传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院校招收优秀运动员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必须兼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短期效应和长远发展,一方面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共享体育系统运动员资源为主,加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高校与运动队的共建,以确保教育系统承担和完成参加世界大赛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鼓励中、小学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招生政策,形成以高校为龙头,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云南省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录取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本文从云南省高校的角度,以云南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情况为示例,对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有近20年的历史,1 987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普通高校实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拉开了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帷幕,到2005年,有102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既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2005年8月在土耳其伊兹米尔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由教育部首次组队参赛的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1金、16银、12铜,名列奖牌榜第2名.  相似文献   

10.
1体育特长生的定义体育特长生又叫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指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招生高校根据本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从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中特招有体育项目特长且又符合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3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名的主力队员,这都属于体育特长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罗江波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231-232,218
通过对湖北省14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进行调查,找出造成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海市7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进行调查,找出造成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1研究目的通过走访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三所具有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学校进行走访,并对带队训练的12名教练员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求探索河南省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发展现状,为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教练员队伍发展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郑州大学SODI系统输入关键词田径高水平进行搜索,检索2003年—2013年的相关论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对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现状和利弊,认为制约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生源,提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根本之策是建立中小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有关论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高水平运动员的宏观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宏观激励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高水平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奖励;对“不同运动年龄”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后的相应特殊奖励;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高水平运动人才合理流动和参与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教兴体”战略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促进竞技运动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不断拓宽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制定新的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以期为高校未来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可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7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径运动项目部分不均衡;2)田径运动队缺乏顶尖级别运动员;3)田径竞赛次数较少,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竞技状态的保持;4)运动队后勤保障不够完善,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队的发展;5)高校领导对田径队的重视程度不够;6)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学生缺乏参训兴趣和主动性。建议:健全和完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管理体制、竞赛制度和训练保障体系;合理布局田径运动项目,加大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的投入;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完善心理培训机制,激发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端正运动员参训态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外冰壶高水平运动员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从组织架构、招生、训练、梯队建设、经费、场地器材六个方面对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冰壶运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使中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走上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提高其办队绩效,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研究基于其创办的两个初衷为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收资格的30所普通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建设绩效问题评价.结果显示:(1)当前,中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绩效低下状况,其致因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评价滞后、指标体系欠合理;(2)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途径、招收院校建设规划、竞赛制度等指标对于高水平运动队优秀运动员培养绩效影响较大;(3)高水平运动员的攻读专业、招收院校的训练管理、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取向、培养潜力及前途、教练员的执训能力等因素是影响退役就业问题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校竞技运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技运动进入学校体育领域,是当前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在美国,竞技运动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运动,它是众多美国人积极参与、欣赏的一种普及性运动,它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积极性的方式。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独具魅力的竞技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学校竞技运动也迎合了广大球迷的口味,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1987年4月,我国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文件,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并对招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